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媛
摘 要:西方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一篇小說,使人讀完之后能有一種人生如夢的慨嘆,那這便必是偉大的小說。張潔的《無字》給人們的正是這種感覺。張潔的創(chuàng)作一向以個人生命體驗為基礎(chǔ),以女性的直覺表達對愛的理解和感受,《無字》也不例外?!稛o字》是張潔歷時多年創(chuàng)作的巨作,繼承了她創(chuàng)作的一貫視角:探討女性生存現(xiàn)狀以及女性出路的問題,思索男女兩性關(guān)系,批判男權(quán)主義。全書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圍繞兩條線索:從離婚后進入精神病院的吳為的慘狀開始,追訴吳為、胡秉宸、白帆三人的復雜關(guān)系及胡秉宸的經(jīng)歷;講述墨荷、葉蓮子、吳為一家三代女人在婚姻和愛情上的慘敗及她們的悲慘命運,另外還有最終改變了家族悲慘現(xiàn)狀的第四代人--禪月。
關(guān)鍵詞:《無字》;張潔;女性
墨荷、葉蓮子、吳為、禪月這四個女性的生命歷程幾乎涵蓋了上個世紀,在將近一百年的歷史中,她們所經(jīng)歷的事情都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從卑微的接受,默默的人手、小心的期待到最后的勇敢追求,拿得起放得下,體現(xiàn)了女性的成長。這個成長與社會的發(fā)展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文以這四代人為主體來探討一下《無字》中的女性形象。
一、墨荷——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的奴隸母親
墨荷這個形象,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千千萬萬的女性,他們逆來順受、忍辱負重,雖然勤勞又善良但奈何懦弱又無知,只能被動的被命運所擺布,無力反抗。外祖母墨荷成長在一個文化氣息很濃的家庭里,從她名字里的文化意味就能看出來:墨荷——是文房四寶之一墨盒的諧音。從小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她的身上具有典型的傳統(tǒng)儒家美德。因為她所處的時代,因為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她沒有自己選擇丈夫的權(quán)利。出身望族的墨荷被父親草率地嫁到了已經(jīng)破敗但依然架子十足的葉家,倍受婆婆和小姑的虐待,成為葉家傳宗接代的工具和免費奴隸。面對這不公正的命運,她只有順從地忍受著,最后難產(chǎn)而死,連遺體也被婆家人毫無同情心地放火焚掉。墨荷生前忍受著無盡的苦難,也許死亡是她擺脫苦難的唯一方式,但是可憐的墨荷死了之后還要忍受被燒死的疼痛。
二、葉蓮子——亦新亦舊的女性
葉蓮子的命運和墨荷一樣悲慘甚至比其經(jīng)歷的坎坷還要多。自幼喪母,受盡親人的欺凌;好不容易自己有了一個家,又遭到丈夫遺棄,帶著女兒開始流離失所;目睹女兒兩次婚姻的不幸,又承擔起撫養(yǎng)外孫女的重任。“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女人,大多沒有走上社會的第一線,一旦家庭那根支柱撤離或是折毀,他們不得不被推上第一線、面對社會打戰(zhàn)場的時候,大部分顯得措手不及、招架無力,以致呈現(xiàn)出千奇百怪的遭際?!比~蓮子作為這個時代的女性,在現(xiàn)實的逼迫下走出了一條自強自立的道路,她的堅強和勇敢比任何一個同時代的女人都要優(yōu)秀。她不像母親那樣軟弱,在選擇自己婚姻的道路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遭到遺棄之后,雖然心里依然想著和顧秋水和好,但為了女兒依然艱難的生活著。在最艱難的情況下,她沒有向現(xiàn)實低頭,保持著自己的一份尊嚴。
三、吳為——由忍讓到反抗的女性
吳為可以說屬于成長在新中國旗幟下的一代新人,接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從事著一份受人尊敬的職業(yè)且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在個人問題上,可以自由地戀愛,自由地選擇婚姻。吳為有著十分獨立的人格意識,但她在感情上依然無法走出對男人期待這個思維誤區(qū)。雖然作家的身份讓她取得了很高的社會認同,但她仍然企圖靠一個優(yōu)秀的男人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并把幸福寄托在男人那里。這一切也注定她無法在兩性關(guān)系中得到男性對其獨立人格的尊重,無法實現(xiàn)平等、真摯的理想愛情。
四、禪月——掌握自己命運的獨立女性
禪月既是《無字》中女人的希望,也是作者張潔對女人理想狀態(tài)的幻想,作者在文中把禪月塑造成一個自由獨立的完美女性形象。禪月信奉“永遠不向任何人屈服,永遠昂著高貴的頭顱?!薄拔疑聛碛植皇菫榱思奕说?,將來嫁不嫁人都難說,生活如此豐富,把我的心裝得那么滿,留給愛情的位置怕是沒有多少了?!鼻贫U月對愛情看得多透徹!女人終于明白自己又不是生下來就是為了嫁人的,開始領(lǐng)略豐富生活除了情感之外的方方面面。 禪月的形象成為作者對女性改變自身命運,走向真正獨立的美好期許。
結(jié)語:在《無字》中,張潔說出了自己對女性問題的反思。長期以來,由于時代﹑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女性困守在家庭與傳統(tǒng)的觀念中,缺乏獨立的人格意識,表現(xiàn)出濃厚的奴性意識。這種以男性為中心的觀念扭曲著女性的心理,壓抑著女性自身的解放。
幸福的婚姻家庭不僅僅停留在有愛,還需要男性的自覺,女性的自省,兩性之間的理解與溝通。楊少波說過“在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后,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調(diào)整偏激情緒,在鞏固已取得的平等權(quán)利與地位之中,拓展自己的性格,將女性意識注入更高、更廣、更新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信息,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升華,”那么,我們所感受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將會多一些親切,多幾分暖意。
參考文獻:
[1] 張潔的《無字》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冊第52頁
[3] 荒林 《女性的自覺與局限——張潔小說知識女性形象》,《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版》1995年第2期
[4] 吳黛英.新時期“女性文學”漫談[J] . 當代代文藝思潮,1983,(4).
[5] 生命的叩問—張潔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吉崇敏,張景忠
[6]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