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人至中年,漸臻沉靜。書也越讀越老,越讀越少,手不釋卷的不過寥寥幾部?!峨S想錄選集》是其中最為厚重的一部。捧讀這部精選集,深深體會的是巴金書中那種無處不在的睿智和清明。
如同父母一樣,和你淡淡地拉著家常,回憶他所經(jīng)歷的一切。話語時長時短,心情無悲無喜,但卻能把每一句都深深地刻在你的心里?!峨S想錄選集》共收錄巴金98篇隨筆,依據(jù)內(nèi)容和話題,分為五輯:“文革”批判、反思,現(xiàn)實觸懷、社會感言,憶舊談往、追思故人親友,文學(xué)自述、文壇感懷,國際文化交流。隨手翻閱,你就會進入那段長長的流逝的歲月,沉浸在老人對坎坷一生的深深思索之中,然后,收獲無窮的感悟。
縱覽全書,字字句句都是老人家用真話還原的歷史。憑著一個親歷者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感,巴金著重落筆在十年動亂的“文革”年代,質(zhì)樸而直白地坦言自己對歷史的反思,對痛失的親友的追憶,以及對自我的考問,并以此告誡我們:只有用真情、辦真事、說真話,才是最真實的真理。
在老人最后一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中,最流露真情的是那些懷念親朋故友的文章?!对富嗤痢肥亲x者比較熟悉的作品,文中有一段話:“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庇羞@樣的心愿,想必是因為他所愛的人,都留在了這片土地上的緣故吧。讀著這些篇章,常常令我浸濕了雙眼,尤其感懷于巴老對亡妻的思念。在《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中,通篇看不到一個“愛”字,也找不到“思念”一詞,但是那些深愛,那些不舍,那些思念,在老人平靜的敘述中一波又一波地涌來,令人無法抗拒。當(dāng)厄運襲來的時候,站在愛人的身前,是最寶貴的關(guān)愛;在風(fēng)霜寒夜,用心的溫度撫慰愛人的心靈,是最真摯的慰藉。蕭珊是茫茫長夜里丈夫心中的一盞燈火,用生命的燃燒,守護著丈夫的生命與心靈。所以,盡管老人回憶的語言平淡而舒緩,卻是“辭愈緩而情愈切”。這些平實的詞句,讓人刻骨地感受到他對亡妻的無限深情。老人把妻子的骨灰留在身邊,他說,“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讀至此,心在溫暖中碎裂。
巴金始終用一種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這種深刻的自審貫穿了《隨想錄選集》的篇章。他毫不容情地剖析自己,批判自己,在那些浸滿心血的文字中,我們看到的是深深的懺悔。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里,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數(shù)次地面對著這樣的選擇:要么站在正直的立場上,游離于當(dāng)時席卷全國的錯誤洪流中,被其遺棄或者遭受沖擊;或者投身其中,借以保全自己。做到明哲保身,不傷他人已屬不易,而處于斗爭風(fēng)口浪尖上的知識分子更如待宰羔羊般處于危垣之下,無力于抗?fàn)幎鴱闹嚯y怪之。當(dāng)濁浪退去,多少人在極力自證清白,巴金卻在《解剖自己》一文中這樣寫道:“在那個時期我不曾登臺批判別人,只是因為我沒有得到機會,倘使我能夠上臺亮相,我會看作莫大的幸運。我常常這樣想,也常常這樣說,萬一在‘早請示晚匯報搞得最起勁的時期,我得到了解放和重用,那么,我也會做出不少的蠢事,甚至不少的壞事。當(dāng)時大家都以‘緊跟為榮,我因為沒有‘效忠的資格,參加運動不久就被勒令靠邊站,才容易保持了個人的清白。”在《十年一夢》中,巴金引用林琴南翻譯的《十字軍英雄記》中的一句話“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對自己十年中的奴性作了一個深刻的總結(jié),剖析自己分明做了十年的奴隸,經(jīng)歷了“奴在心者”和“奴在身者”兩個階段。
坦蕩、磊落,毫不掩飾自己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最隱秘的心態(tài),這是作為大師的巴金帶給我們的震撼。為文如此,做人更當(dāng)如此。這也是這部《隨想錄選集》的題中之義。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