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冬梅
【摘要】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提出了“學習學習方法”的口號。在英語教學中,往往是語篇的教學,而每一份語篇就是一個個小小的故事,故事的完整性由一個個文本中展現(xiàn),所以我認為巧用文本,合理定位;依托文本,運用語境;巧用插圖,把握重點;利用文本脈絡,有效拓展;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文本 自主能力
文本(Text)是書面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從文學的角度說,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統(tǒng)含義(Message)的一個句子或多個句子的組合。一個文本可以是一個句子(Sentence)、一個段落(Paragraph)或者一個篇章(Discourse)。那么,英語中的文本就是由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checkout time,rhyme time,ticking time組成的單元文本,也可以說是每一個個體就是一個獨立的文本。那么在備課時,弄清每一個文本的聯(lián)系,并融匯整個單元的文本,將有利于我們把單一的信息轉(zhuǎn)化成連貫的、有著重點的多元化信息。如果每一堂課我們都能有效利用文本,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那么學生將獲得學習的主動性,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巧用文本中的情境
情境是溝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數(shù)學知識的紐帶、橋梁;情境具有趣味性,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情境具有導向性,能引導學生自我導向、自我調(diào)控。所以挖掘文本中的情境進行教學,將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策略。而教材中的就有現(xiàn)成的語境,我們可以通過課文中的文本了解整篇課文的情境,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3B unit8 Were twins》一課中整個課文的情境是Open Day,但是整篇文章都沒有提到Open Day的內(nèi)容,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書中的圖片1時,就能很快進入語篇的情境,才能知道今天為什么Mikes uncle和YangLings aunt會來到學校,因為今天是開放日很多家人會來到學校,所以大家才有了認識的機會Su Yang。所以說教材就是通過插圖這種直觀的方式來向?qū)W生傳遞語言使用的語境,只有帶領孩子認識到這種語境,才能更好的理解語言產(chǎn)生的背景,并感受到插圖帶給我們的動態(tài)的語境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在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并順利的展開語篇教學。當學生在思考中展開學習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fā)、引導學生圍繞情境進行觀察Who、思考Why、嘗試answer、聯(lián)系open Day這個大的環(huán)境等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對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當有益的。
二、巧用文本中的插圖
插圖,作為一種直觀有效的視覺信息和教學媒體,是教材內(nèi)容的有機組成部分。Story time版塊中的插圖圖文并茂,具有連貫性,有助于學生直觀的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和話語模式,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背景,發(fā)生了什么。如在《3B unit8 Were twins》一課中難點是分清楚Su Hai&Su Yang.圖3中 Mike把 SuYang 當成了Su Hai,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只有更好地觀察圖片,并了解圖中的對話,才能分清SuYang&Su Hai。所以只有讓學生在仔細觀察圖片3、4、后,學生才能更好的發(fā)現(xiàn)兩人的不同點。SuYang是喜歡戴球型頭飾的女孩,Su Hai是喜歡戴蝴蝶結頭飾的女孩。只有把握了這些細節(jié)部分,才能更好的區(qū)分SuYang&Su Hai。說明Story time版塊中的對話既有內(nèi)在的邏輯性,也具有相對的完整性,所以要有重點性的觀察主要插圖,掌握重難點。另外,在Story time版塊中使用插圖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故事,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天生俱有,但是經(jīng)常行的刺激會更有效的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如思考SuYang&Su Hai為什么長的一模一樣?孩子們會馬上想到雙胞胎是這樣的,把Story time中圖5留白,更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讓學生更加明白了Mike會認錯人的原因。更好的把握了故事中的主要信息。有利于學生自主形成有效的圖像思維方式,把握故事脈絡,使整個學習更有趣有效。
三、巧用文本中的可創(chuàng)造性素材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阿基米德曾在公元前200多年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如果我們也能把文本中可以留白的地方留下相應的空白,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能引起學生的多層次的聯(lián)想,讓學生對語言、知識有所思考、感悟和探索,才能讓課堂更有創(chuàng)造力,展現(xiàn)課堂的生命活力。比如《3B unit8 Were twins》的story time教學結束后我采用記者采訪《twins model show》的觀后感,使整個氣氛達到高潮,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加樂于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把自己的所學所得,都能流利的表達出來,更能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造,真正到達到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意味深長地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為學的三種境界。樂之,是陶醉其中,是最主動的欲罷不能了,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英語教師所需要做的不僅是讓學生被動地“知之”,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好之”,引導學生“樂之”。只要通過文本進行信息整合、適時呈現(xiàn)、適度拓展,發(fā)揮文本的價值,讓文本變得靈動起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能激發(fā)學生真正地“好”于英語,自然形成“樂”于說英語的習慣,引導學生走向真實語用,達到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