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涵吉+崔柏青
針對當前長春市部分中學的體育教學情況,體育教師的素質及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解,體育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受重視程度,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然后,根據(jù)研究結果,結合長春市的實際情況,從多層次、多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方法。為推動長春市中學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
體育教學 現(xiàn)狀 分析
在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以后,體育教學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面臨著很大的改革任務。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體育教育課程已經經歷了七次改革,每一次體育教育課程的改革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改變了多年來只有必修課的課程模式,初步改變了國家對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開展了一些重視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fā)展的教改實驗。但是現(xiàn)在不少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沿襲“課堂為主,理論知識為主,教師主導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多數(shù)是“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給學生的獨立學習機會很少。由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去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jiān)督。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東北師大附中,省實驗中學,長春市五十六中,長春市六中,長春市五十二中等十二所中學的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圖書館文獻、網絡檢索等方法,廣泛收集相關的研究資料,為課題的研究、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jù)。
(2)問卷調查法。
向長春市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發(fā)放調查。問卷發(fā)放、回收情況: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95份。有效問卷287份,有效率為97.2%。
(3)訪談法。
對長春市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上體育課學習效果的相關情況進行訪談。
二、結果與分析
1.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出,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是很高;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的不正確,這些都導致了教學水平和上課質量以及上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沒有起到體育教學應有的效果。
通過表2可以看出,學生的上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不高,同學們的學習質量不理想,掌握的效果相對較差,這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表3調查顯示,被調研的中學在體育教學模式上比較落后,同時,體育配套場地和器材比較缺乏。
2.分析
(1)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在課改上存在誤區(qū)。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長春市大部分中學的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都認為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受到重視。但是他們對課改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調查發(fā)現(xiàn)大致有兩種誤區(qū):一種認為只要升學考試模式依然存在,那么今后的課改就仍然要以升學為第一目標。另一種則認為,課改雖然改變了形式,轉換了大綱和標準,使用了新編教材,但是缺乏具體的改革措施,可操作性較弱。
(2)教師素質偏低,不求進取。
從調查結果看,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欠佳,對新課改后的教學方法不適應。由于本科畢業(yè)的體育教師比較多,知識水平有限,科研能力較弱,從而影響了課程改革的進程。并且不少體育教師認為所學的知識對于中學體育教學已經足夠,滿足現(xiàn)狀,不求進取了,這極大地阻礙了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發(fā)展提高。
(3)落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還有很多的體育教師還在繼續(xù)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內容單一,形式固定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常常會讓學生產生抵制情緒,進而不愿意上體育課,這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非常不利。
(4)體育場地不足,器材不全。
體育場地、器材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和保證。因為體育設施種類和數(shù)量的不足,限制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種類和方式,也制約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是影響到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體育教師的水平及教學方法同樣也影響著教學效果。通過改變學校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校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們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能應用正確的比較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并且在課余時間和生活中也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
(2)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掌握和運用一定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安全地從事體育活動,尤其是在課余和日常生活當中。
(3)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使其體能始終保持良好發(fā)展的態(tài)勢,并且可以形成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懂得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的影響。
(4)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正確認知體育活動對身心健康的價值和關系以及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自尊與自信,并能合理調控情緒。培養(yǎng)具有較為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優(yōu)秀學生。
(5)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與體育道德品質以及具有學習現(xiàn)代社會中新型體育運動和健康知識的能力。
2.建議
(1)更新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的教學觀念,加快實施素質教育。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投資力度,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2)大膽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
(3)完善學校體育法規(guī)制度,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鍛煉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高菲菲.對體育教學教學方法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和評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
[2]高菲,李士澎.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分析與思考[J].榆林學院學報,2006,(6):2-3.
[3]胡敏.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化[J].湖北體育科技大學學報,2010.3.
[4]翟海峰.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4):155.endprint
針對當前長春市部分中學的體育教學情況,體育教師的素質及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解,體育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受重視程度,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然后,根據(jù)研究結果,結合長春市的實際情況,從多層次、多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方法。為推動長春市中學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
體育教學 現(xiàn)狀 分析
在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以后,體育教學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面臨著很大的改革任務。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體育教育課程已經經歷了七次改革,每一次體育教育課程的改革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改變了多年來只有必修課的課程模式,初步改變了國家對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開展了一些重視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fā)展的教改實驗。但是現(xiàn)在不少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沿襲“課堂為主,理論知識為主,教師主導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多數(shù)是“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給學生的獨立學習機會很少。由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去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jiān)督。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東北師大附中,省實驗中學,長春市五十六中,長春市六中,長春市五十二中等十二所中學的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圖書館文獻、網絡檢索等方法,廣泛收集相關的研究資料,為課題的研究、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jù)。
(2)問卷調查法。
向長春市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發(fā)放調查。問卷發(fā)放、回收情況: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95份。有效問卷287份,有效率為97.2%。
(3)訪談法。
對長春市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上體育課學習效果的相關情況進行訪談。
二、結果與分析
1.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出,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是很高;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的不正確,這些都導致了教學水平和上課質量以及上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沒有起到體育教學應有的效果。
通過表2可以看出,學生的上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不高,同學們的學習質量不理想,掌握的效果相對較差,這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表3調查顯示,被調研的中學在體育教學模式上比較落后,同時,體育配套場地和器材比較缺乏。
2.分析
(1)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在課改上存在誤區(qū)。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長春市大部分中學的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都認為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受到重視。但是他們對課改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調查發(fā)現(xiàn)大致有兩種誤區(qū):一種認為只要升學考試模式依然存在,那么今后的課改就仍然要以升學為第一目標。另一種則認為,課改雖然改變了形式,轉換了大綱和標準,使用了新編教材,但是缺乏具體的改革措施,可操作性較弱。
(2)教師素質偏低,不求進取。
從調查結果看,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欠佳,對新課改后的教學方法不適應。由于本科畢業(yè)的體育教師比較多,知識水平有限,科研能力較弱,從而影響了課程改革的進程。并且不少體育教師認為所學的知識對于中學體育教學已經足夠,滿足現(xiàn)狀,不求進取了,這極大地阻礙了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發(fā)展提高。
(3)落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還有很多的體育教師還在繼續(xù)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內容單一,形式固定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常常會讓學生產生抵制情緒,進而不愿意上體育課,這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非常不利。
(4)體育場地不足,器材不全。
體育場地、器材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和保證。因為體育設施種類和數(shù)量的不足,限制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種類和方式,也制約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是影響到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體育教師的水平及教學方法同樣也影響著教學效果。通過改變學校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校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們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能應用正確的比較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并且在課余時間和生活中也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
(2)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掌握和運用一定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安全地從事體育活動,尤其是在課余和日常生活當中。
(3)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使其體能始終保持良好發(fā)展的態(tài)勢,并且可以形成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懂得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的影響。
(4)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正確認知體育活動對身心健康的價值和關系以及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自尊與自信,并能合理調控情緒。培養(yǎng)具有較為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優(yōu)秀學生。
(5)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與體育道德品質以及具有學習現(xiàn)代社會中新型體育運動和健康知識的能力。
2.建議
(1)更新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的教學觀念,加快實施素質教育。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投資力度,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2)大膽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
(3)完善學校體育法規(guī)制度,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鍛煉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高菲菲.對體育教學教學方法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和評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
[2]高菲,李士澎.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分析與思考[J].榆林學院學報,2006,(6):2-3.
[3]胡敏.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化[J].湖北體育科技大學學報,2010.3.
[4]翟海峰.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4):155.endprint
針對當前長春市部分中學的體育教學情況,體育教師的素質及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解,體育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受重視程度,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然后,根據(jù)研究結果,結合長春市的實際情況,從多層次、多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方法。為推動長春市中學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
體育教學 現(xiàn)狀 分析
在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以后,體育教學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面臨著很大的改革任務。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體育教育課程已經經歷了七次改革,每一次體育教育課程的改革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改變了多年來只有必修課的課程模式,初步改變了國家對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開展了一些重視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fā)展的教改實驗。但是現(xiàn)在不少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沿襲“課堂為主,理論知識為主,教師主導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多數(shù)是“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給學生的獨立學習機會很少。由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去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jiān)督。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東北師大附中,省實驗中學,長春市五十六中,長春市六中,長春市五十二中等十二所中學的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圖書館文獻、網絡檢索等方法,廣泛收集相關的研究資料,為課題的研究、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jù)。
(2)問卷調查法。
向長春市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發(fā)放調查。問卷發(fā)放、回收情況: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95份。有效問卷287份,有效率為97.2%。
(3)訪談法。
對長春市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上體育課學習效果的相關情況進行訪談。
二、結果與分析
1.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出,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是很高;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的不正確,這些都導致了教學水平和上課質量以及上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沒有起到體育教學應有的效果。
通過表2可以看出,學生的上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不高,同學們的學習質量不理想,掌握的效果相對較差,這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表3調查顯示,被調研的中學在體育教學模式上比較落后,同時,體育配套場地和器材比較缺乏。
2.分析
(1)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在課改上存在誤區(qū)。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長春市大部分中學的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都認為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受到重視。但是他們對課改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調查發(fā)現(xiàn)大致有兩種誤區(qū):一種認為只要升學考試模式依然存在,那么今后的課改就仍然要以升學為第一目標。另一種則認為,課改雖然改變了形式,轉換了大綱和標準,使用了新編教材,但是缺乏具體的改革措施,可操作性較弱。
(2)教師素質偏低,不求進取。
從調查結果看,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欠佳,對新課改后的教學方法不適應。由于本科畢業(yè)的體育教師比較多,知識水平有限,科研能力較弱,從而影響了課程改革的進程。并且不少體育教師認為所學的知識對于中學體育教學已經足夠,滿足現(xiàn)狀,不求進取了,這極大地阻礙了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發(fā)展提高。
(3)落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還有很多的體育教師還在繼續(xù)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內容單一,形式固定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常常會讓學生產生抵制情緒,進而不愿意上體育課,這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非常不利。
(4)體育場地不足,器材不全。
體育場地、器材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和保證。因為體育設施種類和數(shù)量的不足,限制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種類和方式,也制約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是影響到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體育教師的水平及教學方法同樣也影響著教學效果。通過改變學校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校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們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能應用正確的比較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并且在課余時間和生活中也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
(2)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掌握和運用一定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安全地從事體育活動,尤其是在課余和日常生活當中。
(3)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使其體能始終保持良好發(fā)展的態(tài)勢,并且可以形成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懂得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的影響。
(4)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正確認知體育活動對身心健康的價值和關系以及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自尊與自信,并能合理調控情緒。培養(yǎng)具有較為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優(yōu)秀學生。
(5)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與體育道德品質以及具有學習現(xiàn)代社會中新型體育運動和健康知識的能力。
2.建議
(1)更新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的教學觀念,加快實施素質教育。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投資力度,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2)大膽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
(3)完善學校體育法規(guī)制度,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鍛煉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高菲菲.對體育教學教學方法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和評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
[2]高菲,李士澎.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分析與思考[J].榆林學院學報,2006,(6):2-3.
[3]胡敏.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化[J].湖北體育科技大學學報,2010.3.
[4]翟海峰.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4):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