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敬華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p>
由于河北省昌黎縣馬坨店鄉(xiāng)大夫莊完全小學地處農村,條件有限,藏書少,且學生年齡小,閱讀量少,并且缺乏生活經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量。所以,每年在學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我都要為孩子們購置新的圖書。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雙眼,自己深感責任重大。多年來,閱讀和寫作一直是困擾農村學生的一大問題。
那么,如何讓農村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好讀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調動學生興趣,使學生愛讀書
“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币虼?,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用興趣引導學生。使閱讀成為他們發(fā)自內心的需求和愛好。
(1)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前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課外時間,我經常與學生一起開展一些朗誦、猜謎語、成語接龍、歇后語對接、講故事比賽;還可以開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會、讀書心得、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2)誦讀古詩。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句式整齊,韻律感強,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深受人們喜愛。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和歡樂,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氣氛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
(3)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我們根據學校組織的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這樣的活動學生特別愿意參加,因此他們能主動地去閱讀,增加了閱讀量。同時學生辦的報紙無論好壞我都給他們張貼、展覽。學生在互相學習比較中,又悟到很多東西。每學期我都組織多次這樣的活動,而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一遍地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致昏昏欲睡,教師應該豐富活動,旨在“哄”他們讀好書。另外,在閱讀的全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相互之間質疑、交流、提問。由此引入創(chuàng)新的理念,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擴展性閱讀方法,進行直接的再造想象,進行延伸對比,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研究性閱讀方法,在閱讀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意見。
二、選好讀物
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必須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學生所需要的讀物。
在給學生選擇書籍時,我力求做到:思想健康、因人而異、有趣味性、注意閱讀的廣度。
三、教給學生方法,使學生會讀書
古人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學生已激發(fā)的閱讀興趣要保持、穩(wěn)定、持久,必須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隨著閱讀教材的進度,教師應該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把課外閱讀內容作為課內知識的擴充。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②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思考;③培養(yǎng)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④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的讀。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瀏覽、略讀、精讀的“三讀”法;⑤閱讀教學后進行仿寫、敘寫;⑥學會積累。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⑦開展實踐活動,小學生都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能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fā)他們閱讀的熱情。
總之,教師要靈活地指導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實踐中合理運用學習閱讀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就可以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他們就會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徹底改變了農村學生知識面窄,生活閱歷少,一寫作就頭疼的現(xiàn)狀,閱讀能力由此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昌黎縣馬坨店鄉(xiāng)大夫莊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