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關鍵詞〕 德育;核心;意識;主線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9—0031—01
針對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自控能力差、依賴性強等缺點,我校提出以班級自主管理為突破口,以活動為載體,以制度作保證的自主教育構想,開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三自德育體系的系列活動。
一、圍繞一個核心——以辦學理念為靈魂
學校以“尊重個性 挖掘潛力 快樂發(fā)展”為辦學理念,以“黃河品質 水車情懷”為核心價值,以“鑄潤澤品牌,創(chuàng)隴原名?!睘閷W校愿景,以“融合中西方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德行、人文底蘊、科學素養(yǎng)、國際視野的公民”為辦學使命,以創(chuàng)“卓越的隊伍,豐富的課程,一流的質量”為辦學目標。我們以此為核心,以教育、教學、管理為主線貫穿到學校方方面面工作之中,著眼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二、強化一種意識——以教育科研為先導
在“自主教育”特色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我校以“1+2”能動課堂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努力強化科研意識,引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自主教育”的課題研究之中,要求35周歲以下教師人人以“自主課堂”模式的探究或“自主管理”班級管理模式研究為切入點,縱深發(fā)展,不斷積淀,培厚底蘊,從實踐到理論,理論再指導實踐,轉變教師的觀念,有效地促進 “自主教育”辦學特色的建設。
三、突出三大主線——“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1. 以習慣養(yǎng)成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我校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三方面形成“自主”特色。著力建構“1﹢2能動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為教師搭建四大平臺,凝練出教師:“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精講點撥、不教而教”、學生“主體參與、合作探究、研評發(fā)展、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育人精神,努力把每一堂課上成“明目標,過程優(yōu),活動實,反饋勤,講練精,效果好”的高質高效課,使之成為我校教學特色。
2. 以活動體驗為重點,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我們通過強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個個都是德育實踐者”意識,確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創(chuàng)新兩條途徑——德育管理、常規(guī)管理,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
(1)德育管理——創(chuàng)新德育途徑,不斷探索德育創(chuàng)新著力點。建立兩大德育平臺:以晨誦、午讀、暮省為基本生活方式,營造班級書香平臺、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促進性平臺,德育以“四自”理念(自我參與、自我實踐、自我評價、自我發(fā)展)為核心,突出自主教育理念。
(2)常規(guī)管理——讓學生做校園、班級的小主人。在學校常規(guī)管理中著力打造五個亮點——潤澤教室建設、校園監(jiān)督崗、主題教育活動、“兩室”文化活動和社團活動。我校堅持把活動作為學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重要載體,以實踐為平臺,讓平凡的、常規(guī)的教育管理活動通過精心策劃、準備,變得不平凡,有亮點,使其具有深刻的教育內(nèi)涵。
3. 以激發(fā)潛能為目的,推行學生自我教育。學生教育的制高點是自我教育。教師和父母的最大魅力,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因此在全校范圍、各項工作中推行學生自我教育。
(1)探索隊會模式,提高育人效益。我校確立了“138”德育序列化教育模式,“1”即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小學生”為總體目標,“3”是圍繞總體目標而確立的六個年級德育工作的三個階段目標, “8”即指每學年確立8個規(guī)定主題。從主題班隊會、德育系列實踐活動兩個途徑來實現(xiàn)“138”德育序列化教育模式,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德育內(nèi)容,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育人效益。
(2)推行感恩教育,挖掘教育潛能。我們堅持在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通過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朋友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及重大節(jié)日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喚醒學生的感恩情懷,將“感恩”內(nèi)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真正做到感恩于心,施恩于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德育是一項漫長、艱巨的工作,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落紅護花的愛心、春風化雨的耐心和無微不至的細心。我們將不斷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工作,進一步拓寬“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渠道,促進我校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