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學
【摘要】 隨著我國課改的不斷推進,如何才能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等問題,已經(jīng)成為我國廣大初中美術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文章將會以初中美術教學作為研究背景,系統(tǒng)地分析如何才能在初中的美術課堂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并且從不同的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 有效性途徑 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7-040-01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性主要指的是教師通過自己獨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獲得協(xié)調性發(fā)展。目前,我國初中的美術教學,普遍都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教師熱情不高等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美術教學的教學效率,因此應當在原有基礎上,對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爭取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真實效率。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
一般來講,初中的美術教學需要一定數(shù)量的輔助工具,例如畫筆、墨水、剪紙等,這就需要美術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提前進行任務備課,將可能用到的工具全部準備好,為學生提供方便的條件。或者,教師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進行教學,提倡學生依據(jù)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自行尋找相應的工具,學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認為有價值的物品作為教學工具。例如:學生周圍的樹皮、蛋殼、彩紙、易拉罐等,在課堂上由教師指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工藝品制作,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設置一個趣味性十足的美術學習環(huán)境,從而提高學生們對于美術的好奇心。例如:在講授繪畫技巧時,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周圍的環(huán)境,比如在上室外寫生時,教師應該帶學生走出教師,走進自然,讓學生感受一下湛藍的天空、艷麗的鮮花等,學生們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自由的想象,忘掉教室里的繁忙,放松身心,讓學生們?nèi)谌氲矫佬g的世界里,這樣也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繁忙的課程學習中獲得一絲清靜。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教導學生們要善于挖掘身邊的美,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從而發(fā)揮出自身潛在的想象力,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將美的事物躍然于紙上。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更容易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身的創(chuàng)作熱情,當學生將作品一一上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作品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yè)的指導,提高學生們自身的美術能力。
二、以意境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
美術課有很多種,在過去上欣賞課的時候,一般都是教師以單純的授課方式對美術知識進行語言講解,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臉上呈現(xiàn)的都是茫然的神情。當一堂課結束之后,教師在教學雖然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學生似乎根本體會不到欣賞課的實際內(nèi)容,感受不到美術藝術帶來的感受。久而久之,學生們就喪失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喪失了學生們對于審美的培養(yǎng)。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應當采用意境教學方式,為學生設置獨有的意境氛圍。
例如:在欣賞《洛神賦圖》的時候,學生可以自主的欣賞圖畫中那些婉約動人、栩栩如生的圖案。同時教師可以賦予其古箏伴奏,教師伴隨著古箏的美妙韻律進行講解,從而營造一個獨特的、富有民族氣息的欣賞意境,讓學生在思想上回歸到傳統(tǒng),從而在記憶深處感受作品的魅力,學習相關的知識。這樣在美術課堂中,融合多媒體技術,借用其他輔助教學工具,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藝術氣息的意境,讓學生真正的融入進去,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鑒賞藝術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效果。
三、擴寬教師教學的思路,提升學生在思考時的空間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學生活動的多元化、豐富化是初中美術教學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路拓展,給予學生一個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于學生們的未來發(fā)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家具》這堂的時候,為了將作品中涉及到的每一種材料、每一種顏色呈現(xiàn)在學生們眼前,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收集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圖片可以有不同風格的椅子、桌子、茶幾等。這些生動的圖片能夠對學生起到吸引的作用,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們喜歡哪個類型的椅子,為什么喜歡?這樣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模式出發(fā),通過討論、分析,了解圖片中家具的設計內(nèi)涵,了解材料由不同的組合形式形成的別具一格的藝術事物。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不同事物的接觸,逐漸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用更為曠闊的視野去審視這個世界,通過自覺思考、不斷觸摸從而形成創(chuàng)造的理念,最終完成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最后,讓學生們進行作品展示,交流心得與體會,讓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經(jīng)驗與知識,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已經(jīng)系統(tǒng)地對如何提升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在初中的美術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時刻保持新鮮感,讓學生們有所期待,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對于美術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美術學習當中。因此,每一位美術教師都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對自己的教務進行考核,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初中的美術教學能夠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常煒.關于提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探討[J].教學文萃,2013.
[2]王慧芬.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教文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