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娟
摘 要:計算機實操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目前的上課模式主要是老師先講解,學生再操作,在學生操作時老師根據巡堂進行指導。由于種種原因,技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上課時愛玩游戲,導致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在計算機實操課教學中采用分組式任務驅動法,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分組法 任務驅動法 教學效果
計算機實操課的實踐性很強,同時技能操作水平要求也較高,但是由于學生的基礎差異大、計算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男女生興趣愛好迥異、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等,導致學生學習進度不同,兩極分化嚴重。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在計算機實操課中采用分組法和任務驅動法相結合(簡稱分組式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以上問題的產生,最終有效地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采用“分組式任務驅動法”的理論依據
計算機實操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學生計算機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上課時兩極分化嚴重,如每個班都有少數幾個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師的巡回指導又很難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二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路,在完成作業(yè)時難免有多種多樣的結果,這樣部分學生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不能達到相互的互補。三是一小部分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都能很快地完成作業(yè),這樣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他們就會覺得無事可干,就會去選擇玩游戲。其實,這部分學生都有較強的表現意識,喜歡分享和炫耀自己的成就感,同時他們也非常樂意去幫助同學。正因如此,我們在計算機實操課中采用分組法和任務驅動法相結合的方法,能夠比較圓滿地解決以上問題。
“分組法”是指在為了完成某一任務,將參與該任務的人進行某種形式的分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各組員的團隊精神,學會在團隊中更好地做人做事,這樣既能突出各成員之間的溝通協調性,更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計算機實操課上運用“分組法”,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以此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和團結友愛的精神,同時以組來進行約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任務的完成速度和質量,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法”起源于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模式, 是指將課本中出現的新知識點穿插進實際生活中要處理的某個或多個任務里面,然后通過對任務的分析和學習,找出解決該任務需要學習的新知識和新理論,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滲透理論知識。該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實踐性強,突出實踐,突出任務,以任務驅動帶動知識應用。在計算機實操課中,我們采用該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模擬工作場景中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并及時引導學生快速準確地完成任務,并在該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此外,根據人的心理特點,它還能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體會到相應的成就感,得到心理的滿足感,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一種學習知識的良好的循環(huán)過程。
二、“分組式任務驅動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1.分組
(1)摸底。分組之前,教師可以先摸底了解全班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的情況,如在第一堂課讓每個學生填寫一份關于了解學生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調查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水平進行自我定位。通過調查表,教師了解學生家里是否有電腦、每周上網頻率、打字速度等問題,為更合理和更和諧地分組做準備。
(2)分組。分組首先以自愿為主,其次在自薦和推薦的方式下選出組長,并遵循學生本人的意愿。組長選好后,學生在組長處報名。為了讓每組都有1~2名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通過摸清學生的情況后,指定各組組長,然后讓其他學生自愿選擇組長,這樣能使每組實力相當,也體現了學生的自愿原則,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2.“任務式驅動法”的實施
(1)任務設計。任務設計是指以科學性、趣味性和可評價性為原則,既滿足教學需要,又突出實際操作性的典型工作任務。首先教師要精通教材和教學目標,能夠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巧妙地貫穿在某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中,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師要緊密聯系實際,突出知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性。其中科學性是指設計的任務要緊扣書本、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要具體并易于操作與完成;趣味性是指設計的任務要有一定的趣味,通過這種趣味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fā)學生完成任務的欲望, 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在完成任務后心理上的成就感;可評價性是指設計的任務要具有比較直觀的效果,能從視覺或質量上進行客觀評價,達到學生的競爭性,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良性學習環(huán)境,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任務演示。這一步在整個教學模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我們將該步驟安排在實操課教學前,這樣能使學生更進一步地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同時,將任務的趣味性和重點貫穿在任務演示過程中,以此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刺激渴望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必要時,我們還可以將任務的最終效果以圖片或動畫的方式發(fā)給學生,增強其直觀性。
(3)任務實施過程。該過程是“任務驅動法”的核心,同時也是學生在任務中學會主動學習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引導組長在該過程中發(fā)揮很好的榜樣作用,更好地發(fā)揮組長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揮其引導優(yōu)勢,在不斷巡堂的過程中及時糾正和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思考。最終任務完成的效果和質量也和組長的監(jiān)督和指導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
(4)檢測和評價。這一過程也是“任務驅動法”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有采用有效的檢測手段和評價模式才能更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欲。因此,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學性。評價模式應該本著以生為本的科學方法,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過程評價,注重學習的過程,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并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第二,多元化。即參與評價的人要多元化,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一人制評價方式改為多人參與式評價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如我們的做法是先由教師說明評價標準,每組組長作為評價主體參與評價過程。在評價時,每組組長不僅可以對自己的任務進行自我評價,還要對其他組的任務進行評價。最終由教師匯總各組成績,作為學生的成績。第三,靈活性。評價標準的靈活性是指教師在制定該標準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學生現有的水平,能夠更靈活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第四,及時性。評價應該貫穿在整個任務實施過程中,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任務結束時的評價。尤其是在巡堂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表現的發(fā)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第五,記錄性。即在每次任務實施完成后都要仔細認真地填寫該任務的評價表,以便及時記錄該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在期末總結和評定時備用。
3.任務小結和反饋
在每一次任務結束時,教師都要進行該任務的小結,及時將整個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進行點評,并總結該任務的重點和知識點,達到強化和鞏固教學效果的目的。如在完成一次任務后進行一次綜合評價,并對做得好的小組進行評選表揚,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小組長,還可以把學生優(yōu)秀的作品在專業(yè)的學習園地進行張貼,或通過互聯網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還可以通過校刊通訊等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給家長。
三、“分組式任務驅動法”取得的教學效果
通過實踐,在近幾年筆者擔任的班級中,學生在計算機考證和打字速度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學生整體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團隊合作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意識方面也有了明顯的突破,某些差生的計算機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很好地解決了計算機操作水平兩極分化的現象。
該教學法大大提高了計算機實操課的教學效果,以計算機應用課程為例,其教學效果見下表。
表
班級 考證人數 90~100 80~90 60~80 50~60 50以下 平均分 通過率 優(yōu)良率
1班 43 5 28 9 0 1 81.4 98% 77%
2班 46 8 26 11 1 0 82.3 98% 74%
從上表可以看出,這些考核指標都明顯高出同類專業(yè)往年的成績,其中打字速度比以前有了很明顯的提高。在兩個班的學生中,中文打字速度超過100字/分鐘的有3個,超過80字/分鐘的有5個,這些和其他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小結
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是萬能的,分組式任務驅動法也同樣如此。該教學法是否適合該課程,不僅與具體學科的特點有關,還與該教師的性格和上課風格有關,因此只有在各方面都諧和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該教學法實施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中,看似教師的工作量不大,實際上需要教師做的工作很多,如教師在設計任務前不僅要搜集大量關于該課程的資料,還要提煉出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新穎有趣的學習任務。此外,在學生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進行課堂巡視,耐心解答每位學生的問題,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凱民.對“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與分析[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
[2]劉劍光.淺談分組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2).
[3]王建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2).
[4]王健.利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1(5).
(作者單位:河源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