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笨梢婎A習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低年級;預習;習慣
近幾年來,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進行了有意識、有步驟的探索,從中認識到應通過四個層次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預習習慣。
一、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筆者感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的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具體來說應抓好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1.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Z言學家呂叔湘也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弊x,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首要環(huán)節(jié)。應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從讀中悟理、悟情、悟法,并發(fā)現(xiàn)疑難。可以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讀,如高聲朗讀、輕聲讀、默讀等等。
2.查。初讀一篇新文章,學生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詞。這時,老師應提醒學生請來工具書幫忙,并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書上或預習本上。特別是一些多義字,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理解,鼓勵學生反復體會,自查自悟。切忌學生從現(xiàn)成的參考書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歷史名詞、科學術語,可讓學生到網上、圖書室翻閱有關資料。
3.畫。畫出關鍵詞,重點句段,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如“---”“──”“~”“√”(依學生喜好而定)勾畫文中的重點、難點。比如,預習《看不見的愛》一課,文中有一句話“總會打中的,關鍵是做了沒有?!本哂薪y(tǒng)領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就可以在這句話的下面畫上一道“---”。另外,學生自己認為精彩的描寫、含義深刻的句段及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fā)的片段,都可以選用自己喜愛的固定標志畫出來。
4.問。課堂上許多學生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愿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yǎng)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心態(tài),老師在給學生講清道理之外,還應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識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學生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于字詞的,有關于內容的,也有關于布局謀篇的,還有關于文章作者和時代背景的。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真的態(tài)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并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
二、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愿組合的方式,根據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靠“組織力”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三、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此時,我給學生設計預習作業(yè)紙,讓他們自己預習,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較為自覺地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總之,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于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作者簡介:陳親輝,女,1977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大砂坪小學,研究方向:低年級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