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興,王保寧,楊 靖,李健春,祝 捷,周永君,王紅仁,李明遠,李婉宜△
1.四川大學華西基礎(chǔ)醫(yī)學與法醫(yī)學院 微生物教研室(成都 610041);2.四川萬可泰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成都 610041);3.湖北醫(yī)藥學院 微生物教研室(十堰 44200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作為一種定植于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的螺旋形革蘭陰性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fā)生關(guān)系密切,1994年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因子[1,2]。H.pylori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感染率已超過50%,在我國的感染率為42%~90%[3]。目前臨床治療H.pylori感染多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質(zhì)子泵抑制劑,短期內(nèi)具有較好的根除療效,但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推薦用于根除治療的幾種抗生素藥物中,甲硝唑耐藥率達60%~70%,克拉霉素耐藥率達20%~38%,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達30%~38%。此外,抗生素療法還存在治療后易復發(fā)、腸道菌群微生態(tài)失衡等不足,大大限制了其使用[3,4]。因此,接種有效的H.pylori疫苗是防治H.pylori感染的重要策略。
本課題前期構(gòu)建了含分子內(nèi)佐劑的重組幽門螺桿菌多靶點疫苗工程菌(BIB),并通過大量的體內(nèi)外實驗證實了BIB工程菌表達的重組蛋白(rBI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與免疫保護性[5-8]。本研究以搖瓶發(fā)酵結(jié)果為基礎(chǔ),對影響B(tài)IB收率的因素如發(fā)酵培養(yǎng)基、工作種子液接種量、誘導劑濃度、誘導起始時間、誘導持續(xù)時間及誘導劑添加方式等進行優(yōu)化,再放大工藝至50L發(fā)酵罐中進行綜合條件驗證,初步建立起B(yǎng)IB工程菌的高密度發(fā)酵工藝;再利用rBIB蛋白的高等電點特性(pI=9.05),在pH為7.0~7.5的磷酸鹽緩沖液中目的蛋白帶正電荷,并建立rBIB蛋白的陽離子交換層析純化工藝,為深入研究rBIB蛋白性質(zhì)及其規(guī)?;a(chǎn)奠定基礎(chǔ),現(xiàn)報道如下。
1.1.1 菌種BIB工程菌由四川萬可泰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構(gòu)建并保存,菌種經(jīng)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定為合格。
1.1.2 儀器與主要實驗試劑 BIOTECH-50JS型發(fā)酵罐購自上海保興生物設(shè)備工程有限公司,AKTA purifier 100蛋白純化儀、HiTrap SP Sepharose FF、 HiTrap CM-FF、 HiTrap SP Sepharose XL層析柱均購自GE公司,蛋白胨、酵母抽提物購自O(shè)XOID公司,其他試劑為進口或國產(chǎn)分析純。
1.2.1 工作菌種活化與發(fā)酵種子液制備 ?。?0℃保存的工作菌種1支,用500μL LB液體培養(yǎng)基復蘇后,劃線接種至LB固體平板中(卡那霉素,50 μg/mL),37℃培養(yǎng)12h。挑取單菌落至含有3mL LB試管中,37℃、240rpm培養(yǎng)12h,再以1%(v/v)比例接種到3mL試管中,相同條件培養(yǎng)3h,此為發(fā)酵一級種子;取發(fā)酵一級種子按1%(v/v)比例接種到100mL搖瓶中,相同條件培養(yǎng)3h,此為發(fā)酵二級種子;取發(fā)酵二級種子按10%(v/v)比例接種到2 000mL搖瓶中,相同條件培養(yǎng)3h,此為發(fā)酵三級種子,即為高密度發(fā)酵工作種子。
1.2.2 培養(yǎng)基的篩選 從LB、TB、SOC等5種培養(yǎng)基中篩選發(fā)酵最適宜的培養(yǎng)基。發(fā)酵工作種子按1%接種至上述培養(yǎng)基中,37℃生長4h后,5.0mM乳糖誘導表達7h,分別測定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3 工程菌最佳接種量的確定 將發(fā)酵工作種子分別按 0.1%、0.5%、1.0%、1.5%、2.0%、4.0%、8.0%、10.0%體積比接種至培養(yǎng)基中,37 ℃生長4h后,加入終濃度為5.0mM的乳糖誘導表達7 h,0.5mM的IPTG誘導表達7h作誘導陽性對照。分別測定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4 最佳誘導起始時間的確定 將發(fā)酵工作種子按1%體積比接種至培養(yǎng)基中,37℃分別培養(yǎng)1、2、3、4、5、6h后,加入終濃度為5.0mM 的乳糖,分別誘導表達7h;0.5mM的IPTG誘導表達7h作誘導陽性對照。分別測定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5 最佳誘導時間的確定 將發(fā)酵工作種子按1%體積比接種至培養(yǎng)基中,37℃生長4h后,加入終濃度為5.0mM 的乳糖,分別誘導2、4、5、6、7、8、9h;0.5mM的IPTG誘導表達7h作誘導陽性對照。分別測定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6 誘導劑添加方式的確定 將發(fā)酵工作種子按1%體積比接種至培養(yǎng)基中,37℃生長4h后,1次性加入終濃度為5.0mM的乳糖誘導表達7h;分2次添加的濃度為2.5mM/次,分別在第0h、3h添加,共誘導7h;分4次添加的濃度為1.25mM/次,分別在第0、1、2、3h添加,共誘導7h;0.5mM的IPTG誘導表達7h作誘導陽性對照。分別測定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7 最佳誘導劑濃度的確定 將發(fā)酵工作種子按1%體積比接種至培養(yǎng)基中,37℃生長4h后,分別加入終濃度為0、0.5、1.0、2.0、3.0、4.0、8.0mM 的乳糖誘導表達7h;0.5mM的IPTG誘導表達7h作誘導陽性對照。分別測定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8 發(fā)酵罐中高密度發(fā)酵條件的研究 根據(jù)搖瓶探索的條件和相關(guān)文獻資料[9-11],再對培養(yǎng)基進一步優(yōu)化。BIB工程菌發(fā)酵工作種子以4%的體積比接種至20LTB培養(yǎng)基中;生長至8h時,添加終濃度至5mM的乳糖作為誘導劑,繼續(xù)培養(yǎng)10~11 h。在BIB工程菌對數(shù)生長期過程中(2~8h),以80mL/h的葡萄糖補充碳源;平臺期時(8~16h)以40mL/h的甘油為流加碳源。全程滴加氨水控制pH在7.0左右,調(diào)整轉(zhuǎn)速以控制溶解氧在30%左右,并每2h取樣1次。分別測定發(fā)酵液吸光度OD578值、菌體濕重和蛋白表達量。
1.2.9BIB陽離子交換層析純化工藝研究 利用rBIB高等電點特性(pI=9.05),在pH 為7.0~7.5的磷酸鹽緩沖液中目的蛋白帶正電荷,選擇陽離子交換層析進行純化,再根據(jù)陽離子交換層析填料的結(jié)合力選擇不同層析柱。每次上樣20mL、樣品蛋白濃度2.5mg/mL、上樣流速1mL/min(見表1)。
表1 不同陽離子交換層析柱純化rBIB pH條件篩選
1.2.10 分析方法 將發(fā)酵液用培養(yǎng)基稀釋20倍后,取200μL于酶標分析儀中在578nm處測其吸光度值;并取菌液100mL,4℃、10 000g離心10 min,棄上清后稱菌體濕重;蛋白樣品經(jīng)SDS-PAGE電泳后用凝膠掃描分析儀掃描,Quantity-One軟件分析目的蛋白表達量。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各組之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LB培養(yǎng)基中蛋白表達量最高(42.3%),但菌體濕重收率最低(7.3g/L);而TB培養(yǎng)基中菌體濕重最高(12.4g/L),且蛋白表達量也較高(39.2%),故選擇TB培養(yǎng)基用作高密度發(fā)酵用培養(yǎng)基(見圖1)。
圖1 不同培養(yǎng)基中BIB工程菌菌體濕重及重組蛋白rBIB的表達水平
當工程菌的接種量在1.0%~10.0%時菌體濕重收率與IPTG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rBIB蛋白表達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當接種量超過4.0%時蛋白表達量卻隨接種量的增加出現(xiàn)下降趨勢,故選擇1.0%~4.0%的接種量(見圖2)。
當乳糖濃度為5~8mM時菌體濕重收率與IPTG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rBIB蛋白表達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選擇5~8mM 的乳糖濃度(見圖3)。
當誘導初始時間在2~8h時,此時工程菌正處于生長對數(shù)期(見圖7A)。4h時菌體濕重(7.88g/L)和蛋白表達量(43.6%)均達到最高,故選擇轉(zhuǎn)種后4h開始添加誘導劑(見圖4)。
當誘導時間在7~8h時,菌體濕重收率、蛋白表達量與IPTG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選擇誘導時間為7~8h(見圖5)。
圖2 不同接種量條件下工程菌菌體濕重及重組蛋白表達量
圖3 不同誘導劑濃度條件下工程菌菌體濕重及重組蛋白表達量
圖4 不同初始誘導時間條件下工程菌菌體濕重及重組蛋白表達量
圖5 不同誘導時間條件下工程菌菌體濕重及重組蛋白表達量
當乳糖一次性添加時,菌體濕重收率與IPTG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rBIB蛋白表達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乳糖應一次性添加(見圖6)。
圖6 不同乳糖添加方式對重組蛋白表達量的影響
由BIB工程菌在發(fā)酵罐中的菌落數(shù)(CFU)及菌液吸光度OD578值隨發(fā)酵時間的變化可得,其生長對數(shù)期在2~8h和8~16h為平臺期,16h后進入衰亡期(見圖7A)。對數(shù)末期8h添加誘導劑乳糖,繼續(xù)培養(yǎng)10~11h,收集菌體,最終菌體濕重收率為70g/L,重組蛋白表達量約為32%(見圖7B)。發(fā)酵罐高密度發(fā)酵與搖瓶發(fā)酵相比,高密度發(fā)酵顯著提高了BIB工程菌菌體收率(P<0.05),且重組蛋白的表達量二者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7B)。
當純化緩沖液pH 為7.5時,HiTrap SP Sepharose XL、HiTrap SP Sepharose FF、HiTrap CM-FF三者純化后的rBIB純度分別為:75.3%、61.9%、49.9%;當純化緩沖液pH 為7.0時,三者純化后的rBIB純度分別為:91.8%、67.7%、52.3%(見圖8)。由此可見,rBIB純化結(jié)合緩沖液及洗脫緩沖液的pH為7.0時效果較好,且選擇HiTrap SP Sepharose XL層析柱效果最好,純化后的樣品純度可達到91.8%。
圖7 高密度發(fā)酵條件下rBIB的表達水平檢測
圖8 SDS-PAGE檢測陽離子交換層析后的rBIB純度
利用普通的發(fā)酵工藝生產(chǎn)大腸桿菌或其基因工程菌的表達產(chǎn)物時,大腸桿菌的生物量、蛋白表達量、代謝產(chǎn)物在菌體內(nèi)和發(fā)酵液中的濃度都比較低,難以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生產(chǎn)。而高細胞密度發(fā)酵(high cell density cultivation,HCDC)在一定條件和培養(yǎng)體系下,能獲得最多的工程菌細胞量,由此可以更高效地獲得目的產(chǎn)物。HCDC即利用一定的培養(yǎng)技術(shù)和裝置提高菌體的發(fā)酵密度,使菌體密度較普通培養(yǎng)有顯著提高,最終提高產(chǎn)物的生產(chǎn)率。此外,大腸桿菌結(jié)構(gòu)簡單、遺傳學背景清晰、生長周期短、生長條件清楚,已成為最為常用的宿主菌[12]。
乳糖操縱子(lac)是目前研究最為詳盡、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可誘導負調(diào)控型操縱子[13]。誘導劑IPTG是一種高效的乳糖啟動子誘導劑,可以直接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發(fā)揮誘導作用,是一種非代謝性的誘導物,但其具有潛在的毒性,對菌體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一些國家已明文規(guī)定在生產(chǎn)人用重組蛋白質(zhì)的生產(chǎn)工藝中不得使用[14,15]。乳糖是一種天然的lac啟動子的誘導物,相比IPTG而言,具有無毒、價廉,可以作為碳源、氮源被利用等優(yōu)點,且成本不足IPTG的1%,宜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16]。然而由于乳糖的轉(zhuǎn)運和轉(zhuǎn)化比IPTG復雜,且可以被菌體代謝利用,對于菌體的生理及代謝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乳糖作為誘導劑時需要對其進行條件摸索。
由于重組大腸桿菌進行高密度發(fā)酵可獲得較高的生物量而對發(fā)酵條件有非常高的要求,影響高密度發(fā)酵的因素又較多,且采用乳糖作為誘導劑時,有必要對菌體生長及誘導條件進行更為精細的研究和優(yōu)化。本實驗首先在搖瓶中針對各個單因素如發(fā)酵培養(yǎng)基、工作種子液接種量、誘導劑濃度、誘導起始時間、持續(xù)誘導時間和誘導劑添加方式等進行優(yōu)化,得出各個最佳條件,再進一步經(jīng)過50L發(fā)酵罐發(fā)酵驗證,最終得出了工程菌高密度發(fā)酵的最佳條件。本研究表明,高密度發(fā)酵工藝較搖瓶發(fā)酵對工程菌的菌體濕重提高了約7倍,且目標蛋白表達量相似。
本研究還利用rBIB蛋白的高等電點特性(pI=9.05),在pH 為7.0~7.5的磷酸鹽緩沖液中目的蛋白帶正電荷,進而初步探索了其陽離子交換層析純化條件,對純化緩沖液pH及陽離子交換層析填料進行了篩選。結(jié)果顯示當純化緩沖液pH從7.5降至7.0后,rBIB蛋白在 HiTrap SP Sepharose XL、HiTrap SP Sepharose FF及 HiTrap CM-FF 3種純化柱上純化效果均出現(xiàn)了升高,這是由于純化緩沖液pH下降使得rBIB蛋白偏離等電點更遠,與相應的陽離子填料結(jié)合更為緊密。SP Sepharose XL為超高載量強離子交換層析填料,功能基團為磺丙基(SP);SP Sepharose FF為高流速強離子交換層析填料,功能基團為磺丙基(SP);而CM-FF為弱離子交換層析填料,功能基團為羧甲基(CM)。結(jié)果顯示,當選擇HiTrap SP Sepharose XL層析柱以及緩沖體系pH為7.0時,純化效果最佳,rBIB蛋白純度達到了91.8%。
綜上所述,BIB工程菌高密度發(fā)酵及純化工藝較為先進,為rBIB蛋白的深入研究及其工業(yè)化生產(chǎn)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1]Strugatsky D,McNulty R,Munson K,etal.Structure of the proton-gated urea channel from the gastric pathogen Helicobacter pylori[J].Nature,2013,493(7431):255-258.
[2]Wang C,Yuan Y,Hunt RH.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a metaanalysi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102(8):1789-1798.
[3]胡伏蓮.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現(xiàn)狀與展望[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2,21(8):687-690.
[4]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A,etal.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Gut,2012,61(5):646-664.
[5]潘興,肖繼紅,楊靖,等.幽門螺桿菌BIB原核表達工程菌的構(gòu)建及微生物學特性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3,25(10):1451-1454.
[6]楊靖,潘興,歐琴,等.幽門螺桿菌雙基因多表位重組原核表達工程菌的構(gòu)建及其表達特性的研究[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3,8(4):410-414.
[7]丁娜娜,楊靖,潘興,等.幽門螺桿菌多表位重組原核表達工程菌的構(gòu)建及表達特性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45(3):367-370.
[8]王保寧,喻堃,李明遠,等.一種多靶點重組基因及其蛋白在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的應用[P].中國專利:201010274782.X,2012-07-04.
[9]Krause M,Ukkonen K,Haataja T,etal.A novel fed-batch based cultivation method provides high cell-density and improves yield of soluble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shaken cultures[J].Microbial Cell Factories,2010,9(1):11.
[10]Bordeaux M,de Girval D,Rullaud R,etal.High-cell-density cultivation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lf-sufficient biosynthetic octane ωhydroxylase[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4,98(14):6275-6283.
[11]Grunzel P,Pilarek M,Steinbrück D,etal.Mini-scale cultivation method enables expeditious plasmid 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J].Biotechnol J,2014,9(1):128-136.
[12]Tripathi NK.High yield product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with Escherichia coli[J].Defence Science Journal,2009,59(2):137-146.
[13]Wang Y,Yu H,Song W,etal.Overexpression of synthesized cephalosporin C acylase containing mutations in the substrate transport tunnel[J].J Biosci Bioeng,2012,113(1):36-41.
[14]Semsey S,Jauffred L,Csiszovszki Z,etal.The effect of LacI autoregul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ctose utilization system in Escherichia coli[J].Nucleic Acids Res,2013,41(13):6381-6390.
[15]Tan JS,Ramanan RN,Ling TC,etal.The role of lac operon and lac repressor in the induction using lactose for the expression of periplasmic human interferon-α2bby Escherichia coli[J].Annals of Microbiology,2012,62(4):1427-1435.
[16]Xu J,Banerjee A,Pan SH,etal.Galactose can be an inducer for production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by auto-induction using E.coli BL21strains[J].Protein Expr Purif,2012,83(1):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