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漢字書寫是每個有知識的國人信手拈來的事情,會寫漢字本身算不了什么本事,小學生都可以。然而,卻不是每個國人都能真正寫好漢字。如果能寫得一手好字,那一定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情。前一段時間,“漢字聽寫大會”節(jié)目在中國億萬電視觀眾面前著實火了一把,究其原因,不正是因為國人對說好、認好、寫好漢字的普遍認同和渴望,才出現(xiàn)漢字聽寫、書寫熱嗎!但必須看到,提高漢字書寫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老師認真教授、個人勤學苦練等因素外,能找到一本好的書法教材就是一個重要前提和基礎?!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只有高度重視書法教育,科學編寫好書法教材,才能為漢字書寫插上騰飛的翅膀。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門已經(jīng)認識到這一點。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就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寫字教學目標,特別是2013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從基本理念、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與要求等方面對書法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指導建議,為書法教材編寫指明了方向。但如何根據(jù)《指導綱要》精神,真正編寫好書法教材,把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呢?筆者認為應抓住三個“緊扣”。
緊扣語文課程編寫書法教材
《指導綱要》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這就要求在書法教材編寫中應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內容。我們常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不緊貼語文課程這張“皮”,書法教材之“毛”就沒有了根基。而當前一些書法教材在編寫時,內容僅限于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只能算“寫字”教材,實現(xiàn)不了《指導綱要》提出的“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以及“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另外有一些書法教材,過度強調書法藝術的自身規(guī)律,將重點放在書法技能訓練及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等方面,內容與中小學語文課程嚴重脫節(jié),只是將歷朝歷代書法名家的古帖進行簡單的選取、排列、組合,選字生冷偏難,繁體簡體不分,楷隸行篆雜糅,難度銜接跳躍,不能真正與語文課程配套學習,偏離了書法教育的目標。
《指導綱要》在“教學用書編寫建議”中明確提出“教學用書的編寫應該依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高中語文、美術、藝術等相關課程標準和本綱要的有關要求”,明確規(guī)定小學低年級《書法練習指導》的編寫,要參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附錄4“基本字表”,參考同學期語文教科書的識字、寫字內容,以硬筆書寫的范例和書寫練習為主體,適當編入精要的書寫姿勢和書寫習慣的指導內容。因此,在編寫書法教材時,一定要考慮與語文課程緊密結合,合理安排。首先,要把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書法藝術規(guī)律是構成書法教材的兩條主線,在書法技能講解與練習方面,始終遵循書法藝術的基本規(guī)律,做到講解準確、書寫規(guī)范。在書寫內容的選擇方面,則要圍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來進行,講解典型例字選自教材生字表,書寫練習內容來源于生詞表和課文精彩段落,結合語文課程的識字與寫字教學內容進行書寫訓練,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其次,要把握各學段的重點。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不同階段有所側重。小學低年級學段,書寫練習的要求與語文課程標準相矛盾的時候,要有適度的調整,使之與語文課程標準相適應。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高中階段,識字已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則應考慮在教材中逐漸增加書法技能的指導,加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的內容,從而體現(xiàn)書法課程的特點。
緊扣學生學習規(guī)律編寫書法教材
《荀子》中講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書法學習亦如此?!吨笇ЬV要》就明確提出要“遵循書法學習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比如,從書寫工具看,小學生初學書法應首先學用鉛筆,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學習使用鋼筆和毛筆;從書寫技法看,應先以書寫筆畫為起點,一般從結構簡單的字到結構復雜的字,從單字練習到篇章練習,從觀察例字、描紅、仿影、臨帖到獨立書寫。與此相應,配套的書法教材也要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但是,當前一些書法教材沒有注意小學低年級、中高年級,初中低年級、中高年級的過渡,以及不同學段學習內容的階段性、連續(xù)性,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容量、難易度方面沒有合理的安排,沒有做到循序漸進。那到底如何把握學生學習書法的規(guī)律呢?
在編寫小學書法教材時,小學低年級要學用鉛筆,參考同期語文教科書的識字、寫字內容,以硬筆書寫的范例和書寫練習為主體,學習基本筆畫,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筆順規(guī)則,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適當編入精要的書寫姿勢和書寫習慣的指導內容。小學中、高年級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學習使用鋼筆和毛筆,以硬筆楷書、行楷和毛筆楷書為主體,硬筆習字格由田字格、方格逐漸過渡到運用通行格進行成篇書寫練習,逐步提高書寫速度,力求整齊、美觀。適當編入精要的書寫姿勢、書寫習慣、書寫技法的指導內容,以及適當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的內容。
在編寫初中書法教材時,要“以硬筆行楷字書寫練習和毛筆楷書經(jīng)典碑帖臨摹為主體”,因為小學階段是不可能完成硬筆書法的全部學習內容的,鋼筆行楷及行書的學習更適合初中、高中階段。同時,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毛筆的使用范圍逐漸縮小,學生在中小學之后的學習階段以及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仍將以硬筆為主要書寫工具。因此,在教學內容中,應以硬筆字的練習為主,毛筆字可作為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吨笇ЬV要》中也明確提出“硬筆書寫教學要貫穿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全過程”。
另外,《指導綱要》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硬筆與毛筆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中小學書法教育包括硬筆書寫和毛筆書寫教學”,在“目標與內容”部分分設了硬筆和毛筆的學習目標與內容。按照這一要求,在編寫書法教材時,硬筆與毛筆教材就應該分冊編寫,使整套教材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滿足書法教學的需要。
緊扣科學評價標準編寫書法教材
書法是一門藝術,書法教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科學評價是使學生寫好漢字的重要促進手段,書法學科甚至比其他學科更強調評價即反饋和矯正的教學模式?,F(xiàn)行的書法教材,很多都沒有設計關于學習效果評價的內容,或者評價設計過于簡單,只是以“優(yōu)秀”“良好”“合格”等簡單的標準或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學習書法的效果,忽視了書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情感、技法、能力、個性等方面的進步發(fā)展,忽略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以及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指出,書法教材評價標準過于單一、不成體系,就不能產(chǎn)生積極效應,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甚至扼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指導綱要》在“評價建議”中提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評價要發(fā)揮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旨在激勵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水平和審美情趣?!辈煌瑢W段的評價重點有所不同?!靶W低、中年級的書寫評價,要重視對基本筆畫、結構的正確把握;關注認真的書寫態(tài)度和良好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小學高年級還要關注書寫的美觀與流利?!睂Τ踔猩脑u價,既要關注其書寫規(guī)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化審美趣味。只有在書法教材中建立科學、完備的評價體系,才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那如何在書法教材中設計好評價板塊呢?
首先,應靈活采取多渠道的評價方式。書法學習效果評價不應局限于以教師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價的客觀性,且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應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學生的評價中,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相評價、家長參與評價、教師總結評價等,在學生的互評下,在家長的鼓勵下,在教師的建議下,使學生學會取長補短、分析反思,不斷提高書法水平,培養(yǎng)書法興趣。
其次,應區(qū)分不同階段的評價方法。比如,像小學低年級書法教材設計評價標準,就應從筆畫、結構等方面入手采取“圈點法”的設計,在圈點滿意的筆畫、習字過程中,使學生審視學習成果;而高年級書法教材則應從點畫用筆、結構安排、作品布局、章法等方面入手采取“批注法”的設計,對學生進行專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審美能力。
再次,應科學設計實用的評價板塊。比如,在教材中設計階段性評價板塊,根據(jù)學習評價的需要,設計出單元(學期)評價表,在每單元和每學期抽出時間讓師生共同評價,交流書法學習體會。再比如,可以設計作品創(chuàng)作欄目板塊,將學生每一階段的書法練習作業(yè)、書法作品作為學習效果評價對象,以此檢驗學生學習書法的成效,增添學生學習書法的動力。
(作者單位系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