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占明 王秀紅
〔關鍵詞〕 參與式教學法;課程資源;
教學結構;興趣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1—0076—01
參與式教學法是指師生雙方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tǒng)一,并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法。這一方法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營造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愉快、健康的學習氛圍,是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融合和統(tǒng)一。它強調和突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被動“學”變?yōu)橹鲃印皩W”,從機械地“聽”和“記”變?yōu)樽杂X地“探索”與“思考”,從根本上改變了目前許多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畢業(yè)扔筆記”的現(xiàn)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求知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參與式教學法能夠加強學生的內在激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滲透參與式教學法,學生才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滿足,學習效率也定會得到顯著提高。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參與”環(huán)境
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順利地獲取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钡拇_,自己發(fā)現(xiàn)的東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那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絕對是難以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
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就應該改變以往的那種“一張嘴、一個調、一支筆”的陳舊呆板的教學模式。要精心地備課,鉆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考慮教法練法;教師要由過去的“講演者”變?yōu)椤氨硌菡摺?,學生由以前的“聽眾”轉為“發(fā)言人”,教師要成為學生的組織者、監(jiān)督者和幫手。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參與意識極濃的氛圍中情緒高漲,自己吸收消化知識,運用自如,可以很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記憶力,師生雙方的教與學也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調整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機制
要改變單調的教學結構,教師就要結合學科特點,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競爭、學生互問互答互評等。通過這種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設,將教學結構重新設計和調整,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的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熱烈,師生交流充分。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分層參與
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教師要營造課堂氣氛,誘導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把課堂變?yōu)槌錆M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如,精心設計新授課指導語、制造學習障礙、強化操作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靈活運用教學媒體、發(fā)掘和運用人體無聲語言等,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參與的氛圍。然而,由于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學習速度有快有慢,這就要求教師要照顧到全體學生,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在目標、方法、評價等方面體現(xiàn)出層次性,使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學習。
四、教師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員,除了宏觀上處于主導地位外,他和學生應是平等的。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自由地選擇問題、設計方案、討論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給學生以啟發(fā)誘導,給學生以平等和認同感,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學生就會由衷地展現(xiàn)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積極大膽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最大限度地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積極啟發(f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自主地學習。同時相關知識的課外拓展延伸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課堂內通過自主學習獲得了知識,還應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的知識得以運用,以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也不乏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對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強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笙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