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飛
(延邊第二中學, 吉林 延吉 133000)
“雙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及課外導學范式,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生生、師生與教材、師生與多媒體等雙向及多項互動交流行為,雙互動的內涵是:課內——“顯性互動式”,課外——“隱性互動式”;“四統(tǒng)一”的內涵是:師生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習”四種教學活動統(tǒng)一指向有效教學。習題課是物理教學中的特殊課型,傳統(tǒng)習題課的教學中往往以教和練為主,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和練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習題課教學中也要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诖朔矫嬷笇?,我校提出“雙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雙互動是指“課堂的顯性互動”“課外的隱性互動”, “顯性互動”的內涵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的雙邊活動過程,所謂師生互動合作教學,就是把整個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共同活動這一基礎上,把教和學的活動有機統(tǒng)一起來,激起學習熱情,使教學雙方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課外的隱性互動是指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過程中起與學生隱性互動的作用是“啟迪思維——指導策略——鼓勵交流——倡導探究——點撥完善”。是學生要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在課外繼續(xù)發(fā)揮“學與習”的作用,通過教材、筆記、訓練篇子、網(wǎng)絡資源等互動,達到內化所學知識,發(fā)展認知能力的目的。
習題課是中學物理重要課型之一,是在學習概念規(guī)律后,理解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傳統(tǒng)的習題課教學中,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練”為主,缺乏師生的雙邊互動,課堂教學乏味,學生積極性較低,難以達到有效教學?!半p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從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實現(xiàn)師生、生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從而提高習題課的教學效率。
1.課外隱性互動導學范式
以“問題——小組討論——匯報——評價——創(chuàng)造”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及生生及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和反饋。主要是以課外作業(yè)或導學案的形式,達到與學生“隱性互動”,教師在作業(yè)和導學案中精心設計問題,在問題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解決的思路方法,通過課外學習小組討論辨析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小組評價中總結規(guī)律。
如在本學期高一物理備課組教研周中,我們確定以“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應用”一課為載體,嘗試“雙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在物理習題課中的應用,本節(jié)課前,我對學生進行公式考查,并在本節(jié)課上課前詳細批閱,公式的掌握情況直接決定本節(jié)課能否熟練使用,從課前師生隱性互動了解學生公式的掌握情況。我在教學前設計并下發(fā)導學案,精選四道很具代表性的例題,并配置相關針對訓練,引導學生課前認真思考,并要求學生在課外以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歸納解題方法,期中例1(有一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在兩段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分別是 24 m和64m,連續(xù)相等的時間為4 s,求質點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請盡量用多種方法進行求解)提出明確要求,嘗試多種解法,通過學生課下的生生互動歸納運動學解題步驟。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課外合作探究,從課上匯報情況來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共點力物體的平衡”章末的習題課中,本節(jié)科主要內容是歸納整理物體平衡的題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前,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問題設置具有開放性,引導學生每個人自主選擇出物體平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類型題,給出題型的解法,在課外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討論,選擇出小組內認為最好的代表作品,小組匯總,選出主講人。這項工作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所接觸的試題,判斷題型,選出自己認為最優(yōu)秀的試題,當小組同學匯總的時候,同學們在討論辨析中產生強烈的思維上的碰撞,意識到合作的快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就使乏味的復習變成了有趣的競爭。下表為引導學生自主選題的導學案。
所選題型:例題:題型特點:入選理由:解題方法:歸納解題步驟:解題關鍵:
2.課堂顯性互動實施
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實質就是師生、生生的雙邊活動,這種教學是問題——發(fā)散——收斂——綜合——創(chuàng)造的教學過程,它是教學模式的核心。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要互動,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自己的知識為學生引路、搭橋,學生則以表情、動作、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程度。教師必須由注入式轉為活動式,建立開放式教學。因為只有開放式的活動信息交流才能多向化,不僅教師與學生有相互的呼應和信息的交流,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相互的交流與呼應,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立體網(wǎng)絡。這樣,課堂氣氛才能熱烈,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暢所欲言、廣泛交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心靈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發(fā)展,從而最大限度地增進教學效果。
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應用”一課中,首先請小組討論并匯報試題的解法,匯總例題 1的解法,各小組交流活躍,匯報很有積極性,對匯報小組的匯報成果請其他小組給以評價,同時教師及時點評,最后本題匯總出三種解法:1、基本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3、判別式法(三種解題方法中還有不同解題策略),其他例題采用同樣的方式匯總運動學解題方法,如逆向思維法、比例法、圖像法、轉換參考系法等,通過師生、生生對解題方法的探討,總結歸納運動學解題方法,達到較好的習題課效果。
再如,“共點力物體的平衡”章末的習題課中,各小組選出主講人,主講人按照導學案中的思路進行匯報,每個主講人準備都比較充分,思路清晰,受力分析較完整,解答過程詳細,同組和其他小組學生認真聽,認真思考,主講人講完后,由同組或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及合理評價,通過學生討論較好的達到教學效果,教師把握方向,及時合理引導,給予有高度的評價并與學生共同完成歸納總結,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自主完善了平衡問題的題型分類。
1.教師應對“課外隱性互動”設置合理引導,必要部分要設計導學案,問題設計應層層推進,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同時要給學生留出思維空間。
2.對班級進行合理分組,各小組成員要合理安排,有互補性,組長應能起到示范作用
3.教師對學生匯報及其他學生活動應給出及時、合理、恰當?shù)脑u價,切忌教師提示過多,回到傳統(tǒng)教學,教師評價不易過多,但要有高度。
4.問題設計應具有開放性,要引導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討論,能夠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部分學生由于性格問題,或由于復習、準備不足、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不足等原因,融入討論中存在一定困難,要重點培養(yǎng)這部分同學的合作探究能力,要能給與這些同學足夠的耐心,給出足夠的思考、探究、理解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他們的合作探究熱情,讓學生體會到收獲感和成就感。
[1]孫玉恒.雙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6).
[2]孫玉恒.雙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再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4).
[3]杜鵑.淺談“互動式教學模式[J].學周刊·理論與實踐,2009,(3).
[4]張立奎.高中物理課堂“生生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