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雷州歌的藝術特質

      2014-11-03 13:00劉福瑞
      藝術評論 2014年10期
      關鍵詞:雷州唱腔旋律

      雷歌是我國廣東省湛江地區(qū)以雷州半島方言為歌詞的民間歌唱形式,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歷代雷州人一直傳承著好歌、擅歌的傳統,該傳統涉及當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擬從縱橫兩個方面對雷歌的藝術特質進行梳理,希望增加人們對于雷歌的全面認識。

      雷歌,亦稱“雷州歌”,是“雷州民歌”的簡稱。其傳統區(qū)域位于雷州半島,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三面環(huán)海,民風淳樸。雷州歌2008年2月被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廣東省四大民歌之一,并被前人稱為雷州半島歷史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400多萬雷語民眾的至愛。 雷州歌是我國眾多民歌中的一種,系雷州方言民歌,源自雷州半島民謠。

      [1]雷州方言是雷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稱作雷州話(當地也叫“雷話”)。由于歷史原因,雷州話廣泛傳播并分布于湛江市的雷州、徐聞等多個縣市區(qū)以及茂名市的電白縣等地。其中,雷州方言以雷州市的雷城鎮(zhèn)、南興鎮(zhèn)、松竹鎮(zhèn)、楊家鎮(zhèn)、白沙鎮(zhèn)、沈塘鎮(zhèn)、附城鎮(zhèn)、客路鎮(zhèn)、太平鎮(zhèn)、湖光鎮(zhèn)以及麻章區(qū)(過去的麻章鎮(zhèn))的村民所使用的雷州話為標準。雷州話甚至延伸至歷史上雷州人所遷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人(僑)地區(qū),是全球雷州半島人的精神家園。 雷歌歷史悠久,是勞動人民艱苦卓越創(chuàng)造的結晶,也是抒發(fā)內心情感的必然產物。早期的雷歌相對自由一些,屬于口頭創(chuàng)作,見景生情,就事吟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特定的模式和規(guī)律可尋。其最大特征是:以雷州話方言為演唱母語,以表達老百姓的真實情感貫穿始終。在詩詞上結構嚴謹,平仄協調,韻律優(yōu)美且有規(guī)律。每首雷歌四句組成,每句七字(可加歌墊,但不能影響原詞韻律),四、三分頓。一、二、四句末字押雷話音韻,第三句不用韻。二、四句的第四字是陽平聲。在音樂上,由于有平仄的模式要求和唱詞的格律框架,慢慢形成音樂的基本樂匯。有了這種特定音型,創(chuàng)作者就可以自由發(fā)揮。當然,萬變不離其宗。雷歌的特定音樂形象逐漸形成,進而家喻戶曉。

      (一)雷州歌的時代變遷 古雷州是漢、黎、苗、瑤、侗等多族雜居之地,被視為“南蠻”之地,成為唐、宋貶官謫遷、罪犯流放之地。由于政治、經濟、文化、人文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都相對落后,語言、人際交流復雜,老百姓唯一便于交流的,能夠釋放喜、怒、哀、樂心情的方式就是唱歌。據史料記載,“宋明寧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進士、雷州學教授李仲光撰寫的《重修御書樓上梁文》中,有‘聽取歡謠,敢陳善頌之句。此‘歡謠二字,當指歡樂的民謠,由此可見,宋代雷州已有民謠。

      ”[2]雷歌至少起源于宋代,經過古雷州人民的不斷發(fā)展、演繹,雷謠由“念”演變?yōu)椤俺?。雷謠不斷演變,它的格律逐步形成、完善,約在明朝形成雷州民謠。自明代形成雷州民謠,又經過200年的演進,約在清代康熙之世(1664—1723年間)形成了“姑娘歌”(為兩人對唱,邊唱邊舞的即興創(chuàng)作形式,或女和女或女和男,女執(zhí)一扇一巾,以女為主的演唱形式);約在雍、乾年間(1723—1736年)形成了“勸世歌”(就事論事,演唱內容通俗易懂,教育他人棄惡從善);約在乾隆末年(1786—1795年)定型成為具有戲曲形式的雷州歌劇“班本歌”,其內容、情節(jié)、結構上都復雜許多,具有戲劇性的演唱雛形。經過幾百萬雷語人民的再創(chuàng)造,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雷歌與雷劇。(二)雷州歌的歌體變遷 雖然古雷謠起源的確切時間已無可考證,但隨著雷州文化的起源,古雷謠也隨之誕生了,這樣的推論還是符合邏輯的。雷州半島人民把自己的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經驗,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經過提煉加工,以歌唱的形式來傳達自我情感,雷歌便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沒有句格到有章可循,有體可依,從而形成了雷州半島獨有的雷歌文化。雷州歌體大至分三個階段:一是諺謠階段。諺謠是雷歌產生的基礎,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抒發(fā)情感的需要。諺謠以頌為主,以吟為輔,所以在字句劃分上和格律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有三字、四字、五字,三句、五句、七句不等。如“六月秋,犁耙慢慢游;七月秋,犁耙急速收”。二是歌謠階段。歌謠相對諺謠就大有進步,它不僅能頌能吟還能唱,其內容更加廣泛,字句也逐漸有了一定的要求和限制,特別是有了韻腳的要求,這樣就可以用吟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三是雷歌階段。雷歌是今體的雷州歌,定型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雷話音韻,第三句不用韻。二、四句的第四字是陽平聲等基本格式上,這種定型深受雷州半島人民的喜愛。歌體雖然定型,但老百姓聰明智慧還在發(fā)揚光大。今體的雷歌在原歌體不變的前提下,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口頭即興歌、對唱歌、情義歌、榜歌等,極大地豐富了半島人民的文化生活。 (三)雷州歌的唱腔變遷 但凡是歌就有詞、有曲;但凡有歌就有唱;但凡有唱就有腔。雷歌有千百年的歷史,在雷州半島生生不息,世代相傳。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他們在用自己的歌聲或說理、或敘事、或譏諷、或乞討,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后來,除自娛自樂外,或獲得他人喝彩、或獲得同情、或獲得施舍。審美要求的悄然改進,也促使了唱腔發(fā)生了變化。 雷歌唱腔大致分三個階段:一是歌謠唱腔。歌謠唱腔屬于原始唱法,男女老少均可吟唱,沒有模式套路,只要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唱。因為是吟唱為主,所以曲調簡單,音域窄小,個人發(fā)揮的空間就相對大一些。同是一首歌,不同的人吟唱,可能節(jié)奏、唱法、高低、情感表達都會不一樣。二是“對唱腔”。對唱腔是兩人相互對唱時所形成的一種唱腔,它比歌謠腔就復雜多了。兩個人在沒有相互商量的同時要完成同一個平仄、格律、韻腔其難度就可想而知。因為是邊編邊唱的即興創(chuàng)作,所以在節(jié)奏上音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兩人對唱時(偶爾會有第三者幫一句),除第一句有所準備外,后面幾句即興演唱就會出現加襯字、延長時值、改變節(jié)奏型、拖腔等手段來達到符合韻律的即興創(chuàng)作。三是歌劇唱腔。雷州歌劇唱腔沒有本質改變,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意識形態(tài)得到了改進,雷歌演唱的人物增多、思想情感復雜、表現內容戲劇性增強,所以需要打破傳統的格律表現形式。發(fā)展起來的雷州歌劇唱腔表現的內容更加寬泛,表現的個性化人物更加具體,表現的矛盾戲劇性更加突出。它的觀賞性更強,為后來的雷劇奠定基礎。endprint

      (一)雷歌的表現手法 雷歌是雷州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勞動者的智慧結晶。從古至今人們要通過雷歌表現自己的生產、生活、社會、家庭、心情等各個方面。漸漸地,大家也覺得單一的表現手法總是不能滿足多樣化的意愿,需要不斷充實、完善,不斷吸收其它文化的經驗,進而借鑒古代詩詞的表現手法,總結出了以賦、比、興、雙關、重疊、映襯、夸張等多種表現手法為基調的雷歌特有的內容與形式。如“賦”的形式,是雷歌創(chuàng)作者經常和主要的表現手法。對事物直接抒發(fā)感情,平鋪直敘,不隱喻,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意譯的雷歌“三四八月魚訊過,郎也愁來我也愁;船飄過海無留跡,去羅去啦捕鯨船。

      ”[4]句與句之間既獨立又有關聯,事件一目了然,讓人立刻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氨取币彩浅R姷睦赘璞憩F手法?!氨取本褪潜确剑员宋锉却宋?,即歌里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通過另一物比喻原事物的人和事。如“小罐煲飯屈壞米,小夫原來屈壞妻”[5]以小罐比小夫,此比喻得體自如,老百姓一聽就能感受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之詞,即寫這件人和事引出下一件人和事,也有“興”中含“比”的手法,以達到事物的層次清楚、形象鮮明的藝術效果。 (二)雷歌的音樂特征雷歌是用屬閩南語系的雷州話來唱的民歌,其特征是由雷歌唱詞的格律所決 定,從諺謠以頌為主到歌謠能頌能吟還能唱,定型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雷話音韻,第三句不用韻。二、四句的第四字是陽平聲等基本格式上形成了雷歌特有“聲調”和“調值”。因為雷州話有六個聲調[6](原八個聲調合并而成),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所以它的旋律豐富多彩。根據雷話聲調的高低起伏慢慢構成了最初結構不夠完整的一段體的曲調。經過勞動人民的再創(chuàng)造,最后形成了旋律進行穩(wěn)定、主音突出的特點。它們主要是以la為主音的羽調式和以re為主音的商調式。這恰好吻合中國五聲調式的羽調式和商調式的曲式結構特征。雷歌的旋律與歌詞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旋律的主音要落在歌詞的陽平聲字上,所以歌詞的第二句和第四句落音基本都是主音(陽平聲),這樣相對固定的旋律就形成了。由于古雷州屬罪犯流放、貶官謫遣之地,抑郁、壓抑的“流放文化”給雷歌的旋律注入了低沉的基調,總體是音域狹窄,曲調下行小調偏多,情緒表現低沉的偏多?,F今的雷歌以及后來發(fā)展的雷劇音樂,善于表現老百姓豐富多彩的生活、勞動、愛情等,其表現手法也日益豐富多彩。 (三)雷歌的調式結構 雷歌是歌,是歌就有唱,有唱就有調式結構。雷歌從當初的節(jié)奏自由、調式單一、音域狹窄慢慢發(fā)展成為固有的旋律框架,形成了自己的音型特征和旋律發(fā)展規(guī)律。雷歌調式多以中國五聲調式的羽(La)調式和商

      (re)調式為主音居多。這種調式的形成與古雷州老百姓艱苦生活的環(huán)境,惡劣的自然條件息息相關,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心情壓抑,衍生出憂郁的小調旋律。 雷歌是雷州人民的精神財富,是湛江的一大特色文化,其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特色使其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意義。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如今一些地方顯現出萎縮的景觀,創(chuàng)作、演唱人才匱乏。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傳承、保護、發(fā)展之,把伴隨著我們祖祖輩輩成長繁衍的精神財富保留下來。 * 本文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規(guī)劃基金項目《雷州半島音樂舞蹈文化發(fā)展性保護研究》(項目編號:11YJA760043)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詞典》編輯部編.中國音樂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4.221.[2][6]陳湘.雷韻[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2.179.[3][5]詹南生.詹南生音樂集[M].海潮出版社,

      2006.150. [4]林濤主編.雷歌大全[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28. 劉福瑞:嶺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歡
      雷州唱腔旋律
      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雷州潮溪村傳統裝飾工藝的創(chuàng)新研究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夢中題詞
      給你的信
      鄉(xiāng)音心中留
      我演“七仙女”
      關于秦腔須生的唱腔和舞臺表演藝術
      淺談京胡在荊州花鼓戲唱腔音樂伴奏中的運用
      7月,盛夏的旋律
      雷州話及其獨特的地域文化
      罗田县| 平武县| 仁化县| 礼泉县| 固始县| 工布江达县| 方城县| 宁强县| 宝山区| 烟台市| 祁阳县| 太白县| 兴安盟| 安康市| 星座| 西乌| 和平区| 商都县| 秦皇岛市| 肇州县| 嵊泗县| 荆州市| 涿鹿县| 肃北| 奎屯市| 札达县| 巧家县| 龙门县| 叙永县| 光山县| 闵行区| 雷波县| 通海县| 化州市| 汕尾市| 榆树市| 宝丰县| 咸丰县| 宁国市| 水城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