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晶+王佩蓉
[摘要] 目的 探討腸易激綜合征各個亞型患者的抑郁焦慮情況以及常見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確診治療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72例,其中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IBS-C)、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IBS-M)、不定型腸易激綜合征(IBS-U)患者各18例作為觀察組,選取正常人72例作為對照組,分別對其行焦慮(SAS)和抑郁(SDS)情況調查,并對其致病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況,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的危險因素分別是焦慮、食物過敏、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和節(jié)食習慣。 結論 在臨床治療時應幫助患者保持營養(yǎng)飲食平衡,放松心態(tài),適當地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保持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可使患者盡早痊愈。
[關鍵詞] 腸易激綜合征;亞型;焦慮;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7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8-0134-04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與胃腸功能改變有關、以慢性或復發(fā)性腹痛、腹瀉、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為主要癥狀、又缺乏胃腸道結構或生化異常的綜合征,常伴隨胃腸道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癥狀[1-3]。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率較高,在西方國家,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率為15%左右,在國內,將近有6%的人群有此種疾病的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4-5]。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不是很明確,一般認為和患者的內臟健康程度、遺傳等因素有關。為了更好地緩解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焦慮程度,初步調查疾病的相關誘發(fā)因素,更好地提高以及預防此種疾病的發(fā)生,2011年1月~2013年1月選取于我院診斷確診的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72例,對其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調查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進行診斷以及進行治療的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最小年齡28歲,最大年齡50歲,平均(39.71±5.08)歲。其中按照羅馬Ⅲ標準,選取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IBS-C)、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IBS-M)、不定型腸易激綜合征(IBS-U)各18例患者,分別記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組、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組、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組、不定型腸易激綜合征組,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學特征,使每組患者的性別比例、病程、一般人口學特征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另選取72例健康正常人進行腸鏡檢查,均無異常狀況,經過調查,均無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無合并其他系統(tǒng)慢性疾病,無腹部手術史。
1.2 診斷標準
按照羅馬Ⅲ標準對患者進行分類確診,羅馬Ⅲ標準較以往的Manning標準靈敏性和特異性更高,該標準為1988年羅馬會議提出的羅馬標準,具體診斷說明如下:①腹部有疼痛情況,便后即可緩解疼痛,有時在便時,伴有大便稀干、干、稀性狀的改變;②腹部有脹感;③有以下2項或2項以上的排便異常:a、大便次數異常;b、大便性狀改變,常出現(xiàn)干、稀、水樣改變;c、排便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即便急、排便不盡感、窘迫;d、出現(xiàn)黏液便狀況[4]。符合以上標準均可以診斷確診為腸易激綜合征[6-7]。
羅馬Ⅲ標準按照糞便性狀對IBS進行分型,分為便秘型IBS(IBS-C)、腹瀉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和不定型IBS(IBS-U)。在未用止瀉劑或輕瀉劑的情況下進行糞便性狀的判定,IBS-C指患者至少25%的排便為硬糞或干球糞,IBS-D指至少25%的糞便為松散糊狀糞或水樣糞,硬糞或干球糞<25%;IBS-M指至少25%的排便為硬糞或干球糞,至少25%的排便為松散糊狀糞或水樣糞;IBS-U指糞便的性狀異常不符合上述IBS-C、D或M標準[7-9]。
1.3 研究方法和影響因素分析
目前針對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明了,原因較為復雜。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別、年齡、地域、民族、收入、學歷、婚姻狀況以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甚至是家族史和腸易激綜合征都有著潛在關系[10-11]。在此次研究中對可能影響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致病的常見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分析影響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因素。
1.4 觀察指標
采用國際上目前較為流行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和健康人進行焦慮和抑郁情況調查,得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將測評得粗分×1.25=標準分,當患者的標準得分≥50分時即可以確定為焦慮狀態(tài)或抑郁狀態(tài)[1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對影響預后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調查
在本研究中將腸易激綜合征患者72例作為觀察組,健康人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各亞型即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不定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各18例,經過焦慮、抑郁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各個亞型患者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具有較為明顯的焦慮抑郁情況,具體統(tǒng)計情況如表1所示。
2.2 影響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確診后,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解痙劑結合益生菌藥物治療,癥狀可以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對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和可能影響的習慣、生活、飲食、病史等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因素主要有節(jié)食習慣、合理化應對方式、食物過敏、焦慮以及居住環(huán)境,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endprint
2.3 影響患者預后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根據單因素分析的結果,對可能的因素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是:焦慮(OR=2.561)、食物過敏(OR=2.023)、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OR=1.347)和節(jié)食習慣(OR=1.248)。見表3。
3 討論
目前,針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病因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該疾病是飲食、習慣、生活遺傳等各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患病率較高,根治比較困難,且臨床沒有明顯的改善標準,給患者精神和身體都帶來嚴重的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可以說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一種身心疾病類胃腸病[7]。因此,患者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藥物治療,注意從自身生活習慣和飲食方面減輕疾病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影響。本研究提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一般伴隨有嚴重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如表1所示,患者在焦慮程度得分都明顯高于正常人,說明此疾病患者一般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與普通正常人相比有明顯性差異(P<0.05),極易加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也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產生較大影響,由此說明腸易激綜合征給患者的精神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同時患者的這種不良情緒也會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疾病的治愈。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對患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更保證患者盡早痊愈,而且可有效配合常規(guī)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緒、對食物的過敏與否、合理化應對方式、節(jié)食習慣以及生活環(huán)境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比較常見的因素。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長此以往,由于身體的疲憊不僅會引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極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在節(jié)食方面,如果患者不當的節(jié)食,會打破患者身體慣有的營養(yǎng)平衡,營養(yǎng)的攝入不均衡會使人體基礎新陳代謝的速率變慢,從而導致胃腸運動變慢,對胃腸功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極易導致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生;在合理化應對方式方面,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面臨各種壓力,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會給個人的心理情緒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自責型和合理化型,這兩種方式基本上都是以不自覺運用扭曲或者否定現(xiàn)實的方法來暫時維持內心的平衡,意識層面往往并不知,包括否定、倒退、壓抑、合理化、反向等待,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抑,是患者所有致病因素中一個重要原因[11-13]。根據本次研究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對可能的因素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是:焦慮(OR=2.561)、食物過敏(OR=2.023)、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OR=1.347)和節(jié)食習慣(OR=1.248)。焦慮是引發(fā)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因素,不僅不利于病癥的康復而且這種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預后效果。腸易激綜合征其病因復雜,是內外因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病狀以及嚴重程度與社會心理學和生物社會心理因素有關,本次研究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結果也間接地驗證了此種說法。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如何消除焦慮等負面情緒越來越成為患者康復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患者日常生活的不良飲食習慣和焦慮情緒是引發(fā)有機體產生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誘因。由于人們在社會中面對的壓力日益增大,個人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極易給患者的精神、心理都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成為誘發(fā)患者產生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誘因之一;從另一方面看,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攝入日益增多,再加之缺少必要的體育鍛煉,人們易養(yǎng)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誘發(fā)疾病產生。本次研究結果也恰恰驗證出此兩種因素對誘發(fā)疾病的關鍵性。
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14-16]。我院在此次研究中運用解痙劑結合益生菌藥物治療,保證患者的病情不再進一步惡化;其次,從不良情緒方面對患者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預治療,以減輕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平衡,叮囑患者改善個人的不良衛(wèi)生習慣,保證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清潔,從根本上降低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發(fā)率[17]。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組. 腸易激綜合征診斷和治療的共識意見[J]. 中華消化雜志,2008,28:38-40.
[2] 寧麗琴,葉柏. 腸易激綜合征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醫(yī)學,2008, 36(6):449-452.
[3] 瞿勇,李敏麗. 腸易激綜合征與精神心理因素的相關性[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 21(19):1029-1034.
[4] 羅馬委員會. 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 胃腸病學,2006,11:761-765.
[5] 付朝偉,陳維青. 綜合醫(yī)院門診腸易激綜合征病人抑郁/焦慮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3):250-252.
[6] 田志穎,馮麗英. 5-羥色胺與焦慮、抑郁的關系及其在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中的作用[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827-828.
[7] 姚路靜. 150例腸易激綜合征發(fā)病因素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學,2012,(5):560-562.
[8] 黃虹,劉勁松. 羅馬Ⅲ標準診斷腸易激綜合征各亞型臨床癥狀特點分析[J]. 臨床內科雜志,2008,25(12):833-835.
[9] 賴蘭靜,羅石英. 循證護理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當代醫(yī)學,2011,17(11):126-128.
[10] 王秀梅,鄒玉敏. 護理干預對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1):165-166.
[11]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 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7):1062-1065.
[12] 王晶晶,覃紅英. 匹維溴銨聯(lián)合四神片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7(7):131.
[13] 李琳,張聲生. 近十年腸易激綜合征外治法研究概況[J].四川中醫(yī),2013,31(1):137-142.
[14] 劉喜梅,岳智齡. 內外兼治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26例[J]. 中國民間療法,2011,19(8):51-52.
[15] 何愛敏,鄭重燕. 超聲波導入藥物聯(lián)合雙黃連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 海南醫(yī)學,2011,22 (18):83-84.
[16] 宋斌,戚紅亮,凌家生. 耳穴貼壓聯(lián)合奧替溴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12):89.
[17] 屈留新,陳洪,邢麗陽,等. 脊柱手法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05例臨床研究[J]. 中醫(yī)雜志,2011,52(6):496-499.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
2.3 影響患者預后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根據單因素分析的結果,對可能的因素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是:焦慮(OR=2.561)、食物過敏(OR=2.023)、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OR=1.347)和節(jié)食習慣(OR=1.248)。見表3。
3 討論
目前,針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病因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該疾病是飲食、習慣、生活遺傳等各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患病率較高,根治比較困難,且臨床沒有明顯的改善標準,給患者精神和身體都帶來嚴重的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可以說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一種身心疾病類胃腸病[7]。因此,患者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藥物治療,注意從自身生活習慣和飲食方面減輕疾病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影響。本研究提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一般伴隨有嚴重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如表1所示,患者在焦慮程度得分都明顯高于正常人,說明此疾病患者一般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與普通正常人相比有明顯性差異(P<0.05),極易加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也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產生較大影響,由此說明腸易激綜合征給患者的精神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同時患者的這種不良情緒也會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疾病的治愈。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對患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更保證患者盡早痊愈,而且可有效配合常規(guī)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緒、對食物的過敏與否、合理化應對方式、節(jié)食習慣以及生活環(huán)境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比較常見的因素。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長此以往,由于身體的疲憊不僅會引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極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在節(jié)食方面,如果患者不當的節(jié)食,會打破患者身體慣有的營養(yǎng)平衡,營養(yǎng)的攝入不均衡會使人體基礎新陳代謝的速率變慢,從而導致胃腸運動變慢,對胃腸功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極易導致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生;在合理化應對方式方面,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面臨各種壓力,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會給個人的心理情緒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自責型和合理化型,這兩種方式基本上都是以不自覺運用扭曲或者否定現(xiàn)實的方法來暫時維持內心的平衡,意識層面往往并不知,包括否定、倒退、壓抑、合理化、反向等待,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抑,是患者所有致病因素中一個重要原因[11-13]。根據本次研究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對可能的因素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是:焦慮(OR=2.561)、食物過敏(OR=2.023)、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OR=1.347)和節(jié)食習慣(OR=1.248)。焦慮是引發(fā)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因素,不僅不利于病癥的康復而且這種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預后效果。腸易激綜合征其病因復雜,是內外因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病狀以及嚴重程度與社會心理學和生物社會心理因素有關,本次研究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結果也間接地驗證了此種說法。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如何消除焦慮等負面情緒越來越成為患者康復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患者日常生活的不良飲食習慣和焦慮情緒是引發(fā)有機體產生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誘因。由于人們在社會中面對的壓力日益增大,個人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極易給患者的精神、心理都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成為誘發(fā)患者產生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誘因之一;從另一方面看,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攝入日益增多,再加之缺少必要的體育鍛煉,人們易養(yǎng)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誘發(fā)疾病產生。本次研究結果也恰恰驗證出此兩種因素對誘發(fā)疾病的關鍵性。
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14-16]。我院在此次研究中運用解痙劑結合益生菌藥物治療,保證患者的病情不再進一步惡化;其次,從不良情緒方面對患者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預治療,以減輕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平衡,叮囑患者改善個人的不良衛(wèi)生習慣,保證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清潔,從根本上降低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發(fā)率[17]。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組. 腸易激綜合征診斷和治療的共識意見[J]. 中華消化雜志,2008,28:38-40.
[2] 寧麗琴,葉柏. 腸易激綜合征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醫(yī)學,2008, 36(6):449-452.
[3] 瞿勇,李敏麗. 腸易激綜合征與精神心理因素的相關性[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 21(19):1029-1034.
[4] 羅馬委員會. 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 胃腸病學,2006,11:761-765.
[5] 付朝偉,陳維青. 綜合醫(yī)院門診腸易激綜合征病人抑郁/焦慮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3):250-252.
[6] 田志穎,馮麗英. 5-羥色胺與焦慮、抑郁的關系及其在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中的作用[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827-828.
[7] 姚路靜. 150例腸易激綜合征發(fā)病因素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學,2012,(5):560-562.
[8] 黃虹,劉勁松. 羅馬Ⅲ標準診斷腸易激綜合征各亞型臨床癥狀特點分析[J]. 臨床內科雜志,2008,25(12):833-835.
[9] 賴蘭靜,羅石英. 循證護理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當代醫(yī)學,2011,17(11):126-128.
[10] 王秀梅,鄒玉敏. 護理干預對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1):165-166.
[11]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 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7):1062-1065.
[12] 王晶晶,覃紅英. 匹維溴銨聯(lián)合四神片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7(7):131.
[13] 李琳,張聲生. 近十年腸易激綜合征外治法研究概況[J].四川中醫(yī),2013,31(1):137-142.
[14] 劉喜梅,岳智齡. 內外兼治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26例[J]. 中國民間療法,2011,19(8):51-52.
[15] 何愛敏,鄭重燕. 超聲波導入藥物聯(lián)合雙黃連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 海南醫(yī)學,2011,22 (18):83-84.
[16] 宋斌,戚紅亮,凌家生. 耳穴貼壓聯(lián)合奧替溴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12):89.
[17] 屈留新,陳洪,邢麗陽,等. 脊柱手法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05例臨床研究[J]. 中醫(yī)雜志,2011,52(6):496-499.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
2.3 影響患者預后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根據單因素分析的結果,對可能的因素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是:焦慮(OR=2.561)、食物過敏(OR=2.023)、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OR=1.347)和節(jié)食習慣(OR=1.248)。見表3。
3 討論
目前,針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病因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該疾病是飲食、習慣、生活遺傳等各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患病率較高,根治比較困難,且臨床沒有明顯的改善標準,給患者精神和身體都帶來嚴重的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可以說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一種身心疾病類胃腸病[7]。因此,患者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藥物治療,注意從自身生活習慣和飲食方面減輕疾病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影響。本研究提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一般伴隨有嚴重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如表1所示,患者在焦慮程度得分都明顯高于正常人,說明此疾病患者一般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與普通正常人相比有明顯性差異(P<0.05),極易加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也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產生較大影響,由此說明腸易激綜合征給患者的精神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同時患者的這種不良情緒也會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疾病的治愈。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對患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更保證患者盡早痊愈,而且可有效配合常規(guī)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緒、對食物的過敏與否、合理化應對方式、節(jié)食習慣以及生活環(huán)境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比較常見的因素。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長此以往,由于身體的疲憊不僅會引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極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在節(jié)食方面,如果患者不當的節(jié)食,會打破患者身體慣有的營養(yǎng)平衡,營養(yǎng)的攝入不均衡會使人體基礎新陳代謝的速率變慢,從而導致胃腸運動變慢,對胃腸功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極易導致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生;在合理化應對方式方面,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面臨各種壓力,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會給個人的心理情緒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自責型和合理化型,這兩種方式基本上都是以不自覺運用扭曲或者否定現(xiàn)實的方法來暫時維持內心的平衡,意識層面往往并不知,包括否定、倒退、壓抑、合理化、反向等待,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抑,是患者所有致病因素中一個重要原因[11-13]。根據本次研究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對可能的因素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是:焦慮(OR=2.561)、食物過敏(OR=2.023)、合理化應對方式類型(OR=1.347)和節(jié)食習慣(OR=1.248)。焦慮是引發(fā)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因素,不僅不利于病癥的康復而且這種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預后效果。腸易激綜合征其病因復雜,是內外因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病狀以及嚴重程度與社會心理學和生物社會心理因素有關,本次研究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結果也間接地驗證了此種說法。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如何消除焦慮等負面情緒越來越成為患者康復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患者日常生活的不良飲食習慣和焦慮情緒是引發(fā)有機體產生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誘因。由于人們在社會中面對的壓力日益增大,個人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極易給患者的精神、心理都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成為誘發(fā)患者產生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誘因之一;從另一方面看,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攝入日益增多,再加之缺少必要的體育鍛煉,人們易養(yǎng)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誘發(fā)疾病產生。本次研究結果也恰恰驗證出此兩種因素對誘發(fā)疾病的關鍵性。
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14-16]。我院在此次研究中運用解痙劑結合益生菌藥物治療,保證患者的病情不再進一步惡化;其次,從不良情緒方面對患者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預治療,以減輕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平衡,叮囑患者改善個人的不良衛(wèi)生習慣,保證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清潔,從根本上降低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發(fā)率[17]。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組. 腸易激綜合征診斷和治療的共識意見[J]. 中華消化雜志,2008,28:38-40.
[2] 寧麗琴,葉柏. 腸易激綜合征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醫(yī)學,2008, 36(6):449-452.
[3] 瞿勇,李敏麗. 腸易激綜合征與精神心理因素的相關性[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 21(19):1029-1034.
[4] 羅馬委員會. 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 胃腸病學,2006,11:761-765.
[5] 付朝偉,陳維青. 綜合醫(yī)院門診腸易激綜合征病人抑郁/焦慮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3):250-252.
[6] 田志穎,馮麗英. 5-羥色胺與焦慮、抑郁的關系及其在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中的作用[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827-828.
[7] 姚路靜. 150例腸易激綜合征發(fā)病因素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學,2012,(5):560-562.
[8] 黃虹,劉勁松. 羅馬Ⅲ標準診斷腸易激綜合征各亞型臨床癥狀特點分析[J]. 臨床內科雜志,2008,25(12):833-835.
[9] 賴蘭靜,羅石英. 循證護理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當代醫(yī)學,2011,17(11):126-128.
[10] 王秀梅,鄒玉敏. 護理干預對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1):165-166.
[11]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 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7):1062-1065.
[12] 王晶晶,覃紅英. 匹維溴銨聯(lián)合四神片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7(7):131.
[13] 李琳,張聲生. 近十年腸易激綜合征外治法研究概況[J].四川中醫(yī),2013,31(1):137-142.
[14] 劉喜梅,岳智齡. 內外兼治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26例[J]. 中國民間療法,2011,19(8):51-52.
[15] 何愛敏,鄭重燕. 超聲波導入藥物聯(lián)合雙黃連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 海南醫(yī)學,2011,22 (18):83-84.
[16] 宋斌,戚紅亮,凌家生. 耳穴貼壓聯(lián)合奧替溴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12):89.
[17] 屈留新,陳洪,邢麗陽,等. 脊柱手法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05例臨床研究[J]. 中醫(yī)雜志,2011,52(6):496-499.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