潘登
摘 要: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對人文知識的教化。它包括了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審美觀等所有屬于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教育因素。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滲透,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人文精神的陶冶與教化,進一步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內在修養(yǎng),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304-01
我們知道,語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良好載體,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滲透的主陣地。語文教學應當怎樣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方面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內容——既傳遞知識、開發(fā)學生心智又塑造學生人格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形成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生活、愛自然的情懷和行為,以促進整個民族的素質不斷提高。語文教材中有相當多的內容可供挖掘和利用。例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氣概……這些詩句及其內在人文精神無不開人心智,促人警醒,鼓人奮進。因此在進行語文知識的人文精神滲透時,教師若能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解和鼓勵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多方引導學生深切地去感受和理解這些人物的人文精神。從而使學生和人物形象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得以熏陶和升華。
二、堅持以德育人——發(fā)揮老師自身人格力量的正確作用
傳輸良好的人文情感,用愛心開啟學生的心靈窗戶。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強調:“在教育工作當中,一切都應當以教師的人格作為依據。由于教育的力量只能夠從人格的源泉當中產生出來?!笨梢哉f,教師的人格力量就是實施人文精神教育過程當中的基礎和重要保證。
教師的人格力量就是一種無窮無盡的榜樣力量,教師的愛心就是人文精神教育源泉的動力。要做到“捧著一顆心來,而不帶半根草去?!苯處煙o私奉獻的精神是點燃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火種。所有的學生,不論是其智商高低,不論是其家庭條件的好壞,不論是其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全都需要老師們的關愛。在美好的人生當中全是為愛而喚起的,并且被知識所引導。從這方面來講,學生們的美好人生的開始則是掌握在教師的手中。
教師在愛學生時就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愛學生的同時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及其創(chuàng)造精神,要和他們平等相處,要用自己的信任以及關心去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望與創(chuàng)造欲望,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
三、注重潛移默化——從課內到課外,滲透人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師應該把握時代特征和歷史發(fā)展趨勢,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把握住時代精神,注重利用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要努力運用課文當中的佳作,包含著人文精神的篇章或片段,盡可能創(chuàng)設叩動學生的心弦的教學情景,要引起學生在感情上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教師可以通過過范讀,把自己對于作品情感方面的理解聲情并茂地傳達給學生,要使教師和學生以課文為媒介掀起情感的波瀾、達到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共鳴。再如,學校可以利用舉辦講座、組織文學社團等方式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于丹教授講的《論語》、錢文忠教授講的《三字經》、蔡禮旭教授講的《弟子規(guī)》,聘請本校老師開展《古詩詞》講座等。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潛移默化地加深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把人文素養(yǎng)滲透到學習的每個角落。
四、以情感人——采取多種富于形象性、撥動情感的教學手段動心動情地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情感就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一種體驗,因此它是發(fā)自內心的,是能夠引起與維持行動的,能夠排除前進方向的障礙,對于整個行動能夠起到動力的調節(jié)作用。換言之,情感就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靈魂,也是學生智力開發(fā)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動力。但是,有些語文教師還沒有能夠深刻地認識到人文精神中的情感因素。有的對課文進行“理性分析”,有的還在強行灌輸一些結論性的東西,使學生們興趣全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白居易的詩句啟示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對于課文內容“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教師要在深入鉆研課文的前提下,運用豐富多彩、形象性、情感性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要創(chuàng)設貼合課文的情境,通過看、聽、想、讀、說、演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情感方面與作者產生共鳴,在活動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其人文情懷。
中科院院士楊淑子先生曾告誡我們:“在一個國家、在一個民族,假如沒有現代技術,沒有現代科學,則一打就垮;然而,假如沒有其優(yōu)秀的歷史傳統(tǒng),假如沒有民族的人文精神,則不打自垮?!痹谶@段話當中,深刻地闡述了人文精神對于國家與民族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而語文教學能夠對于傳承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以及構建學生們的精神世界,則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在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現如今,要傳承傳統(tǒng)的文化,其任務則是任重而又道遠。作為一名當代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通過不懈的努力,進一步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課堂的人文精神教學,讓學生能夠得到足夠的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并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慕ㄔO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胡道成.論中師物理教學中的美育.畢節(jié)高等師范??茖W校學報,2003,2.
[2] 徐世華.語文教師素養(yǎng)的人文闡釋.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