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妹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 鹽城 224300)
小兒急性腹瀉是臨床上兒科的常見疾病,在我國其臨床發(fā)病率僅次于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別好發(fā)于6個月~2歲嬰幼兒當中[1],多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橹饕R床表現(xiàn),致病因素有多種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是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和生長發(fā)育遲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病情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患兒的死亡。對于小兒急性腹瀉的治療,臨床上多是采用抗炎、止瀉、補液為主,現(xiàn)將我院使用鋅劑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腹瀉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兒科病房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腹瀉患兒196例,按照患兒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8例,其中對照組患兒男52例,女46例;患兒的年齡為2個月~3歲,平均(1.52±0.32)歲,其中<6個月27例,6個月~1歲50例,1~3歲21例;患兒的病程在2周以內(nèi);體重為4~10 kg,平均(5.4±1.3)kg;治療組男51例,女47例;患兒的年齡為2個月~3歲,平均(1.52±0.32)歲,其中<6個月27例,6個月~1歲52例,1~3歲19例;患兒的病程在2周以內(nèi);體重為4~10 kg,平均(5.3±1.3)kg。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兒腹瀉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比、患病時間以及體重等相關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包括止瀉、補液等,對于合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者,則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組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鋅劑輔助治療:元素鋅口服20 mg/(次·d),年齡 <6個月的患兒給予口服10 mg/(次·d),以10 d為1個治療療程,觀察患兒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患者所有臨床癥狀都消失,大便的次數(shù)和性狀都正常,顯微鏡檢無異常表現(xiàn)。好轉(zhuǎn):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次數(shù)減少性狀基本正常,但顯微鏡檢可見少許白細胞。無效:用藥治療24 h之后,患者的癥狀無明顯減輕或病情反而加重,同時實驗室檢查無明顯好轉(zhuǎn)。
對照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76.5%,治療組92例治療有效,有效率為93.9%;且治療組患兒用藥后平均3 d就達到了患兒較好止瀉退燒的作用,要低于對照組患兒的5 d,兩組結(jié)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治療10 d后,檢測兩組患兒的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結(jié)果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對比
小兒急性腹瀉是兒科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雖然腹瀉的發(fā)生多與感染細菌等致病菌有關,但是臨床上同樣也認為患兒的免疫缺陷也是造成患兒發(fā)病最重要的因素[2],所以在治療該疾病時,除了需要對癥治療之外,還需要考慮到患兒的免疫能力等進行綜合性治療。一般認為,鋅對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并非鋅本身的藥理作用,而是由于補充鋅劑后,糾正及預防了人體鋅的缺乏,從而激發(fā)和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從上文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使用鋅劑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治療有效率為93.9%要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的76.5%,同時藥物治療的有效時間為3 d也要短于對照組的5 d,1個療程結(jié)束之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藥物對患者肝腎功能的影響,對比發(fā)現(xiàn)無明顯差異性。
綜上所述,使用鋅劑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腹瀉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治療小兒腹瀉的有效率,降低患兒治愈的時間,而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所以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陳 凱.新生兒臨床學[M].山東科學出版社,2010:436-439.
[2] 沈曉紅.鋅缺乏與感染性疾病之間的關系[J].中華兒科雜志,2011,14(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