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階段是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折時期。同時,他們肩負家庭、社會等更高的期望,承受著來自學業(yè)、生活等諸方面的壓力,這也帶來了這一階段他們產(chǎn)生不良情緒特殊的背景和原因。從學習、生活和就業(yè)這三個方面對大學生消極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適合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思考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消極情緒;心理咨詢;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115-02
情緒是指人們在內(nèi)心活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心理體驗,或者說,是人們在心理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態(tài)度體驗。情緒是一個人的晴雨表,更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指標。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涉及人的生活的各個范疇。而大學生作為一個代表性群體,消極情緒所帶來的認知偏差也時常存在,如自卑、自大,敏感、多疑等,較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傾向。因此,如何來分析大學生消極情緒的成因和對策便成為高校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大學生消極情緒的成因分析
(一)學習目標偏差,學習任務繁多
大學生的學習與高中生相比有較弱的目標指向性,而學習方式由原來的灌輸式轉變成自學式。在高中生的教育階段中,以班級授課制為主,學生的班級意識比較強烈,課程安排的相對較多,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靠外界的力量做指引而進行的;而大學生的教育模式較高中階段大有不同,大學生的教育主要實行學分制,課程的數(shù)量較高中階段有明顯的大幅度減少,大部分大學生有大量的業(yè)余時間,所以,他們的學習大部分以自學為主。在這種狀態(tài)下,大多數(shù)大學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適應,他們的常常學習處于一種目標的離散狀態(tài)中,常常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而煩惱,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緒。
在大學生的教育中,學習仍是主旋律。除了各門課程的學習以外,還有各種證件的考級。有些學生為了提升學歷,參加專轉本專接本的考試等等,許多大學生為了這些終日忙碌于考試、考證,使他們的精神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tài)下,以至于產(chǎn)生對學業(yè)任務的一種焦慮心態(tài)。
(二)生活事件源增多,人際關系處理壓力增加
首先,生活帶來的壓力。進入大學,父母不在身邊,由原來一切事物都由父母打理,到現(xiàn)在自力更生,很多大學生適應不了這樣的生活。還有一部分學生家庭困難,上大學的學費都是靠生源地助學貸款,生活費靠暑期打工得來。這部分學生在承受學習壓力的同時,還承擔來自經(jīng)濟方面的壓力,壓力源的增多使其產(chǎn)生消極情緒。
其次,人際關系是衡量一個人情商的重要指標,也是個人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大學階段要同時處理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這對廣大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如果他們對某方面的關系處理的不好,往往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把矛盾產(chǎn)生的源頭指向自己,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消極情緒。戀愛在大學生中已經(jīng)成為了司空見外的事情。由戀愛引發(fā)的情緒問題也成為高校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的方面。戀愛帶來的主要的壓力是動機和行動不一致所帶來的壓力。在大學生群體中,戀愛已是常見的問題,他們的戀愛目的也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在周圍有部分人在“單身貴族”行列的情形下產(chǎn)生強烈的需求。當這種需求轉化為行為的動機,而這種動機又不能付諸行動時,內(nèi)心的矛盾就油然而生,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消極情緒也油然而生。與此同時,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網(wǎng)較窄,社交面也相對狹小,這就使許多大學生的感情需要長時間得不到滿足。
(三)就業(yè)目標茫然,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較大
根據(jù)調查,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崗位分布較廣。畢業(yè)生所從事的工作主要分布在民營企業(yè)、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等。而且目前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還是從基層做起,會有小部分的人員成為后備干部,對于剛畢業(yè)的學生來說這是比較切合實際的。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們普遍表示滿意,也覺得有發(fā)展空間,但還有學生認為企業(yè)規(guī)模不夠大,企業(yè)的上升空間有限等等。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考慮,大部分大學生及其家人對高學歷有著不良的期待,認為學歷的高低同工作的理想度應該成正比,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大學生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最后一年已經(jīng)無心學習,終日忙于參加各種招聘會和面試,所面臨的消極性情緒事件也隨之增多。
二、針對大學生消極情緒的心理咨詢視野下的思考
針對以上大學生不良情緒的成因的分析,我們提倡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咨詢體系,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并為廣大教育者和大學生提供參考。
(一)完善大學生心理咨詢體系,建立四級心理健康防御機制
現(xiàn)在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心理咨詢的范疇也廣為推廣。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單位,心理咨詢的機構必須重點設置。在各大高校,一般設有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有一個配套設施,這包括一系列的心理咨詢室、心理測評室、團體心理輔導室等等。這些硬件配套為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礎性的準備。學校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任務,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形式,如心理班會、心理講座、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周、心理測試等等,全面豐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二)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跟蹤檔案,采用科學測量工具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了解和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條可行途徑。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老師做指導,做到及時跟蹤和完善。管理者可以通過心理檔案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人才,也可以通過它及時關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到及時跟蹤與干預。建議系部成立專門的心理檔案室,有專人負責管理和跟進;在跟進的同時,可以通過一系列經(jīng)過標準化的科學化的心理測評工具來全面了解學生,比如一系列心理量表: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大學生人格量表、壓力量表、職業(yè)興趣測驗等等,對大學生的壓力源、人格類型、職業(yè)傾向等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以便進一步做思想教育工作。endprint
(三)培養(yǎng)專業(yè)的心理師資隊伍,引進心理咨詢師
隨著大學生情緒問題的日益凸現(xiàn),我國高校應充分考慮到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引進問題,也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學??梢怨膭顚W生管理人員參加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培訓,豐富心理健康知識。
人員素質上,要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道德。在人員配置上應有多位專職心理咨詢?nèi)藛T形成團隊進行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而且要有相對穩(wěn)定的值班制度,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在預防機制上可建立和培訓一批心里信息員來協(xié)助系部的心理輔導員來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各方面,發(fā)現(xiàn)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同學及時報告或采取相應措施,與此同時,在宿舍由舍長擔任起宿舍心里信息員的職責,全面關注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三、在大學生消極情緒中的具體咨詢建議
(一)積極開展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共同成長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專業(yè)心理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團體過程和團體動力的作用,促使個體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重新評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并在安全的實驗性社會情境中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改變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解決成因的心理障礙。團體心理輔導主要涉及到人際交往、學習改善、生涯規(guī)劃、新生適應輔導、兩性成長輔導等方面,利用這種形式可以全面的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由心理老師做指導,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但由于學校班級眾多,心理老師的數(shù)量又不能滿足需求,這就需要發(fā)揮學生干部的積極作用。學??梢蚤_展一系列同伴教育主題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專業(yè)培訓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來實施團體心理輔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積極的預防干預作用,從而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
(二)運用情緒管理策略,積極調解與適應
在情緒調節(jié)的過程中,一些常用的策略對于處在過高壓力中的大學生也是十分有效的,如對潛抑與壓抑、代償與升華、轉移否定、抵消、理想化等等。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在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過程中,更應該自覺主動地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同時,要積極地尋求幫助,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在情緒自我調解的過程中,老師也要起到輔助作用,老師的積極關心和幫助,會給情緒失落的大學生正面的引導和指引。
(三)正視情緒的正向作用,積極壓力促進個人成長
情緒是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情緒能促進個人的成長。積極的壓力會對身體的緊急狀態(tài)做出迅速有力的反應,應對緊急事件;可以給人提供激情和喜悅,有助于人們在壓力下表現(xiàn)更加出色;可以在規(guī)定期限前完成工作任務;可以幫助人們在一定時期內(nèi)發(fā)揮潛能;可以讓日常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可以幫助人們在面對挫折挑戰(zhàn)時提高專注力和精力;還有助于消除個人成長的煩惱。如何把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是心理咨詢專業(yè)范疇的關注點。
總之,大學生的情緒問題是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備受關注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消除不良情緒,使之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將是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陳蘭江.當代大學生的消極情緒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7).
[2] 鄭桂榮.論高校學生消極情緒調控的策略選擇 [J].龍巖學院學報,2011,(12).
[3] 張楠,羅崢.在心理治療中審視積極與消極情緒的關系及作用[J],2009,(8).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