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杰,陳北方,王廣蘭,李琛琪
隨著檢驗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新儀器和新方法不斷出現(xiàn),對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多發(fā)病譜的改變,心血管疾?。╟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發(fā)病率也不斷提高。CVD成為人類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不斷上升。血小板又是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栓形成的生理病理機制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多項血栓病診斷試驗用于臨床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研究,人們對凝血過程及血栓形成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使血栓病診斷和抗凝治療的監(jiān)測有了更新的手段,血栓檢測越來越得到臨床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影響結果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xiàn)脂肪乳糜對凝血試驗常規(guī)檢查結果有較大影響。為了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筆者采用兩種不同全自動凝血分析儀,觀察脂肪乳對凝血試驗結果的干擾及其處理方法?,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03月—2013年0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腦外科、消化內(nèi)科需輸脂肪乳的患者22例,采血管為凝血試驗專用真空管(內(nèi)含109 mmol/L枸櫞酸鈉 0.2 ml);干燥采血管為普通真空干燥管;EP管(Ependorf,EP);分別采用兩種國外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分別簡稱血凝儀A和血凝儀B);檢測試劑和質控品均為原裝配套試劑盒;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盒(金斯爾試劑),校準品及質控品(朗道);TDZ4A-WS低速離心機(濟南盧湘儀);CT15RT低溫高速離心機(上海天美)。
1.2 輸脂肪乳前、后標本的分組和處理方法 對輸注脂肪乳的患者分為3組:A組為輸注脂肪乳前抽取血液標本進行3600 r/min離心15 min為無脂肪乳糜血漿組;B組為輸注脂肪乳后2 h內(nèi)抽取血液標本經(jīng)3600 r/min離心15 min為脂肪乳糜血漿組;C組為取B組血漿1.5 ml于EP管中經(jīng)10 040×g/min高速離心10 min去除脂肪乳糜后,下層較清的血漿為去脂肪乳糜血漿組。同時檢測3組相應的三酰甘油(TG)濃度。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包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輸脂肪乳前檢測結果為基礎值,用組內(nèi)配對t檢驗。
2.1 3組血液標本TG含量 22例患者均采用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無脂肪乳糜組血清 TG 1.64~2.02 mmol/L;脂肪乳糜血漿組血清 TG 7.52~11.35 mmol/L;去脂肪乳糜血漿組血清 TG 4.16~4.47 mmol/L。
2.2 3組血漿 PT、APTT、TT和 FIB 采用血凝儀 A檢測脂肪乳組、去脂肪乳組與無脂肪乳組的PT、APTT、TT和FIB,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血漿PT、APTT、TT和FIB測定結果(±s)
表1 三組血漿PT、APTT、TT和FIB測定結果(±s)
項目 n 無脂肪乳血漿組 脂肪乳血漿組 去脂肪乳血漿組PT 22 12.4±0.5 12.4±0.6 12.3±0.5 APTT 22 39.6±2.7 39.2±2.6 40.4±2.5 TT 22 15.6±0.9 15.6±1.0 15.8±1.1 FIB 22 3.97±0.88 3.87±1.01 3.92±0.93
2.3 3組血漿 PT、APTT、TT和 FIB 采用血凝儀 B檢測去脂肪乳組與無脂肪乳組間的PT、APTT、TT和FIB,結果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脂肪乳組與無脂肪乳組的FIB結果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結果分析 ①血凝儀A檢測結果為:輸注脂肪乳前、后檢測的 PT、APTT、TT 和 FIB 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②去脂肪乳糜血標本分別在A、B 2臺儀器上檢測PT、APTT、TT和FIB的結果與無脂肪乳糜血標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脂肪乳糜血標本在血凝儀 A 上檢測 PT、APTT、TT和FIB的結果與無脂肪乳糜血標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血凝儀 B檢測 PT、APTT和 TT的結果差異均有顯著影響(P<0.05),但 FIB 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三組血漿PT、APTT、TT和FIB測定結果(±s)
表2 三組血漿PT、APTT、TT和FIB測定結果(±s)
注:“△”號表示:脂肪乳糜血漿中 TG 含量>8.20mmol/L 時,部分血漿標本檢測不出結果,未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項目 n 無脂肪乳血漿組 脂肪乳血漿組 去脂肪乳血漿組PT 22 11.2±0.8 △ 11.0±0.9 APTT 22 32.0±4.8 △ 31.7±4.6 TT 22 11.7±0.8 △ 11.6±0.9 FIB 22 3.58±0.86 3.54±0.92 3.64±0.76
脂肪乳又稱英托利匹特(intralipid),是機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故稱必需脂肪酸,需從植物油中攝取,含有精制卵磷脂乳化的大豆油,其中大約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其粒子大小和生物特性與天然乳糜微粒相似,又是靜脈營養(yǎng)的組成部分之一,為機體提供能量和必須脂肪酸。由于患者對脂肪廓清能力的不同,脂肪乳在血液中的廓清時間也不相同,正常情況下脂肪乳在輸注后5~6 h可以完全廓清,個別患者需14 h[1]。當某些患者需補充適當熱量和必需脂肪酸時,需輸入脂肪乳。由于部分患者的病情變化,需要在脂肪乳還未從血流中完全廓清的情況下,抽取含有脂肪乳糜的血液進行凝血試驗。為了提高了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筆者采用兩種不同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凝血試驗,以觀察脂肪乳對凝血試驗結果的干擾和處理方法。
輸入脂肪乳進入血液后與血中載脂蛋白C結合,在載脂蛋白酶的作用下,TG分解成為游離脂肪酸,提供機體能量和必需脂肪酸,游離脂肪酸亦可與血漿中白蛋白結合,經(jīng)肝臟氧化或轉化為極低密度脂蛋白,再進入血流。輸入脂肪乳2 h內(nèi)的血液中TG顯著增高,由于TG不溶于水,致使血漿濁度明顯增加。血凝儀A采用的專利技術擺動式磁珠法檢測系統(tǒng),抗?jié)岫雀蓴_效果好,在本實驗中,對TG含量<11.35 mmol/L,均能準確檢測出凝血功能試驗的結果,但其試劑價格較貴。而血凝儀B是采用光電磁法進行測定,光學法的檢測系統(tǒng)會受血漿標本濁度的影響大,雖然該系統(tǒng)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但當血漿濁度過高(本實驗 TG> 8.20 mmol/L)時,該儀器無法準確測出PT、TT和APTT結果。因檢測FIB時儀器需預先對標本進行30倍稀釋,降低了測試杯中的濁度,故對其檢測結果影響不大。通過高速離心法分離血漿,可有效降低TG 的含量(4.16~4.47 mmol/L),消除脂肪乳對光學法的檢測系統(tǒng)的影響。有報道用濾器也可部分消除脂肪乳對凝血功能檢測的干擾[2]。
[1]陳則清.脂肪乳血癥干擾血細胞分析儀多項檢測參數(shù)的準確性[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3,2(3):158.
[2]李 斌,閆 偉,張周良,等.濾器處理脂血在凝血功能檢測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0,2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