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和
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其主旨就是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一切為學生服務,以學生能否獲得全面的發(fā)展為標準。多年的教育改革實踐,多年的努力探索,筆者所在學校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主動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精心構建了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的現代辦學新模式,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
學校工作的重頭是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課堂尤其如此。每一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主要都是在課堂里接受教育。所以,課堂教學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落實課改新理念的主渠道,學校應該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高尚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校幾年來非常重視“三維”思想的落實,把它作為檢查和評價教師教學工作的主要尺度,即要求教師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激發(fā),重視過程與方法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現在走進筆者所在學校的任何一間教室,看不到“填鴨式”“注入式”等呆板的教學方法了,已經被啟發(fā)式、點撥式等教學方法和情境教學、情感教學、愉快教學所取代,課堂上出現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景。一批批到學校聽課的專家、老師,都對課堂上所煥發(fā)的活力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幾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高。
體驗式、感悟式德育教學方式
為了在德育工作中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德育工作更有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學校多年來一直放手讓學生參與德育管理。除在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管理方面由學生參與組織實施外,還將升旗儀式、主題班會、演講會、文體活動、校園廣播和校園文學社的活動等,都讓學生參與主持承辦,既能增強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主體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學校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學生體驗社會、理解社會,讓學生真正有對社會的深刻了解,長大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他的終生。為此,學校多年來大力開辟德育新途徑,使學生的德育活動層次更為豐富,得到的體驗更為立體,為學生提供多視角、多層面的教育空間。多年來學校與部隊、武警、部隊干休所、企業(yè)、農場、兄弟學校、社區(qū)、街道辦等建立了共建合作關系,使學生們走出校門感受生活、感受社會。如把夏令營辦到農場,讓學生和農村孩子、當地農民一起勞動、吃住在一起,學生在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艱苦”、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同時也感受到自己采摘收獲的喜悅。同吃同住的實踐活動,讓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更直接、更自然。短暫的農村實踐,老師們驚喜地發(fā)現了學生們身上自然流露的眾多閃光點,讓老師們重新認識了除“學習成績”之外的學生們。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近年來,在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教師們努力探索更加適合時代精神,適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點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避免空洞、乏味的說教式教育,進行體驗式、感悟式心理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筆者所在學校廈門九中的《校園心理漫畫案例》榮獲2006年中共中央文明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chuàng)新案例”二等獎。
校園心理漫畫是學生把自身生活、學習等活動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困惑、心理感悟等心理活動用漫畫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些校園心理漫畫是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橋”,也是開展有針對性的且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的參照物。學生心理漫畫是學生心靈的折射,教師們透過這些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看到學生心中的“心結”,教師們看到學生“心結”,方能找到為學生們打開“心結”的鑰匙。
筆者認為,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使學生人格受到尊重,在人與人之間的集體、平等、溝通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并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自律和行動。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