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英
【摘要】新課程改革進程逐步深入,對現(xiàn)在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對于我們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中遇到了部分學生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xiàn)象,使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要改變傳統(tǒng)的落后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尋找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構建有效課堂。
【關鍵詞】教學模式 有效課堂 新課改
新課程實施以來,“有效課堂”、“有效教學”在我國方興未艾?!坝行Ы虒W”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有效的發(fā)展的教學策略和過程。
所謂的“有效課堂教學”,包括有效的教學目的,教師有效的教與學生有效的學。有效教學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條件,有效教學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目標,不僅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更關注學生體魄的健壯、情感的豐富和社會適應性的提升,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進學生個體的全方位發(fā)展,使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一、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新模式
1.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書為中心,它忽略了學生的學,冷落和貶低學生的發(fā)現(xiàn)與探索,無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使學習成為被動接受、機械識記、乏味重復的過程;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智慧,摧殘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不斷銷蝕;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傳統(tǒng)的教育旨在 “應試”,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而輕全面素質提高,是填鴨灌輸式的,而未把學生當做學習的真正主人。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我們需要探索更新型的英語教學法,盡可能地優(yōu)化英語教學。學習成為一種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主見、枯燥、單調、苦悶的活動,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抑,學習不再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道路,而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障礙。
2 .將“以知識為本”的觀念轉變?yōu)椤耙詫W生發(fā)展為本”的英語教學模式。教育研究表明任何一種能力或者說技能都是在學生主體參與了相應的實踐活動后才得以形成和發(fā)展。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素質教育的精髓。因此,教師應具有“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各項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
二、運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學生為主,教育的最終成效不是以教師教了多少,而是以學生學了什么,對學生的素質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來衡量,所以課堂教學理所當然地要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队⒄Z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主題為線索,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感和自我控制感。“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和積極參與者的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的示范、點撥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要研究哪些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以“導”為主,全面服務于學生的“學” 改變陳舊教學中的老師說了算,學生按老師的思路走的狀況,真正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發(fā)展的角度選擇教學方法,并且讓學生在教師的導評、表揚等激勵下,主動地、自由地獲取新知、形成技能,參與整個學習的過程。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xiàn)在的“教”是為了將來的不“教”,擺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課堂上的導演者。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主演變?yōu)閷а?,把主演的位置讓給學生。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倡導學生質疑求問,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不浪費時間,又不偏離主題,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作用從學生學習的主宰者轉變?yōu)橐龑д?,從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榉椒ǖ闹笇д摺?/p>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學。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一種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礎上的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師組織下的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教學策略。高中英語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取長補短、相互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全面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用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1)自主。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表現(xiàn)為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情況就大相徑庭了?!皬娕さ墓喜惶稹?,學生在被逼迫的狀態(tài)下被動地學習,學習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2)合作。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基本形式,以學生與學生合作為主、師生合作為輔的基本動力,以小組整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讓小組形成合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合作學習方式使倡導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欣賞、共同激勵和彼此包容。另一方面,在不斷的互動學習交流中,學生也發(fā)展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這種積極主動的英語學習氛圍下,學困生能夠逐漸擺脫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障礙,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3)探究。自主學習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的動力,探究學習是高效課堂的升華,也是目標、任務實現(xiàn)的體現(xiàn)。探究性學習的動力是 “鼓勵為主” 與“多元答案”。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該學習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推行素質教育的嘗試和實踐。
三、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將教學問題與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F(xiàn)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已經(jīng)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教室、學校、超市等典型生活場景,也可以引導學生采取“現(xiàn)場解說”、“答記者問”、“面對面交流”等方式進行英語交際活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如現(xiàn)代社會人們壓力倍增,存在各種各樣的煩惱,我要求學生寫英文書信給自己在班上的朋友,向其傾訴自身的煩惱。通過這次名為《letter to a friend》的作業(yè),學生們不但傾訴了自己的煩惱,還從朋友那里得到了建議,最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書信表達方式。
四、賞識學生,促進差生轉化工作
陶行知先生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只有發(fā)自內心的愛學生,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的希望之火。要想轉化后進生,僅有一顆愛心是不夠的,還應該掌握轉化工作的藝術——賞識的藝術。心理學研究證明:“夸獎的話常被人無意之中記在心上,即使不能夠從理性上加以解釋,仍然具有支持鼓勵的力量。一是教師要從我做起,率先垂范。后進生的心理往往比較復雜、特殊,他們大多對教師抱有戒備心理。當教師板起臉孔訓斥時,這種戒備心理常常轉化為反感,甚至對抗,這時教師就要真誠地、不失時機的與他們溝通和交流,贊揚后進生的每一點進步.二是教師要善于運用肯定性和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賞識,激發(fā)后進生學習的熱情。三是教師要善于運用體態(tài)語藝術。運用動作和體態(tài)來傳達對學生的賞識,與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由衷的鼓掌來傳達對學生真誠的賞識,使后進生得到慰藉,充滿自信。
在新課改大潮中,英語教學要改變教學模式,要走出“應試教育”和“聾啞英語”的誤區(qū),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互相探討、多維互動,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樂于運用,并善于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傊?,只要我們將學生的需要擺在第一位,積極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就一定能搞好英語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張維琦.結合外研版教材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
[2]李淑娟.新英語課程中有關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校園英語.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