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優(yōu)秀教師應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

      2015-01-13 23:05:51孫東霞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教學素養(yǎng)教育心理學

      孫東霞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有的教師講得不精彩,不吸引人,學生收獲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只盯著具體知識,沒有體現(xiàn)高層次學科素養(yǎng)。本文闡述了教師應具有的三大素養(yǎng)——獨立思想、獨立人格,掌握扎實的教育心理學,教學素養(yǎng),并通過實例論證了三大素養(yǎng)對優(yōu)秀教師的作用。

      【關(guān)鍵詞】獨立思想 教育心理學 教學素養(yǎng) 素養(yǎng)的源泉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11-04

      一、獨立思想、獨特風格是教師深厚素養(yǎng)之一

      教師應高瞻遠矚,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獨到的學科見解,以及洞悉教材思想內(nèi)容本質(zhì)的高屋建瓴的穿透力。教師自己不但要是個有思想的人,還要培養(yǎng)出有獨立思想的人。

      正如史金霞所著的《重建師生關(guān)系》中說,教育,并不是要讓孩子如何成功,如何優(yōu)秀,如何出人頭地,過上高質(zhì)量的物質(zhì)生活,當然,并不拒絕讓孩子能得到這些,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孩子的生命質(zhì)量,哪怕他將來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只要他的生命質(zhì)量是高的,那么,他也會幸福。生命的質(zhì)量取決于什么?就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一個擁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的人,必然能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而不會照著別人的樣子或者按照別人的要求活著,不會成為一個充滿奴性的人,要么被別人奴役而不自知,要么一心想奴役別人。

      讀吳非撰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被他的思想所感染,他認為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則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終身教育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什么?是獨立思考精神。竇桂梅老師也被吳非老師所感染,她在《玫瑰與教育》中說,讀到吳非《不跪著教書》中關(guān)于教師風格的遺失的感慨,書中描述了坐著身邊的老師大多沒有特點,一個個一板一眼一副謙謙君子形象,卻看不到任何個性,更談不上自己的風格?!恫还蛑虝穼V杏幸黄逗魡撅L格》,文中一再強調(diào)“風格即人格“。他回憶了自己上大學時的幾位老師——有的連上4節(jié)課仍氣如雄辯,唾沫橫飛;有的旁征博引,豎行板書,一個問題引十多種說法;有的講詞曲時忽然提出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的上課時直逼學生提問題,如答記者問;有的信馬由韁,黑板上一個字也不寫,吹到下課才如夢方醒……而今身為老師的他,很是感慨于自己身邊的老師——他們?yōu)閹煷蠖鄾]有特色。

      徐百柯在《民國風度》中謳歌的民國時期的那批學人——“最后一個迷人的學閥”李濟、“美好的學問竟可以這樣樸素”的李賦寧、“兩束雄文,一抹背影”的馮友蘭等,有著與今天的學人迥然不同的分度、氣質(zhì)、胸襟、學識和情趣。他們的個性或愚或狷,或癡或狂,但內(nèi)在全不失風骨、風趣或文雅,底子上都有一個“士”字守著,他們做人做事,都是有承擔的:對社會、歷史、民族的承擔——“鐵肩擔道義”;對自我生命的承擔——“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對學術(shù)的承擔——“舍我其誰”。這些知識分子教書治學、為人處世之道,追求、理想和精神風范,對我們今天重建自己的生活、理想,有著深深的啟示:時代需要有思想、錚錚風骨的鐵血衛(wèi)士。例如,因拒收張作霖三十萬元“封口費”而慘遭殺害、以身殉道的學人邵飄萍,他有一句座右銘“鐵肩擔道義,棘手著文章?!痹賮砜纯串斀竦纳鐣?,我們身為人師,我們的思想、個性怎么樣?我們在學生的心中有沒有一個鮮明的印象?

      性狷潔,慕仁義、好虛靜、重實學,徐州師范大學教授邵盈午的《民國范兒: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中申述的那一個個“民國范兒”,是何等地凜凜而有生氣,朗朗各具風神!他們或以存亡續(xù)絕的“一二人”自命,或以“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相期;或傲岸不群,掉臂經(jīng)行;或放浪形骸,驚世駭俗;或革故鼎新,開啟民智;或悲憫天下,度化眾生。而今“非嬌厲所得”的“民國范”已渺不可尋,坦蕩襟懷的缺失、浪漫精神的流逝、率真風度的消隱、至善至美至純的心性的凋萎……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zhèn)西老師說,要做個有思想的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思想,即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視野,不畏權(quán)勢的民主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韓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嚴正地表達了他的思想,“我所理解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p>

      我作為一個教師,雖然平凡,但要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執(zhí)著于教育事業(yè),遵守職業(yè)道德,熱愛自己的學生,積極投入教育實踐中,用充滿激情、一絲不掛的工作作風培養(yǎng)下一代。時代呼吁有自由思想、獨立風格的教師,撐起教育事業(yè)的大梁,培育出有自由思想、獨立風格的人才。

      二、掌握扎實的教育心理學是教師深厚素養(yǎng)之二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闡述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教育心理學是為教育服務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對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的教與學。優(yōu)質(zhì)的教與學分為三個系統(tǒng):目標、動力、方法。

      1.因材施教——目標明確。

      偏好,量化研究表明,先天特質(zhì)的影響力大概占50%左右。個體“偏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的意義??鬃釉?500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其本質(zhì)就是讓教育“適合”不同的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迎合教育。另一方面,個體的偏好是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最底層的基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是要“投其所好”,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被吸引并從中感到快樂。我們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理解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需要幫助他們提高學習動力,不要以為他們是故意作對而加以斥責,強迫他們學習。

      比如,有的學生經(jīng)常不按時、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作業(yè),還出言不遜,甚至對老師大喊大叫。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若當場大發(fā)脾氣,勢必造成師生間的劍拔弩張之勢,若情緒失控,甚至可能導致課堂教學陷于癱瘓,落下教育失敗的“后遺癥”。因此,教師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多站在學生立場考慮問題,在難堪的處境中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準確的判斷,才能心平氣和地妥善解決這類“沖突”事件,從正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2.誠心育人——動力適度。

      我在課下,曾與學生交流,他們上課最怕什么,學生說,“看到教師漏出不耐煩的表情,心里覺得很難受,對老師懷有恐懼,害怕老師臉上那種表情”,學生的回答令我既震驚又羞愧。帶隊伍帶的是心,教學生教的也是心,正所謂心悅誠服。丹.柏秉斯基在《團隊正能量:帶隊伍就是帶人心》中說,不要對所有的錯誤都提出批評,對小的錯誤,可以給出警告,但警告之后要進行交談。能夠阻止我們的不同恐懼有數(shù)百種,但至少有五種恐懼是最普遍的,假如我們知道如何使這五種恐懼的影響最小化,那么,我們就能把創(chuàng)造欣欣向榮環(huán)境的可能性最大化。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正能量。

      ⑴、讓學生在自治中成長,而不是治于人下。

      羅伯特·B·西奧迪尼《影響力》中這樣說,真正的能力都是依靠自己學習獲得的,而學習依靠的是對一本書能夠讀出本質(zhì),能夠挖書三尺找到來龍去脈,進入作者的大腦與作者一起思考。從這點上說,培養(yǎng)學生自治品質(zhì)尤為重要。

      嚴元章在《中國教育思想源流》中說 :“我堅決主張師生易位,教師必須把主體的地位還給學生,而退居于客體的地位。我積極提倡輔導的教育方法,正好是方法論對主體論的照應,只有輔導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教人的方法是輔導,教人讀書的方法還是輔導。教是輔導,管還是輔導;到了教師對學生真正輔導的時候,才是管教有方的時候——妙手回春的名師,便不難到處涌現(xiàn)了?!?教的人,家長也好、師長也好,并不是要來治人的;學的人,子女也好、學生也好,并不是要來治于人的。教的人既不可以強迫學的人盲從,也不可以盲動。正確的方法是,教師輔導學生,讓學生自己管自己,這便是讓學生自治。如前面所講,道德教育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主體性,以輔導學生自治為道德活動的中心,落實到學校生活的全面。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如何把學生自治全面落實到學校生活中?自治輔導可能做出來的成績是什么?簡單而言,是怎樣能達到教育的首要任務——成人,培養(yǎng)成有道德的人。道德的人的基本品質(zhì),也是最高品質(zhì)是自治,即自律。只有能夠自治自律的人,才是真正道德的人,才能成為守正不阿的正人。之所以有不道德的人存在,原因很復雜,但教育方面的諸多失誤難辭其咎。在教育方法上,學生自小到大生活在被治的狀態(tài)中,惟命是從——在家在校,從父從師,只有服從,基本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管自己,也很少得到長輩的輔導怎樣管理自己。這樣的學生,除了少數(shù)能夠自覺自愛、自立自強,多數(shù)都是依賴成性,易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難以自治自律。

      今后多少年內(nèi)的學生自治,要依靠學校從頭做起,其中主要是要做到肯定教師的客體身份,要將輔導方法堅持到底,在此基礎上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推行自治,遲早會收到效果。從“衣”的方面看,校服及運動服裝從設計到制造,都由學生自己來辦,因為穿衣和埋單的人是他們自己。如果開辦校車,學生要有參與意見乃至管理的機會,因為他們是主要的乘車人,在安全以及車費上與其都有直接的利害關(guān)系。而這種種自治活動,需要教師輔導,值得教師推行。

      ⑵、廢除懲罰,身教勝于言教。

      管教到了山窮水盡時,可以放棄輔導而改用懲罰嗎?絕對不行。因為懲罰基本上是對付奴婢的手段,造成奴顏婢膝,或是對罪人仇人報復的手段,都不是教育的可行方法。說到底,懲罰非但不是教育方法,還是反教育的方法,絕對不能用以對待學生。學生在學校犯規(guī),與成人在社會犯法,完全是不同性質(zhì)的兩回事。實際生活中,學生因品行有問題便受到責罰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至于因為一人惹是生非,而導致半班全班學生受累的惡例也屢見不鮮;因為芝麻小事,一些教師也會看不順眼,要偵查禍首,如嚴刑逼供,致使全班學生無一幸免的集體懲罰的情況也有發(fā)生。 憎恨學生的教師,自然也會遭到學生的憎恨,由此構(gòu)成憎恨的惡性循環(huán)。一些學生忍氣吞聲,把憎恨埋在心里;有一些學生人承受不了,公開表現(xiàn)出反感,甚至惡化到集體對抗。因此,正確的教育應該是人生教育。而人生教育,應是有愛無恨的教育,人生教育應是有賞無罰的教育。由此,人生教育必須堅決提倡廢懲罰、廢體罰,同時要愛學生、護學生,畢竟百善以慈幼為先。

      身教,由身外實物的教學用具,回到教師本身的教育作用,正統(tǒng)的方式只是感化,如今則可以增加一些暗示、服務或游戲等。感化是要求教師在品格學養(yǎng)上不斷地做功夫,以身作則,讓學生耳濡目染,為其做好表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諸多方面做好模范帶頭作用,讓學生有更多學習借鑒的機會。儒家所說的“人格感化”,與道家所講的“不言之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保持生活秩序以及改正錯誤行為上,暗示遠勝于大聲呼喊之類的明教;在啟發(fā)思考上,留有余地的暗示,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暗示的表現(xiàn),可以是教師的一抹微笑,一個眼色,一個手勢,當學生領會到教師的這些暗示后,很可能馬上收效。如果身教不成功,不妨好好地借重言教,但是不可濫用——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用行動來教育的,別人會跟著做;用空話來教育的,只能導致爭吵)。借重言教時必須避免流于教訓,苦口婆心。因為教師的管教,千言萬語,一定要歸結(jié)到:符合學生的主體性,符合方法的輔導性。至于服務作為身教的方式,就是指在發(fā)動學生擔當校內(nèi)校外義務工作時,教師最好抽出時間參與其中,并加以輔導。游戲是兒童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的主要身教方式。教師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跟小朋友玩在一起,在不知不覺中發(fā)揮教育作用。

      作為班主任,無論天氣多么寒冷,我從未間斷過與學生一起跑操,而且從未戴過口罩、手套出操,從未中途放棄,學生們也從來沒有請假不出操。讓學生朗誦,我也朗誦;讓學生背誦,我也背誦;學生討論,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⑶、在“動”與“趣”中傳授知識。

      趙祥麟、王承緒在《杜威教育名篇》中這樣說:“如果我們再次認真地對待心理及成長,他在不同時期里,帶有代表性的典型特征這一觀念,那么很清楚,這里又需要進行教育的改造?!睂W習心理學,特別是兒童心理學,與工業(yè)生活上愈益增長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因為近代心理學特別強調(diào)探索、實驗和嘗試等原始性、不經(jīng)學習的本能的重要性。近代心理學揭示,學習并不是一種現(xiàn)成的叫做心智的工作,心智本身卻是原始能力所構(gòu)成有意義的活動的一種組織。我們在前面曾經(jīng)說過,工作對年齡較大的學生,正如游戲?qū)τ啄甑膶W生一樣,對于未經(jīng)訓練的本能的種種活動具有教育意義的發(fā)展作用,而且從游戲過渡到工作應該是逐步的,不包含態(tài)度的急劇改變,而是把游戲的要素帶到工作中去,同時,為了提高控制能力,再加以繼續(xù)不斷的改組。

      例一:審美大師朱光潛、瑞士心理學學家皮亞杰、美國教育家杜威三位大師對教育教學有一個共同的期許——讓學生“動起來”。這點對我影響很深,我在上《夢游天姥吟留別》這課時進行了驗證,嘗到了讓學生“動起來”的甜頭。

      講這課時,我對教的兩個班在同一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進行了兩個不同的設計。先上課的321班設計為“當堂收集李白的詩,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后上課的322班設計為:學生課前收集李白的詩——小組成員課上交流——設計本組“組表”(要求:跟李白有關(guān);體現(xiàn)浪漫特色;凸顯小組的個性特點)——課堂上展示(由組員推薦介紹的人)成果。

      結(jié)果321班課堂呈現(xiàn)的情況和所料一樣,有的學生很淡然的搜集資料,有的學生手忙腳亂東翻西找,最終收集的詩數(shù)量有限……當然所與《夢游天姥吟留別》進行比較,歸納出了李白詩的風格特色——浪漫、夸張、想象、豪放飄逸,但此刻的課堂總是很平靜,缺了點什么。下課后,我與學生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效果,學生說活動得少,交流的詩也不多。而322班開始這個環(huán)節(jié)時,小組成員課上交流,每個組員都拿出自己精心準備的手抄搞,工整優(yōu)美的字跡、精心的版面設計(或上、或下、或中獨特的小設計),每個人爭著在組中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公平選出本組的優(yōu)勝作品(收集數(shù)量多,書寫最優(yōu)美的)。我心里暗暗點頭,效果不錯,學生“動”起來了。下面是各小組成員共同設計“組標”,學生間有互相商量的,有指點的,有寫的,有畫的……所有小組成員可用兩個詞概括——投入、專注。孩子們的投入感動著我,我竊喜,成功了!最后一個程序是小組展示,孩子們通過抓鬮排好順序,由于時間關(guān)系每組只有三分鐘時間來介紹。先上的同學有些局促,但前三組都順利地完成任務。輪到下一組來介紹,可沒人上來展示,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只好讓下一組先上了。我走到這組成員中,這組成員比其他組少了一人,他們坐的位置都在全班的后排,平時很少跟其他同學交流,都屬于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但他們設計的“組標”卻很出色,一只攤開的大手掌,每個指頭上是個小人、寫著每個成員的名字……我鼓勵其中一個純黑色運動服,娃娃臉、稍顯怯意的胖男生上臺。經(jīng)過我再三鼓勵,以及同學的鼓掌,他上臺開始介紹,表現(xiàn)穩(wěn)健,說話有條有理。剛開始教室你一片寂靜,最后關(guān)頭他將拳頭一握,擺了個造型,在我驚詫的瞬間,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有主持人的范兒,我夸獎了他,告訴他不要太自謙,要“該出手時就出手”,他靦腆地笑著說:“下次不了,一定主動發(fā)言?!边@節(jié)課效果超出了預期效果,原來課可以讓學生“動”起來。

      在“動”的過程中中,學生輕松地就學到了知識。這堂課后,我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融洽了,上課時學生的笑聲多了,他們回答問題也變得積極了,因此我的心情也變得愉快了,不再像以前一樣,糾結(jié)于學生的基礎差,抱怨我們的努力沒有回報。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作為老師,一定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氣氛,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興趣學,愿意學,并且能自主地嘗試,真正“動起來”才能使他們成為一個真正具有獨立見解,善于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

      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郝伯特·斯賓塞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說過教育始于快樂,孩子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效果最佳。孩子快樂,一切教育都是有效的;孩子不快樂,一切教育都是蒼白的。因此,教師應把握教學的情趣,“情”指的是情感表達和情感體驗,“趣”指的是“趣味”。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shù),這其中有文化、有感動,也有美的體驗,這就是教育的情趣所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樂趣的關(guān)鍵。

      例如,我在鑒賞《登岳陽樓》這首詩時,嘗試讓學生通過感受情趣之美,來更好地把握這首詩沉郁悲壯。1、我從四個方面搜集了資料。2、和學生對話交流,激發(fā)學生發(fā)言的興趣,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積淀自主發(fā)言,師生共感受詩歌的“情趣”之樂。搜集的資料:令人驚喜的詩句;壯闊的素材;孤獨、滄桑,老病的素材;愛國、報國無門的素材。

      ⑷、行為科學贊美,才有利于教與學。

      日本作家石田淳依據(jù)心理學的行為科學理論,提出讓孩子喜歡讀書的“行為科學”。行為科學法就是把評價孩子的重點放在人類的行為上,不變的基本原則是,仔細觀察孩子所采取的行動,若是可取的行為即可贊美之。無論是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只要孩子在拿到分數(shù)之前努力學習了,這些努力的行為態(tài)度都應受到贊賞、鼓勵、慰勞。家長和老師必須具備這種基本的關(guān)懷與心意。

      任何人得到其他人的認同或贊美都會開心,尤其是學生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一旦感受到他人的認同,他就會希望得到再次的認同,所以會更加努力學習,做出相同的行為,形成往復的良性循環(huán),長此以往,單次的行為就會成為良好的習慣。這種從習慣和認可中得到的喜悅就會成為學習最大的動力。

      3、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方法得當。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此文孔子的“循循善誘”教學原則得到充分展現(xiàn)。“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說:"那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孔子真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闡述,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知識不夠鞏固,其根源就在于他們沒有看出、沒有理解各種事實、現(xiàn)象、真理、規(guī)律性之間相互交接的那些“點”,正是這些“點”上產(chǎn)生了各種因果的、機能的、時間的及其他的聯(lián)系。正是對這些“點”,應當引導學習困難的學生加以注意。

      ⑴、深入剖析、提升教師自我素養(yǎng)。

      “師者愛心”,當教師必須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學生的心事柔弱而又純潔的,更需要我們“小心輕放”。剛帶284班的時候,一位學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靠窗而坐,上課總是萎靡不振,低頭不語。第一次交上來的練筆作業(yè),也出言不遜,說不喜歡我的活潑和熱情。有幾次作業(yè)他竟然交空本,我當然很生氣,也一字不寫,也不予理會。總覺得他偶爾抬頭時的表情都是那樣的不屑一顧。后來學了李密的《陳情表》,我引導學生寫“謳歌親情”的作文,他寫了三四百字。有天晚自習,他竟叫了我聲“老師”,在我愕然之際,他輕柔地說了下面一段話:“老師,我語文學得不好,您能不能以后別提問我,也別查我作業(yè)……”我立即溫和地回應道:“可是孩子語文扔不起呀,150分呢”“老師,就讓我慢慢學吧,我跟不上大家”“那老師分層布置的作業(yè)你可得完成呀,如一些簡單的練筆等”“好的,那謝謝老師了”說著他還微微的嘴角上翹笑了笑。這次的作文點評,我一視同仁,評語字數(shù)甚至多于他的作文字數(shù),而且切實中肯。第二天早自習,學生按座位流水念自己修改好的題目,輪到他了,他好不情愿地站起來氣嘟嘟地甩出一句:“我沒改”,“那你原來的題目是什么呀?我笑著問道。他冷冰冰地從牙縫里擠出一個字:“孝”?!班?,一個字為題確實空泛了一些,同學們,能不能幫他換一換呀,”話音未落,同學們附和聲四起“讓他讀讀,看看什么內(nèi)容”“我不讀”咬牙切齒的三個字如雷貫耳,教室頓時一片寂靜,孩子們的目光向我齊刷刷地聚攏來,大概都等我大發(fā)雷霆呢。我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嗯,沒關(guān)系的,我們尊重你的選擇,孩子,你坐!大家想想如果保留‘孝字改換題目,可以怎么改呀?”班里氣氛又熱烈和諧起來。

      在和這個有獨立思想和性格倔強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如果也強硬,得理不饒人,因其觸犯我的“師道尊嚴”而怒火中燒,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大動干戈,場面一定很難控制,事情就被搞大了。即便最后我勝利了,對那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和傷害啊。

      正如趙希斌所言:老師們請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最能夠改變?nèi)说牧α烤褪菒?,而愛緣起于一個人溫暖而又善良的心。我是教師,我幸福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該做的事;他們是學生,他們快樂地做著自己能做的和必做的事。讓我們深入剖析自我素養(yǎng)、提升教師自我素養(yǎng),為學生有效學習增加正能量。

      ⑵、優(yōu)化學習內(nèi)容與學習方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追求。但什么樣的教師是一個好教師呢,我認為,一個好教師就應該是一個智慧型的教師。這里的智慧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一切活動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善于學習、終身學習;善于總結(jié)反思;在教學上要有創(chuàng)新,不要千篇一律。

      在學校中,我既是班主任還是語文教師,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老師教的知識學生會遺忘,但老師培養(yǎng)的良好習慣、綜合素養(yǎng)會讓學生受益終生。出于這樣的理念,我評價自己一堂課的成敗就不僅僅是學生學到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學生的能力在這堂課上得到鍛煉了沒有。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我常常這樣做:

      利用好課前五分鐘。①我每節(jié)課給學生介紹一句我認為有意義的語句,很多句子到今天對很多學生都還在起到教育和影響作用。②學生介紹自己摘抄的好句和哲理深刻的句子。③每節(jié)課一個學生讀一篇比較優(yōu)美的短文,并作一個簡要點評……其實,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就一定能收到效果。

      寫日記或周記。其實是為考試作文打基礎。寫日記或周記一定要是學生有話可說的內(nèi)容,讓學生愿意表達,樂于表達,另外也是我與學生溝通的一個很好的渠道,在每次閱讀學生的日記或周記時,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做摘抄筆記。從學生剛?cè)雽W我就提出做摘抄的要求,我還把自己的摘抄本給學生傳閱,教會他們怎么摘抄。

      利用好每周一節(jié)閱讀課。我認為學生的語文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他的閱歷和知識面的寬窄。所以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對學生來說就好比“源頭活水”,讓他們能不斷得到文學的滋養(yǎng)。

      每學期介紹幾位重要作家。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說過“用偉人的事跡激勵我們,遠勝一切的教育”。

      讓學生站在講臺上回答問題。其一,這是鍛煉學生膽量的好辦法,也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很好體現(xiàn)。以前都是學生面對老師回答問題,老師是權(quán)威、是主體,現(xiàn)在是學生面對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觀點,學生是主體。方式的改變其實是一種觀念的轉(zhuǎn)變。

      ⑶、讓教學慢下來,教與學都在于精、透。

      慢的本質(zhì)是學生的學透徹。教師不要只是趕進度。為了教學進度,教學任務,忽視學生的感受,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講。既然講一個就講清,學一個就學透。慢下來,讓孩子們學透。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題是這樣: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相見歡》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問題:詞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來抒情?請作簡要分析。答案是這樣:①直抒胸臆,表達亡國之痛、收復中原的心志以及對朝廷的憤慨;②擬人,請托“悲風”把淚吹過揚州去,含蓄深沉地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感。③借代,代指達官貴人(注: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在頭上)。表達了作者對朝廷茍安的憤慨。我先自己做了一下,從總體上,分析了一下認為問題不太大,決定讓學生們自主交流一下考試結(jié)果,自己再略略輔導一下就結(jié)束。學生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確讓我警醒——學生學得不夠透徹,準確的說沒有學會這三種藝術(shù)手法。

      在下次上課前,我立刻做了調(diào)整,重新設計,安排如下:①學生談自己的讀詩感受;②拿出積累本交流積累的各種藝術(shù)手法,并舉例;③合作交流文本中可能用的藝術(shù)手法;④教師給出答案;⑤各小組整理出錯誤解答,交流含混不清的本質(zhì);⑥各小組間交流,找出共性出錯的地方;⑦師布置課下作業(yè):在課下查閱資料,研究共性的錯誤,如移情手法;研究——直抒胸臆、比擬(擬人、擬物),借代三種手法。

      三、教學素養(yǎng)是教師深厚素養(yǎng)之三

      三流教學教知識,二流教師教方法,一流教師教素養(yǎng)——能夠沉淀下來使學生終生受益的東西。

      1.語文是工具,是文化傳承;語文不單是工具,更是藝術(shù)。如果你學會了很多語言與文字的知識,那并不能說明你學好了語文,只有你讀過文章后欣然會意,掩卷沉思的時候,你才走進了語文學習的大門。

      2.語文是美的發(fā)現(xiàn)。小說中立腳伶仃的楊二嫂、“真的,我真傻”的祥林嫂,逆來順受走向叛逆的林沖,勇猛過人而又兒女情長的項羽的形象是美麗的……古典詩詞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美麗的……

      3.《三國演義》伴我入課堂。宋朝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很喜愛《三國演義》,一有時間就拿出來重新精讀。因此常在課堂中引用其中的事件?!啊度龂萘x》”就是我的“《論語》”。學生們也喜歡聽。

      如在講《項羽之死》、《方山子傳》、《大鐵椎傳》這些人物傳記時,他們塑造人物的特色主要是通過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于是我給學生講曹操獻刀刺董卓,張飛大鬧長坂坡,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關(guān)羽之死(分析性格決定命運);講《祭十二郎文》時講諸葛亮祭周瑜文。諸葛亮過江吊喪活動達到三個目的:①顯示了才華,②展示了人格,③消除隔閡;講李煜的詞《虞美人》時,講到蜀后主劉禪樂不思蜀,有人說其悲哀,為其麻木;有人說其善于韜光養(yǎng)晦。4、講《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杜甫》時,我講劉備有織草席賣草鞋之輩而成為蜀漢天子的堅忍不拔精神。

      史金霞老師《重建師生關(guān)系》中說,語文課要有思想的深度,有文學的氣度,有歷史的厚度,有現(xiàn)實的廣度。 李鎮(zhèn)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說,對語文老師調(diào)查——你認為語文老師應具備的主要優(yōu)點是什么?第二點就是有文學才華。我將不倦的讀書,讓自己的課堂多些“文學的氣度”。

      參考文獻

      [1] 史金霞.《重建師生關(guān)系》.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10

      [2] 吳非.《不跪著教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10

      [3] 竇桂梅著. 《玫瑰與教育》.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1

      [4] 徐百柯著.《民國風度》.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9

      [5]邵盈午.《民國范兒: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6]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1

      [7]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教師》.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8] 趙希斌.《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學:解決學生學習的10個困惑》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9] 趙希斌.《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

      [10] 羅伯特·B·西奧迪尼;閭佳譯.《影響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教學素養(yǎng)教育心理學
      如何提升隨遷子女的邏輯思維能力
      從教學效率角度分析英語教師角色的重要性
      淺談利用教育心理學打造數(shù)學高效課堂
      黑河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14:32:54
      職業(yè)院?!督逃睦韺W》課堂如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考試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55:57
      優(yōu)化課堂教學藝術(shù),打造高效課堂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20:12
      教育心理學發(fā)展概述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09:52
      關(guān)于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分析
      初中政治老師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分析
      論教育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0:11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yǎng)提升路徑研究
      普宁市| 红原县| 建阳市| 丰台区| 平阴县| 安塞县| 宁晋县| 洞头县| 合川市| 丹凤县| 五家渠市| 达尔| 临邑县| 锦州市| 汝阳县| 庄浪县| 银川市| 新野县| 金坛市| 新竹市| 三原县| 定南县| 泽州县| 察雅县| 宁安市| 托里县| 徐闻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安吉县| 阿拉尔市| 抚宁县| 舞钢市| 孟连| 仪征市| 万源市| 江华| 军事| 体育| 涿鹿县| 如皋市|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