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花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加大了對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提倡在高職院校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理論。本文著重闡述了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力特征,并就如何在高職院校中加強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幾點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 教育心理學理論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1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通過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調查和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仍有少部分學生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問題一般具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比如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而且患者普遍存在著強迫、焦慮、敵意、抑郁、恐懼等各種癥狀的精神疾病,給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每個年級的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與低年級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特別是準畢業(yè)生能夠頻繁的與社會進行接觸,所承擔的學習和工作壓力比較大,對未知的社會會有種莫名的焦慮和恐懼感,心理出現(xiàn)健康問題的幾率也明顯偏高。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高職院校必須積極從教學工作和管理等方面尋找解決策略。導致學生患上心理健康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現(xiàn)對其進行如下分析。
第一,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青年后期到成年的過渡期,缺乏足夠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很多學生缺乏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而且也不能對自己進行全方位客觀的正確認識,對于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缺乏較強的分辨力和自控力,思想觀念和行為活動很容易受其影響,久而久之,在心理上形成各種復雜的沖突和矛盾,出現(xiàn)心理問題。
第二,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與國際不斷接軌,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和提高,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復雜的人際關系、激烈的人才競爭以及快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目前價值觀越來越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而高職院校學生沒有本科院校的光壞,學習壓力十分巨大,導致學生對自己狹窄的人際關系產生不滿,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第三,盡管新課程改革要求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開設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卻不能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這門課程形同虛設。很多學生缺乏心理保健意識,一旦遇到問題以及遭遇挫折時,很多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排解這種不良情緒,不能進行合理的發(fā)泄和自我調節(jié),以致心理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產生各種消極思想,甚至做出很多過激和不理智的行為,出現(xiàn)嚴重后果。心理健康問題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整個人生歷程。高職院校作為學生成長的主要領路人和指導者,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特別是對于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一定要對癥下藥,不斷感化和耐心教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 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教育心理學理論充分應用在高職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樹立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強化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現(xiàn)就對教育心理學理論如何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進行有效應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調整學生心態(tài),增強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
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經驗和閱歷都比較缺乏,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較差,在面對挫折時難以保持良好心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教育心理學理論作為指導的依據(jù),對學生進行耐心的輔導,以便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為了自身的目標不斷努力。仔細分析教育心理學理論,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習活動是學生整個心理活動的一個過程,貫穿于學生認知發(fā)展、情感發(fā)展、意志發(fā)展甚至性格和能力形成的整個發(fā)展環(huán)節(jié)。但是,高職院校卻對學習活動存在著十分片面的認識,認為學習活動只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而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大關系的心理素質卻予以忽略,導致學生缺乏正確的心理認識,情緒和情感發(fā)展很不穩(wěn)定,甚至出現(xiàn)思想畸形的現(xiàn)象,給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只有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盡量避免和減少對學生的責備和批評,而是多鼓勵和表揚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由于身心發(fā)展水平、性格和環(huán)境等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均具有自身獨特的個性特點,教師應該及時和每個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并對學生所取得的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問題和挫折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并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和親近感,在老師的教導下,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逐步增強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力,從而使學生健康的成長。
2.2 確定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j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使期望和效能保持在準確而較高的水平,避免出現(xiàn)由于目標過高使學生力不從心和目標過低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督促作用這兩種現(xiàn)象。良好的學習目標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該輔助學生按照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對知識點進行分解,并根據(jù)學生的綜合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做學習目標,以便樹立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心理學理論認為,與外在鼓勵相比,內在學習成就更激發(fā)人們的學習熱忱,強化人們的學習動機。使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目標而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努力。體現(xiàn)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就是教師應該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放在教學的重要地位,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將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進行結合,并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另外,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理素質教育融入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教師要參考認知學派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引導學生利用以往的知識、經驗以及心理結構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學生的優(yōu)缺點,鼓勵學生積極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從學生的角度來尊重和理解他們的言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的心理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同時,教師要善于對課堂內容進行合理的導入,通過語言的魅力使學生盡快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另外,教師還應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的采取教學手段,將心理素質教育融入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照顧到每個學生細膩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避免和降低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隱患的可能性,從而使學生保持平衡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進行有效應用,可以極大的增強學生的自信,保持心理健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程寧.高職教學中的教育心理學應用初探.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9.10
[2] 鐘慶文.基于教育心理學語境的高職教學改革解讀:知識與技能.職教論壇,2010.03
[3] 李華平,黃江.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成人教育,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