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郁
社工師在各個領域中扮演著各種各樣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的角色。在種種現(xiàn)實面前,社工師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就變得十分重要,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是大量從業(yè)社工師的困惑之一,尤其是在對弱勢群體的心理幫扶方面更是困惑不已。專業(yè)社工師的工作領域雖然和心理咨詢師有許多相同領域,但專業(yè)社工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心理咨詢師及心理治療師有本質不同,只有明確專業(yè)社工師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為弱勢群體提供到位的服務。
中國目前正經歷著快速的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凸顯,社會問題復雜,這為社會工作的蓬勃發(fā)展帶了契機。隨著對先前改革中出現(xiàn)問題的反思,政府也在加快有利于社會公平的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特別是對弱勢群體利益被更多關注。老年人、兒童、失業(yè)者、流浪者、殘疾人乃至農民工合法利益更被重視。政府已在制定并實施一系列的社會政策滿足龐大的弱勢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全國百所大學辦有社會工作本科專業(yè),幾十所大學辦有社會工作碩士專業(yè),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大量的社會工作實務型人才,加上民政部門考取社工師的在職工作者,社工師數(shù)量激增這種生機勃勃的現(xiàn)象在令人欣慰的同時不可避免帶來一些嚴重問題。首先是缺乏本土化的社會工作實務,出現(xiàn)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與實際問題脫節(jié);二是現(xiàn)存的社會結構和制度不能給社會工作者自身合理的生存保障。在種種現(xiàn)實面前,社工師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就變得十分重要,如果社工師的角色定位出現(xiàn)問題,做了不該做的“幫助”,結果就會像醫(yī)生給患者吃錯了藥一樣,越幫越亂,甚至產生危害。
一、 社工師的角色認知與定位
任何一種角色只有在角色認知十分清晰的情況下,才能在現(xiàn)實中成功的進行角色扮演。社會工作者是社會政策的具體實施者。由于作為一個專業(yè)的社工師的工作方法、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的多樣化,會使他在不同的服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般而言,社工師的角色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直接服務角色 社工師的直接服務是指直接面對對象的服務活動,在這樣的服務過程中社工師的基本角色首先是服務提供者,既包括提供心理援助,也包括提供物質幫助和勞務服務,還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其次是支持者,社工師不但對受助者提供直接幫助,還要鼓勵受助者要學會自立自強,自己主動克服困難,學會自我決策,既社會工作的最終目標----助人自助。社工師應成為受助者積極反應的支持者,并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使受助對象自強自立和自我發(fā)展;最后是倡導者。倡導是在受助對象必須采取新的行動才能走出困境但受助者對新的行動又不了解時,社工師應該向受助者倡導某種合理行為,并指導他們走向成功。
間接服務角色 即為直接服務提供支持性工作。在這樣的服務過程中,社工師扮演的角色首先可以是管理者,這種管理不但要調配多種資源滿足社會行政工作的需要,而且社會工作中的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qū)工作也離不開必要的管理,因為這三大社會服務活動需要在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活動設計;其次可以是資源籌措者,為了服務的順利開展而爭取資源是社會工作者的重要責任,社工師要有能力爭取到相關方面的支持,否則社會工作很難順利實施;其次可以是政策影響者,當社工師在服務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些問題具有普遍性時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供建議,制修訂和完善相關的社會政策。這樣就可以避免社會問題的再次發(fā)生和減緩社會問題出現(xiàn)的頻率;最后可以是研究者,社工師要有效的解決問題,就必須科學地評估問題,合理地設計服務方案,準確地理解受助者的行為,這些問題都需要社工師進行認真思考,對現(xiàn)實給予正確判斷,這時社工師扮演的是研究者的角色。
三、 心理咨詢師與心理治療師在心理幫扶中的角色認知
現(xiàn)代中國社會涌現(xiàn)出大量的專業(yè)心理學和非專業(yè)心理學者,即使是專業(yè)心理學出身的人也不一定可以做心理咨詢服務,考有國家心理咨詢師的人素質和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如果不規(guī)范心理學者的作為,不明確心理援助中心理學者的角色認知與定位,后果會很嚴重,就像醫(yī)生不能治百病,學有專攻,各有所長。心理健康教育者、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工作雖然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很大。雖然專業(yè)社工師也掌握了大量的心理學知識,但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個心理學工作者。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工作領域雖然有交集之處,但一個心理治療師可以勝任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但一個心理咨詢師肯定勝任不了心理治療師的工作。同樣,一個心理咨詢師可以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可一個心理健康工作者確不一定能勝任心理咨詢師的工作。關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三個打魚人”的故事就可以很好的詮釋。第一個打魚人發(fā)現(xiàn)上游漂下來的落水者馬上救到岸上進行人工呼吸、挽救生命,一部分人活了,可也有不少落水者死了;第二個打魚人在上游安放了一塊不準游泳的牌子,并不時用語言勸誡,一部分游泳者回去了,一部分還是照游不誤,但死亡人數(shù)減少了;第三個打魚人干脆來到上游辦了一個游泳培訓班,告訴要游泳的人想下河游泳必須學會游泳,考試合格后方可下水,結果收效很好。第一個打魚人扮演的是心理治療師的角色,挽救著有嚴重疾病的人;第二個打魚人扮演的是心理咨詢師的角色,通過語言溝通幫助那些有問題的人;第三個打魚人扮演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事先預防,減少疾病發(fā)生的概率。
精神醫(yī)學家使用“心理治療”的稱謂,意味著由治療者來醫(yī)治求治者的心理問題,較適用于已發(fā)生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 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表示主要工作仍在于輔導或咨詢,包括預防及促進成長,只是處理一般的問題。兩者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為:
從業(yè)人員要求不同 心理咨詢由心理咨詢師承擔,心理治療常由有專業(yè)背景的醫(yī)生擔任。
工作具體方式、方法不同 心理咨詢強調咨詢人員和來訪者建立一種特殊的信任合作關系,以解除咨詢對象的顧慮和負擔,并通過同理心、解釋、總結、布置家庭作業(yè)等等方式方法給來訪者以幫助。心理治療因其服務對象和學術理論、施行要點不同,有很多治療模式如:心理分析性心理治療、認知性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等;
花費的時間不同 心理治療比心理咨詢費力、費時,花費也比較昂貴?,F(xiàn)在北京、深圳、上海、武漢、昆明稍好點的心理咨詢師都在200—500元/每個小時,心理治療師的價格要比這個水平高,特別是專家級別的高級心理治療師。
二、 社工師在心理幫扶中的角色認知與定位
社會工作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對于它的專業(yè)本質、理論體系、助人的效果以及社會定位確實有太多的爭議。在理論層面上,不但外界人士質疑社會工作是否擁有自己的專業(yè)理論,甚至連正在做社會工作的專業(yè)人士也會經常懷疑社會工作的理論是否對實物具有正確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在中國本土化社會工作方面。在社會工作發(fā)展的歷程中,精神分析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系統(tǒng)理論、生態(tài)理論、增權理論、社會支持理論等理論等都在不同的時代影響著本專業(yè)的發(fā)展。當然這其中也產生過社會工作本身的一些理論,如心理社會學理論、任務中心模式、危機介入模式等,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工作的發(fā)展確實是依賴于多種學科的引進與整合。因此,當心理咨詢與治療與社會共組同時進入人們的視野由于它們都不同關注弱勢群體的健康發(fā)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偏差進行矯正,使得很多人把它們混為一談。甚至一部分社工師為了謀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時,或者為了獲得人們的信任與認同干脆把自己稱作心理咨詢師,而他們實際的工作內容卻是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的發(fā)展是以心理學為重要的理論支撐的,社工師在助人的過程中,常常會采用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技巧,但是這并不代表社工師就等同于心理咨詢師。社工師必須充分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的技巧才能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同時重要的一點是社工師必須區(qū)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咨詢師與心理治療師之間的角色聯(lián)系與巨大差異。社工師在心理援助中的定位具體如下:
直接服務者 社工師只有在具備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資格以后才能充當直接服務的角色,與求助者建立信任的咨詢關系,制定心理咨詢的目標與方案,為他們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并最后進行相關的評估。如果社工師介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中,則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直接的專業(yè)工作者,向服務者傳遞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資料收集者 社工師如果只有社會工作師的資格,就只能在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中充當間接服務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充當對求助者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尤其是對求助者社會關系資料的收集與求證是社工師的強項與主要的工作,這是社會工作者對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師的工作起到協(xié)助的作用。
轉介服務者 如果服務對象出現(xiàn)與心理咨詢師或心理治療師不匹配的情況,專業(yè)社會工作者要及時做出判斷,轉介給匹配的心理工作者。如果服務對象出現(xiàn)思維邏輯混亂、無自知力、無痛苦感、甚至出現(xiàn)幻覺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時,社工師一定要將他轉介到專業(yè)的醫(yī)院精神科。
心理咨詢師與服務對象更類似醫(yī)生和患者的關系,雙方是治療關系,心理咨詢師更專注的是個人的微觀系統(tǒng);社工師與案主是伙伴式助人關系,更關注和促進案主的自我成長和發(fā)展,更主張將服務對象的問題放在社會層面來解決,而不僅僅歸結于自己的微觀系統(tǒng)的障礙。另外,心理咨詢師是要向服務對象收費的,并以合同契約的形式來確認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在此基礎上來確認咨詢者者和被咨詢者的角色定位;而社工師是不會向服務對象主收費的,更傾向與服務對象建立一種伙伴式和同行者的專業(yè)關系。針對以上各種情況,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認知出現(xiàn)偏差就會對服務對象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導致一些無可挽回的損失。
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對心理咨詢師與社工師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利用社工師特有的專業(yè)價值觀與專業(yè)技巧和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學咨詢理論和技術對弱勢群體適應新的社會轉型做出自己的貢獻,并協(xié)助政府把很多社會問題消除在基層,解決在萌發(fā)狀態(tài)。一方面讓政府看好社會工作者在解決問題時所特有的潤滑劑的作用,讓老百姓感受到社會的人文關懷,增加社會認同感;另一個方面可以使心理咨詢師更貼近大眾百姓的生活,從具體的落地生活視角去幫助和解決人們的心理困擾。專業(yè)社工師大多在社會福利、社區(qū)矯治、司法等各個領域,并開始逐步向衛(wèi)生、教育、社會保障、心理輔導等廣大領域擴展。而心理咨詢師就業(yè)大多數(shù)是心理咨詢、企業(yè)培訓、經營管理、旅游服務、保險、學校心理輔導、社區(qū)心理保健以及文化、體育設計企劃、司法、軍隊等行業(yè)心理健康的工作人員。社工師除了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之外,一定要多學習各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開拓相關領域的視野,拓展理論的寬度與深度,注重社工服務的專業(yè)性。最重要的是社工師一定要對自身的角色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哪些可以為,哪些不能為,知道自己錯誤的作為會給求助者帶來嚴重的傷害,克服名利心,實實在在的扮演好社會工作者的本質角色。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
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