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
摘 要 在現(xiàn)在多元化的文化大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德育工作也面臨著日新月異的變遷和改革,如何緊隨時代的浪潮,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不僅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非常重要,而且對于高校畢業(yè)的人才能夠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為出發(fā)點,綜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方法和難點,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進行了淺要的分析和創(chuàng)新,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 多元化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創(chuàng)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ve Idea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the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GUO Wei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s also facing rapid change and reform, how to follow the tide of the times, in the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achieve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not only for training of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socialism is very important, but also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 talent to have the right values. From the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ctual method and difficulty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n ideas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arried out to shallow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relevant workers.
Key words diverse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ideas
1 多元化文化背景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1.1 多元化文化背景概述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世界進入了現(xiàn)在的信息化,真?zhèn)€地球更加趨近于是一個“地球村”,所有人的信息傳播和接收都速度飛快,聯(lián)系也更加緊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交流和影響就變得日益深入起來,尤其是文化方面,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融合、影響和再發(fā)展的情況數不勝數。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決定了我們要用更新的長遠的和廣闊的眼光來看待世界文化這個大熔爐。同時,如何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發(fā)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不僅僅是一句空話或者一句口號,而已經成為了時代的命題。
1.2 多元化文化的特點
多元化文化的特點,其實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即“多元”。多元化文化決定了每個民族的文化不可能一家獨大,整個世界的文化是多元共存的,但是所有文化的影響力和發(fā)展力卻不盡相同,既和文化本身的性質意義有關,也和現(xiàn)代人對文化的發(fā)揚和再創(chuàng)造有關。
多元化文化共存的現(xiàn)象,還產生了一些矛盾的命題,比如對于外來文化應該抵制還是應該學習,對于民族文化應該全部繼承還是應該部分發(fā)揚。其實這些命題的答案,都蘊含在我們實際生活的文化市場當中。多元化的文化市場,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完全抵制國外的文化入侵,而且國外的文化很多也是非常先進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是盲目地推崇國外的文化,又會讓我們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受到冷漠和壓縮。所以,在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即,對于外來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本土文化,我們要讓其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生化,適應時代的需求,迎合現(xiàn)代人的口味,從而讓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得到發(fā)揚光大。
1.3 多元化文化背景對教育提出的要求
多元化文化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在認真面對國外文化的同時發(fā)揚本土文化,這就對我們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一味地灌輸本土文化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當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是:
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要讓學生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歷史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閉門造車只能自取滅亡,取長補短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文化中同樣如此。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學生積極地接受和學習外來先進文化為我所用,讓外來文化的先進性為我們服務,成為我們進步的動力。
不僅要教授學生本土文化,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靈活地繼承本土文化,即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的對接,讓傳統(tǒng)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同樣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我們都知道,傳統(tǒng)文化雖然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但是畢竟很多已經和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不相符合甚至背道而馳,得不到年輕人的喜愛,這是我們的文化工作者需要迫切解決的一點難題,即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的生活背景下具有新的生命力。而將這樣的思想教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把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理念發(fā)揚光大,讓傳統(tǒng)文化在年輕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真正扎根于當代生活。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難點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主要是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多元化和開放式的教學思想并存。以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簡單,只需要把正確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表達到位就行了?,F(xiàn)在則不然,我們的信息越來越發(fā)達,文化越來越多元化,各種思想體系和派別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如何在這樣復雜的環(huán)境下,讓我們的高校學生接受和認可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思路,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難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首先,要讓學生認清新時期國內外的形勢。這里的形勢,不僅是指各個國家和民族的關系表面關系狀態(tài),而且也指很多我國的潛在威脅和潛在敵人。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緊迫感,認清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更大的學習動力。我們的學生都是聰明的,熱情而激憤的,激發(fā)學生對于祖國未來的責任,最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其次,要讓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不同的思想體系。這一點同樣重要,因為現(xiàn)在各個國家的主張不同,做法也不同,我國的主張和思想必須能夠以合理的方式傳輸給學生并得到學生的認同,才能夠讓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際的效果。另外很多一些比較偏激的主張也會影響學生,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能夠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看待這些主張,形成獨立的更加合理的分析能力。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原則
當前我國面臨多元化文化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該緊隨時代的腳步,創(chuàng)新出相應的教學管理模式,讓學生在復雜的多元化文化的背景下,得到正確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正確看待世界局勢和國家關系,具有長遠的眼光,而不是僅僅做個憤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原則總結如下:首先,要與時俱進。時代的發(fā)展是瞬息萬變,也是不可逆的,只有順應時代的創(chuàng)新模式,才能教育處符合時代觀念的學生,更好地為我們祖國的偉大復興服務。所以,與時俱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創(chuàng)新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其次,要緊隨國家政策。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為國家的發(fā)展服務的,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決定了國家的未來能否具有更強勁的發(fā)展能力,所以可以說,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隨國家政策,是非常重要且具有實際意義的,這樣才能夠為國家培養(yǎng)國家實際需要的棟梁之才。最后,要切合當代學生的思維模式?,F(xiàn)在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很強,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也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更大的開闊性。如果老師一味地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而不能說服學生,無疑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抗拒,所以一定要采取以理服人的正確教育方式,用正確的大局觀和文化觀來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創(chuàng)新辦法探討
4.1 討論性課堂的建立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務必要舍棄過去灌輸式的教育模式,那樣的方式已經不能夠贏得學生的認同,不能夠讓學生產生心悅誠服的學習感受。唯有讓學生和老師互動起來,交流起來,在彼此觀點的交換和說服中,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思想觀點的局限性、片面性甚至錯誤性,讓老師的正確的觀點深刻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而且這樣互動式的課堂也能夠讓一些不愿意學習、逃避課堂的學生無所遁形,在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相關知識。高校中對于學習消極怠慢的學生是非常普遍的,討論性的課堂的建立,無疑是克服這種現(xiàn)象一個非常好的方法,讓不愿意參與學習的學生參與討論,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新的學習方式帶來的學習動力。
討論性課堂的建立,是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的一個非常大的幫助,但是在實際落實過程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師具有足夠深的思想政治涵養(yǎng)和足夠的應變能力,能夠對學生的各種問題給出合理的解答,并讓學生認可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所以,需要選拔能力更強的思想政治老師,才能夠讓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討論性課堂建立起來。
4.2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現(xiàn)在的世界就是多元化的世界,越是乏味的東西就越會受到學生的討厭,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努力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學生在學生中始終充滿高昂的學習熱情。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包括:課堂視頻的播放、課后相關活動如辯論賽等的開展、相關展覽館博物館的參觀等,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還有待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開發(fā)探討。
5 結語
在當今世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創(chuàng)新,具有非常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是必須進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認清現(xiàn)狀,積極創(chuàng)新,吸取先進的教學模式,改善老舊的教學思路,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響應國家的號召,為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偉大復興,培養(yǎng)并輸送更加有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奏響中華民族的最美樂章。
參考文獻
[1] 陳震.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 馮雪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0(3).
[3] 王愛平,李合亮.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A].第二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