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明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廣西柳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7]
腹部閉合性損傷是普外科常見急癥,發(fā)病突然,危險性大,診斷比較困難,常常有其他的合并傷,救治也非常困難。本文總結了200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115例閉合性腹部損傷病例,就其致傷原因、臨床表現(xiàn)、診治情況進行綜合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115例,男94例,女21例。年齡6~75歲,其中18~50歲者70例,占60%。致傷因素:交通事故46例,約占40%;打架斗毆35例,約占30%;摔倒跌傷23例,約占20%;其他(墜落或撞擊)11例,約占10%。
1.2 臟器損傷情況:本組均為閉合性損傷,分別經(jīng)手術、B型超聲、CT、腹腔穿刺等檢查證實。其中單一臟器傷77例,2個及2個以上臟器傷38例。受傷臟器依次為:脾臟56例,小腸39例,肝臟24例,腎臟6例,結腸5例,十二指腸2例,胰腺5例,腹膜后血腫4例,膀胱1例。合并腹部以外其他部位損傷25例。
1.3 治療經(jīng)過:本組患者手術治療102例,非手術治療13例。手術患者中脾切除39例,脾修補4例。小腸破裂修補27例,損傷段腸切除吻合12例。肝破裂修補19例,肝葉切除3例,2例未作特殊處理。結腸破裂修補3例,2例部分切除吻合。腎臟損傷1例行切除術,3例修補,2例未作特殊處理。十二指腸修補2例,膀胱修補1例。胰腺縫合修補加暢通引流5例。其余腹部以外損傷者均做相應處理。
死亡2例中1例脾破裂合并血氣胸,因失血性休克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搶救無效死亡。1例肝脾破裂并后腹膜損傷形成廣泛滲血,失血性休克搶救無效死亡。其余113例治愈出院。
腹部閉合性外傷有實質性臟器破裂出血者,病情比較危急,往往有失血性休克?;颊呔驮\時就應該積極地抗休克治療。首先開通暢通的靜脈通路,采取兩條靜脈通路快速輸入平衡液和膠體液(羥乙基淀粉)的方法,以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其次,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行氣管插管,這有利于復蘇搶救的順利進行。留置尿管,一方面可以監(jiān)測休克的程度和治療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有無泌尿系的損傷。從而為進一步的檢查治療贏得時間。對于只有空腔臟器破裂者,病情往往較為隱匿。由于破裂口較小或者是遲發(fā)型破裂,常常會使該類患者不受重視,以至延誤病情。因此,對于閉合性腹部外傷的患者,應詳細了解受傷病史,并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擇最具有針對性的輔助檢查,應做到診斷簡便易行,快速合理準確。有資料顯示,腹部創(chuàng)傷的病死率與傷后至確定手術時間有密切的關系。越早獲得正確的治療,病死率越低。因此,要降低死亡率,首先要盡力縮短受傷后至獲得正確診斷和治療的時間,并且還要防止漏診。目前,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提出限制性液體復蘇的概念[1]。有資料表明,過早的大量輸液,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反而增加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在到達手術室徹底止血前,主張給予適量的平衡鹽溶液,初步恢復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維持機體基本需要,并不至于過多地擾亂機體的內(nèi)環(huán)境,而在手術徹底止血后再進行徹底的復蘇。要特別注意的是,伴有休克患者在體液復蘇過程中,既不能等待血壓糾正至正常后方才手術,又不能等待備血完成后方才手術,必須立即果斷手術止血方有挽救生命的希望。
手術原則[2-3]:剖腹探查時要遵循先止血后探查的原則。先控制出血明顯或嚴重的部位,然后再對腹腔臟器進行系統(tǒng)有序的探查。探明傷情后再做相應的修補切除和清理工作。
注意事項:①盡量選擇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較小的麻醉,如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有利于心肺復蘇;②常規(guī)選用上腹正中探查切口。該切口進腹迅速,創(chuàng)傷和出血少,可根據(jù)需要適當延長;③迅速止血是第一要務??刹扇浩认鄳獎用}或填塞止血;④放置有效引流。根據(jù)臟器受傷程度及腹腔污染程度,選擇引流放置的部位、數(shù)量,有利于腹腔殘留液及炎性滲出液的清除,是控制腹膜炎、防止腹腔膿腫形成的重要手段;⑤損傷控制性手術(DCS)原則:是以暫時或最簡單的方法,不進一步增加過多損傷來控制腹部創(chuàng)傷所致的出血和污染。
4.1 限制性輸液與非限制性輸液的比較:本組115例患者中102例手術治療,其中有79例伴有失血性休克。較早期的32例未采用限制性輸液的方法,后期的47例應用了限制性輸液的方法。兩組患者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情況比較(例)
兩組患者數(shù)據(jù)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兩樣本均數(shù)差別t檢驗,計算出t=3.1657),兩樣本均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影響病死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是通過本組數(shù)據(jù)仍然可以得出:限制性輸液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非限制性輸液。限制性輸液的方法[4-5]:開通兩組靜脈通道,一組快速輸入平衡液750~1000 ml,另一組輸入7.5%NaCl約200 ml,隨后輸入羥乙基淀粉約500 ml,輸入液體的晶膠體比例2~3∶1,使收縮壓維持在90 mm Hg(1 mm Hg=0.1333 kPa)左右,HCT(紅細胞比容)>30%。輕中度休克者總輸液量在1500~2000 ml,重度休克者輸液量在2500 ml以上,同時準備輸血。一旦休克好轉,血壓回升后即減慢輸液速度。
4.2 在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診斷過程中,腹腔穿刺是十分重要而簡單快捷的手段。本組所有病例均做了該項檢查,其中陽性病例為102例,陽性率88.6%。腹腔穿刺需注意以下幾點:選用稍粗點的穿刺針以防針孔堵塞,或用多側孔的硬塑管插入腹腔抽吸;進針必須緩慢以防刺傷腸管;體位可以向穿刺點稍做傾斜;陰性結果也不能排除腹腔臟器的損傷。
4.3 在嚴重創(chuàng)傷的救治中,抗感染是十分重要的課題。除規(guī)范有效的手術操作以外,應積極利用現(xiàn)代檢查手段及時尋找病灶,實行病灶清除和充分引流。在抗菌素的應用中,注意細菌學的檢查,選用敏感針對性強的抗生素。在沒有細菌學藥敏試驗指導的早期,可以根據(jù)經(jīng)驗選用覆蓋病原菌的廣譜抗生素,同時監(jiān)測體溫和血象。有報道指出,根據(jù)經(jīng)驗選抗生素和根據(jù)藥敏選抗生素,兩者在病死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切忌長期盲目濫用廣譜抗生素,以防多重感染的發(fā)生。
4.4 營養(yǎng)支持是嚴重創(chuàng)傷中后期治療的重點[6],嚴重創(chuàng)傷和感染時機體的腎上腺素、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機體處于一種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對葡萄糖的利用顯著變差。而創(chuàng)傷后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和負氮平衡,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增加。因此常常會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康復緩慢。目前已認識到,嚴重創(chuàng)傷后單純的營養(yǎng)支持并不能滿足患者的機體代謝需要,并由此引入了“代謝支持”的概念。其原理是在合理的供給熱量和營養(yǎng)底物的基礎上,應用分解代謝抑制劑(酚妥拉明、阿司匹林等)和合成代謝促進劑(生長激素等),以使機體逐步恢復正氮平衡。腸內(nèi)營養(yǎng)有許多優(yōu)越性,主要是防止腸黏膜萎縮,防止細菌易位增加腸源性感染,并可避免完全胃腸外營養(yǎng)所致的肝臟負荷增加等。因此,只要條件許可,應盡早恢復腸內(nèi)營養(yǎng)供給。
[1] Owens TM,Watson WC,Prough DS,et al.Limiting initial resuscitation of uncontrolled hemorrhage reduces internal bleeding and subsequent volume requirements[J].J Trauma,1995,39(2):200.
[2] 姜洪池,侯利民.腹部實質臟器損傷的診斷與剖腹探查[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7):391.
[3] 吳浩瀚,馮光星,童松貴,等.閉合性腹部損傷的診斷與治療[J]. 安徽醫(yī)學,2009,30(3):331.
[4] 尹成雙,徐 晶,金立民.限制性補液在急診創(chuàng)傷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J]. 吉林醫(yī)學,2010,31(8):1058.
[5] 吳恒義,池麗莊,白 濤,等.嚴重多發(fā)傷的“123療法”[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0,14(2):9.
[6] 李 寧,黎介壽.外科危重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3,13(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