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衛(wèi)藏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

      2014-11-11 13:55:05才巴肖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期
      關鍵詞:西藏地方矛盾戰(zhàn)爭

      才巴肖

      [摘 要]1727年6月18日,阿爾布鼐、隆布鼐、扎爾鼐等在拉薩大昭寺利用噶倫會議之機殺害康濟鼐,并派兵到后藏追殺頗羅鼐。頗羅鼐在后藏聯(lián)合阿里總管噶西鼐等,率后藏及阿里精兵數(shù)千人,與阿爾布鼐等人宣戰(zhàn),史稱衛(wèi)藏戰(zhàn)爭。從18世紀西藏社會全局來看,衛(wèi)藏戰(zhàn)爭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突發(fā)性事件,而是長時間的各類矛盾積累后爆發(fā)的產(chǎn)物,也是當時西藏的各種社會矛盾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發(fā)展過程。本文試圖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縱觀衛(wèi)藏戰(zhàn)爭前夕的種種矛盾,客觀分析爆發(fā)衛(wèi)藏戰(zhàn)爭的內在原因。

      [關鍵詞]衛(wèi)藏戰(zhàn)爭;原因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11月份,準噶爾軍攻陷拉薩,拉藏汗在布達拉宮向北突圍時被準格爾軍殺害,結束了蒙古和碩特部統(tǒng)治西藏的歷史。準格爾部占領拉薩后,逐步顯露出豺狼般殘忍的本性,燒殺搶掠、殘害百姓,嚴重破壞了西藏社會秩序,西藏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西藏地方許多有識之士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反抗。康濟鼐時任阿里地區(qū)總管,阿里北部處在準噶爾軍往來于新疆和西藏的交通要道,康濟鼐利用地理優(yōu)勢,“經(jīng)常出奇制勝地攔截準噶爾軍搶掠來的財物,切斷新疆和西藏之間的交通,阻止準噶爾由此往來”(1)。1720(康熙五十九年)年,利用清軍第二次入藏之機,頗羅鼐秘密聯(lián)絡以康濟鼐為主的后藏地區(qū)的一些貴族,并暗中組織軍隊,與兩路清軍遙相呼應,伺機反抗準格爾軍的統(tǒng)治。準格爾軍兵敗并逃往新疆后,“1721年,清廷廢第巴,設四噶倫(2),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務,封爵選任官員”(3)。清廷任命驅逐準噶爾時有過立功表現(xiàn)的康濟鼐、阿爾布巴、隆布鼐為噶倫。1723年,清廷又任命頗羅鼐及扎爾鼐為噶倫,要求同心協(xié)力辦理藏事。至此,“噶倫會議”代替了以前的蒙古汗王及“第巴”制。由“噶倫會議”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務,但這種“噶倫會議”在西藏地方政府中維持了短短幾年。1727年,因噶倫內訌后導致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將“噶倫會議”時代告終,西藏歷史上把這一事件稱之為衛(wèi)藏戰(zhàn)爭。

      縱觀噶倫內部矛盾及噶倫內訌、衛(wèi)藏戰(zhàn)爭等整個過程,這一事件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而是長時間的各類矛盾的積累,也是當時西藏的各種社會矛盾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發(fā)展過程。

      一、西藏地方政府中權力結構的變化

      當時西藏地方政府中前藏地區(qū)的政治勢力占主導地位,但后來這一權力結構發(fā)生了變化。1642年,固始汗應格魯派的邀請,帶兵來到西藏結束了藏巴汗政權。此后,在蒙古和碩特部統(tǒng)治西藏幾十年(75年)來,西藏地方的高層官員多數(shù)由前藏地區(qū)的人來擔任,而后藏在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勢力因受到藏巴汗政權垮臺的這個歷史原因的影響,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這種長時間的限制已形成一種約定俗成,這種限制延續(xù)到衛(wèi)藏戰(zhàn)爭前夕。根據(jù)《頗羅鼐傳》記載:“任命頗羅鼐為噶倫時,噶倫等其他人說按照噶丹頗章政權的舊例,沒有后藏人任命為重要官員的先例”(4)。僅此可以看出,當時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權利機構中主要官員都由前藏地區(qū)壟斷,相對而言后藏地方的政治勢力明顯處于弱勢地位。

      1721年,康濟鼐被清廷封為貝子,成為噶倫之首,但其他兩位前藏噶倫是噶丹頗章政權的中心地帶的大貴族,有雄厚的政治勢力,因此對康濟鼐的權力得到了很大限制。1723年,頗羅鼐和扎爾鼐成為噶倫后,在清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權力才逐漸轉移到康濟鼐與頗羅鼐為代表的后藏派手中。自此,在西藏維持了近百年的前藏勢力主導的政治格局發(fā)生了初步變化,逐步成為后藏勢力主導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格局,但是在這個關鍵的轉變期又沒有其他更強大的勢力維持其穩(wěn)定。所以,西藏地方政治格局的變化對衛(wèi)藏戰(zhàn)爭提供了基礎。

      二、諸噶倫因才能和修養(yǎng)的差異而發(fā)展的個人矛盾。

      如果對《頗羅鼐傳》的各種記載加以分析和梳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五個噶倫中隆布鼐陰險狡詐,唯利是圖,其余四噶倫都驕傲蠻橫,很難團結在一起?!肚鍖嶄洝芬灿羞@樣的記載:“康濟鼐為人甚好,但恃宜勛績,輕視眾噶倫,為眾噶倫所恨,阿爾布巴賦性陰險,行事異于康濟鼐。…隆布鼐行至妄亂,扎爾鼐庸懦無能”(5)。加上岳鐘琪、鄂齊、頗羅鼐等人的奏搞和達賴喇嘛對康濟鼐被殺原因的解釋等眾多資料都可以看出諸噶倫相互猜忌、相互彈劾的意圖。所以,康濟鼐和頗羅鼐只看到自己的才能和功績,未能從整個西藏地方政府的穩(wěn)定和人民安居樂業(yè)的高度來統(tǒng)籌考慮當前的種種矛盾和困難;阿爾布巴和隆布鼐為舊時貴族的代表,多年盤踞在噶丹頗章政權的中心地帶,有前藏地區(qū)的貴族等權勢人物的支持和背景,對康濟鼐的首席噶倫職位耿耿于懷;扎爾鼐庸庸無碌,當選噶倫之后一直被阿爾布鼐利用,從他被當選為噶倫時的掣簽辦法和阿爾布鼐的推薦來看,還是之后的從政道路中的功績來看,只是作為格魯派和達賴喇嘛的代表,又符合阿爾布鼐的利益,當時也沒有什么大的作為。

      諸噶倫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才能,同時也互不相信、互不服氣,很難團結在一起。康濟鼐等人積極配合清朝中央政府軍隊擊退準噶爾后,邀請后藏康濟鼐、頗羅鼐等人來拉薩,康濟鼐派隨從額克霞康現(xiàn)行到拉薩通報噶倫阿爾布鼐等人,請準備住房,但未給安排地位相當?shù)淖≌?,當時康濟鼐“大怒言到:昔日,準噶爾軍統(tǒng)治著藏民,人們像墮入地獄,受苦受難,連個大氣不敢出。那時,抵抗惡魔的只有我們,而現(xiàn)在連個住房都不給”(6)。既是代表后藏的康濟鼐和頗羅鼐兩位噶倫之間也最后出現(xiàn)了縫隙,據(jù)《西藏簡明通史》記載:“1727年,因為噶倫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在當時西藏地方的勢力來進行比對的話,衛(wèi)區(qū)的三為噶倫有所優(yōu)勢,因此,頗羅鼐多次向康濟鼐密報需要有所準備,但其因膽大驕傲而不屑,最后不耐煩地對頗羅鼐進行辱罵,之后兩人的想法也就不同了”(7)。所以,諸噶倫驕傲蠻橫,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對衛(wèi)藏戰(zhàn)爭提供了條件。

      三、諸噶倫各自為代表的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

      五位噶倫中,康濟鼐和頗羅鼐都是來自后藏的貴族,代表著后藏地方的利益;阿爾布鼐、隆布鼐為前藏地區(qū)的大貴族,自然也代表著前藏地區(qū)的利益;扎爾鼐為達賴喇嘛的強佐,加上達賴喇嘛和達賴喇嘛父親索諾木達爾扎兩人的影響,代表著格魯派。因此,那時的西藏上層統(tǒng)治者形成三股勢力,即衛(wèi)、藏和格魯派。因為五位噶倫各自代表的利益群體不同,都為各自的利益群體盡心盡力,自然也就有意無意地損害其他群體的利益,各種矛盾隨之而來。比如《西藏簡明通史》記載:“康濟鼐和頗羅鼐分別到南北兩面巡邏時,阿爾布鼐、隆布鼐、扎爾鼐三人對后藏人民加大稅收,后藏的大小人物都泣喊康濟鼐”(8)??梢娍禎驹诤蟛乩嬷械拇碜饔谩?禎竞皖H羅鼐回到拉薩后,“細查拉薩貪污腐敗情況,發(fā)配近兩百余名不受規(guī)矩者。在拉薩有很多窮人在重稅之下苦難不堪,但富人們在歷代藏王期間想盡辦法拿到特令不繳一分稅收,僅拉薩一城執(zhí)行許多不同制度,康濟鼐見不公平之后規(guī)定近四百余人昂首挺胸的權勢人物同百姓一樣繳納稅務”(9)。這就大大損壞了以阿爾布鼐、隆布鼐為代表的前藏地區(qū)的既得利益。噶倫之間的個人權利和利益沖突加上噶倫各自為代表的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個人與群體的復雜矛盾相互參合混雜后發(fā)展成更為復雜的矛盾。這是衛(wèi)藏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

      四、噶倫內訌

      據(jù)《頗羅鼐傳》記載:康濟鼐等人懇求將駐藏官兵留下,從阿里派阿旺元丹及達爾甘臺吉等人向公策旺諾爾布等人呈書信,其中稱:“藏民又互相傾軋,思想不統(tǒng)一,在此情況下撤駐軍,對藏不利”(10)。并請求公策旺諾爾布等人,說貝子康濟鼐上奏皇帝的奏折批復到達后再離開。其中不難看出康濟鼐的困惑和憂慮。因當時基本以“噶倫會議”處理西藏的重要事情,康濟鼐雖身為噶倫之首,但對其他噶倫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其他噶倫又有雄厚的政治背景和勢力,康濟鼐在很多方面的權力得到了限制,這在當時那個時代中撰寫的《頗羅鼐傳》中有很多例子,在此不予贅述??禎鞠胗霉俦鴣盱柟套约旱慕y(tǒng)治地位,但后來官兵被撤,前、后藏噶倫之間的矛盾也隨之更加尖銳。

      1725年,康濟鼐要求辭職來試圖以退為進。后又想聯(lián)合達賴喇嘛向清朝政府請求恢復“第巴制”,自五世達賴以來,“第巴”是噶倫的絕對上司,有人將“第巴”稱之為“藏王”,比起正副噶倫間的權力區(qū)別,“第巴”具有絕對的統(tǒng)治權,所以康濟鼐試圖以恢復“第巴制”,完全掌握西藏的政權。這樣既能夠鞏固自己的權力,又能夠更好地維護西藏地方的政治穩(wěn)定。但當時清朝中央政府針對的主要是準噶爾部是否會再次侵藏或擴展勢力,西藏地方的內部問題未能引起足夠重視??禎镜囊鈭D也未能實現(xiàn)。1726年正月二十五日,清雍正皇帝給達賴喇嘛的諭旨中稱:“因噶倫內不可無為首之人,以康濟鼐為首,輔佐阿爾布巴與其他噶倫同心協(xié)力辦事等因?!箍禎景憧尚刨囍宿k理藏務與由朕處派遣之官員并無異”(11),從中可以看出清朝中央政府只是有意舊事重提,使康濟鼐的“首席”噶倫職位和其他噶倫之間的區(qū)別加以強調,以此來支持康濟鼐在西藏的權威,解決內部矛盾。但這同以前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未能取得顯著效果。后來,噶倫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并發(fā)展為半公開化。但由于清朝政府鞭長莫及,一時只能用圣旨和敇諭來進行恩威并使,加上達賴喇嘛年幼,在西藏沒有一個人有足夠震懾西藏各方的權威和影響力,眾多矛盾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最終發(fā)展成了你死我活的公開斗爭。

      1927年,清朝政府準備派員親自到拉薩解決相關事項,但派遣大臣事宜被阿爾布鼐等人得知后,徹底打破了原來微弱的平靜局面。阿爾布鼐等害怕清朝政府大力支持康濟鼐,而康濟鼐與他們的矛盾已經(jīng)發(fā)展到你死我活的斗爭。如若康濟鼐一人獨大,自己在衛(wèi)藏政治舞臺上將無立足之地,甚至會有性命之憂。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來個先斬后奏,待欽差到藏之前解決康濟鼐為主的后藏勢力。于是,1727年6月18日,阿爾布鼐、隆布鼐、扎爾鼐等利用噶倫會議之機,在大昭寺內殺害了康濟鼐,并派前藏軍仲科爾吉巴塘巴和嘉康巴等頭目率三百名前藏軍,到后藏頗羅莊園追殺頗羅鼐。頗羅鼐聯(lián)合阿里總管噶西鼐等人率后藏軍民與前藏軍進行直接交鋒,衛(wèi)藏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清朝政府派遣大臣事宜的泄密成為噶倫內訌的直接原因,而因為噶倫內訌才導致了衛(wèi)藏戰(zhàn)爭。所以,清朝政府的撤軍、不夠重視、派遣大臣事宜泄密等失策是爆發(fā)衛(wèi)藏戰(zhàn)爭的重要原因。

      五、頗羅鼐的軍事才能

      18世紀初,在西藏戰(zhàn)火連連,斗爭不斷。包括第巴桑吉嘉措和拉藏汗的斗爭、拉藏汗和準噶爾軍的斗爭、驅逐準噶爾軍的斗爭、噶倫內訌后導致的衛(wèi)藏戰(zhàn)爭等。短短二十幾年,西藏地方政權更替四次。這樣一個亂世必然成就英雄,后來成為郡王的頗羅鼐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一個英雄。在此,頗羅鼐的軍事才能作為爆發(fā)衛(wèi)藏戰(zhàn)爭的一個原因提出來,可能會有很多人不會接受。但作為歷史,只能是赤裸裸的事實,不能因正面或反面的人物而加以區(qū)別,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歷史事實被情感或政治所左右。

      1727年6月18日,康濟鼐及其親信被殺害,前藏軍直搗頗羅莊園,頗羅鼐在后藏即可準備相關事宜,“再次與后藏起兵,聯(lián)合康濟鼐之兄噶西鼐等,率后藏及阿里精兵數(shù)千人,向阿爾布巴等人宣戰(zhàn)”(12)。據(jù)《頗羅鼐傳》記載,當時頗羅鼐準備了避難、暫時放棄、戰(zhàn)爭等三個方案,但最后選擇了戰(zhàn)爭。這當然與他的軍事才能和做事風格有極大的關系,頗羅鼐的祖父達吉和父親白瑪吉布在協(xié)助蒙古汗王統(tǒng)一衛(wèi)藏的斗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對頗羅鼐的武功及軍事才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723年,欽差鄂賴奉旨到藏委任頗羅鼐及扎爾鼐兩位噶倫時,達賴喇嘛父親索諾木達爾扎說“對于軍事,在雪域沒有幾個人能與頗羅鼐配敵”(13)。對于這一說法當時在場的諸噶倫等無疑義。顯然,頗羅鼐主要是靠自己的軍事才能走上噶倫之路的。如果當時康濟

      鼐被殺后,另一位被追殺的后藏噶倫不是頗羅鼐,而是其他什么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軍事才能。就很可能選擇其他一種方案?;蛘哒f當時選擇了其他一種方案,可能就不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衛(wèi)藏戰(zhàn)爭。所以,頗羅鼐的軍事才能和行事作風成為了噶倫內訌后直接導致衛(wèi)藏戰(zhàn)爭的關鍵條件。

      六、結語

      從現(xiàn)在的資料來分析衛(wèi)藏戰(zhàn)爭,其爆發(f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眾多原因殘雜在一起的,是各種矛盾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首先,地方原有的權力結構發(fā)生了變化,代表新貴族的康濟鼐和頗羅鼐的強力沖擊下,舊時眾多貴族的利益收到了嚴重影響。包括被發(fā)配的近兩百人和強收差稅的近四百人,這也間接地影響了其他眾多貴族的利益,其中包括其他三位噶倫。從而導致了舊時貴族和新貴族間的矛盾。

      其次,因為諸噶倫都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和利益集團的支持,在共同辦理藏事的過程中,政見不一,意見不合,我行我素,加上不恰當?shù)臑槿颂幨乐?,各個驕傲蠻橫,無法團結。這也就滋生了噶倫個人之間的矛盾。

      再次,噶倫個人間的矛盾被他們各為代表的利益群體所擴大,從而個人矛盾及利益群體間的矛盾相混雜。同上所述,僅從后藏和前藏的征收差稅的問題來看,這點很明顯。在前后藏兩地區(qū)的利益群體間的矛盾的作用下,前后藏的噶倫間產(chǎn)生分歧,噶倫間的分歧有反作用于各自為代表的利益群體,在這樣反復的作用于反作用的過程中,各種矛盾日益擴大化。

      再其次,諸噶倫間和各方利益群體間的眾多矛盾日益尖銳和復雜化的過程中,清朝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當時的西藏沒有一個能夠控制局面的大勢力或有絕對權威的大人物,導致矛盾日益加深。

      最后,噶倫間的矛盾成為公開化,成為你死我活的斗爭,導致噶倫內訌。又從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噶倫斗爭發(fā)展成為兩個地區(qū)之間的公開戰(zhàn)爭。因此,衛(wèi)藏戰(zhàn)爭可以說是各種矛盾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發(fā)展的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1]曾國慶、黃維忠編著:《清代藏族歷史》,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

      [2]多卡瓦·策仁旺杰著:《頗羅鼐傳》(藏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

      [3]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編:《西藏歷史檔案薈萃》,文物出版社,1995年。

      [4]李鳳珍著:《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讀清史札記》,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

      [5]恰白·次旦平措、諾昌·吳堅編著:《西藏簡明通史》(藏文版)(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注釋:

      (1)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系史》,轉引自李鳳珍著:《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31頁。

      (2)應為三噶倫。1721年只有三個噶倫;1723年,增加兩位噶倫后成為五噶倫。

      (3)李鳳珍:《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讀清史札記》,中國藏學出版2012年,82頁。

      (4)多卡瓦·策仁旺杰著:《頗羅鼐傳》(藏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454頁。

      (5)《清實錄·世宗實錄》卷52,頁29。轉引自李鳳珍:《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124頁。

      (6)李鳳珍:《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讀清史札記》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116頁。

      (7)恰白·次旦平措諾昌·吳堅:《西藏簡明通史》(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46頁。

      (8)恰白·次旦平措諾昌·吳堅:《西藏簡明通史》(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89年,42-43頁。

      (9)多卡瓦·策仁旺杰著:《頗羅鼐傳》(藏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442頁。

      (10)多卡瓦·策仁旺杰著:《頗羅鼐傳》(藏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453頁。

      (11)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編:《西藏歷史檔案薈萃》文物出版社,1995年,36件。

      (12)曾國慶:《清代藏族歷史》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21頁。

      (13)多卡瓦·策仁旺杰著:《頗羅鼐傳》(藏文版)四川民族出版1981年,454頁。

      猜你喜歡
      西藏地方矛盾戰(zhàn)爭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shù)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未來戰(zhàn)爭我們最強
      心聲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40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童話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被風吹“偏”的戰(zhàn)爭
      學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12
      明朝對西藏地方政教首領的冊封及其演變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2
      他們的戰(zhàn)爭
      酥油的西藏地方衛(wèi)生微生物標準分析與建議
      西藏科技(2015年8期)2015-09-26 11:55:55
      洞头县| 崇左市| 淮阳县| 乡城县| 疏附县| 嘉祥县| 三都| 长丰县| 温宿县| 综艺| 凤台县| 达孜县| 柏乡县| 乾安县| 万州区| 泾川县| 敖汉旗| 远安县| 岐山县| 连南| 安国市| 闽清县| 天祝| 修文县| 枣强县| 偏关县| 元谋县| 巴塘县| 颍上县| 普洱| 富锦市| 谷城县| 绵阳市| 扶风县| 云浮市| 赣州市| 乌拉特前旗| 镇坪县| 长丰县| 保山市|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