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天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大吳鎮(zhèn)鹿莊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1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好發(fā)于老年患者,病情逐漸進展,患者常出現(xiàn)呼吸困難,導致該病預后較差,致死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因受涼淋雨、精神緊張等因素誘發(fā),反復發(fā)作,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病情嚴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實驗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治療措施,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呼吸內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患者進行該項研究,均與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標記為對照組、治療組。治療組18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50~85歲,平均(72.5±5.6)歲,平均(16.5±5.4)年;對照組18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齡52~85歲,平均(68.5±6.2)歲,平均病程為(18.5±5.7)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如胸片、血常規(guī)、血生化及肺功能評估。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如吸氧、止咳化痰、平喘解痙、抗生素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再給予沙丁胺醇聯(lián)合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沙丁胺醇單藥霧化吸入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的變化,采用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一秒用力呼出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氣峰流速(PEFR)。痊愈患者的呼吸頻率及幅度趨于正常范圍,患者的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各種相關檢查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有效患者肺部聽診時發(fā)現(xiàn)肺部啰音較治療前明顯減輕,甚至完全消失,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緩解,但是仍有輕度的咳嗽、咳痰,各種相關檢查指標較治療前明顯緩解;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較治療前沒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則稱之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具體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有明顯改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相比:具體見表1。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有效率為50.00%,兩者比較,χ2=5.183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變化(±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變化(±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 例數(shù) FEV1(L) FEV1/FVC(%)PEFR(L/s)治療組治療前18 1.52±0.35 50.12±7.15 2.56±0.55治療后 18 2.35±0.36①② 68.15±7.35①② 3.65±0.72①②對照組治療前 18 1.46±0.32 51.25±5.55 2.65±0.52治療后 18 1.78±0.31① 59.65±6.95① 3.12±0.46①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到目前為止,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可因多種內因和外部因素等多種影響因素造成。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有天氣驟變、感染、各種粉塵、花粉等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明顯下降[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漸進性疾病,隨著患者病情逐漸加重,可導致患者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各種肺功能檢查指標下降,患者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難,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時常累及大小氣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時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氣流進出呼吸道受到很大的限制,導致患者出現(xiàn)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如果治療不及時可使患者病情加重,使得患者并發(fā)呼吸衰竭,此時治療的關鍵是迅速擴張氣道和緩解氣流阻塞[3]。臨床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使用的藥物是支氣管舒張劑,沙丁胺醇就是一種臨床常用的支氣管舒張劑,它是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該藥物發(fā)揮其藥理作用的主要機制是通過與支氣管平滑肌的β2-受體選擇性地結合,然后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進而使得細胞內的環(huán)磷酸腺苷含量增加,使得游離Ca2+量明顯減少,進而使得呼吸道平滑肌緊張性減弱,減少各種炎癥介質的釋放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等作用[4]。臨床上采用抗膽堿能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其可降低膽堿能神經活性,降低其張力,使狹窄的氣道擴張,癥狀緩解??鼓憠A藥物與支氣管舒張劑其作用機制不同,它們分別作用于不同受體,而且與各自的受體具有專一性、高親和性,異丙托溴銨特異性作用于呼吸道膽堿能M受體,它與沙丁胺醇聯(lián)合應用可具有協(xié)同作用,更好地舒張支氣管[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且臨床有效率明顯增高,提示沙丁胺醇聯(lián)合異丙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較沙丁胺醇單藥治療,療效更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
綜上所述,沙丁胺醇聯(lián)合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可明顯改善肺功能。
[1] 劉 穎,于振香,趙自然,等.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1):4097.
[2] 蘇愛峰.聯(lián)合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8):164.
[3] 陸建軍.藥物聯(lián)合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23):4716.
[4] 鄭超英.異丙托溴銨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及護理[J].海峽藥學,2012,24(4):110.
[5] 郁香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霧化吸入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7):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