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琨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245-02
體育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和優(yōu)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影響著學生體育活動的方向、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大量的觀察研究結果表明,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是成正比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jù)生活實際,發(fā)揮想像力,創(chuàng)造各種練習方式,把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教師平時多把培養(yǎng)學生興趣當作重點,但常忽視了學生興趣差異,教學中"一刀切"要求全體學生,致使許多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上體育課" 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興趣差異是難免的。教師應把握學生體育興趣差異,有所側重地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法,更多地滿足每一個學生體育發(fā)展的需要。筆者對小學體育教學進行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自主選擇,興趣分組,適應學生興趣差異
美國的中小學教師正在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新體育課","新體育課"看重的不是競爭,而是在乎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讓學生從體育課開設的多樣項目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樂意自覺地動起來。我國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學生少有活動的余地和自主支配的時間,更缺少選擇。這樣,學生的體育興趣會逐漸失去。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大,年級越高,學生的興趣差異表現(xiàn)也越明顯,"齊步走"的教學難使每一位學生受益?!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已取消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具體規(guī)定,新的《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為讓更多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對器材配備也進行了改革。如中小學可依情況自選籃框高度,排球改為軟式排球,小足球可進課堂等等,且很多器材具多種功能。這都使得體育新課程的教學有了更大的個性空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器材與場地,自主使用器材,也可選擇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體育項目。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愛好把相同項目的學生編組,組員由學生自主組合,教師靈活限制。這也正是"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的表現(xiàn)。體育課應盡量開設多樣項目,讓學生自選。有些項目有不同的角色位置。如一支足球隊要有前鋒、前衛(wèi)、后衛(wèi)、守門員等,讓學生自選,位盡其興,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供選項目仍有少數(shù)學生不喜歡,教師也要盡可能安排同樣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類似內(nèi)容。此外,教師還應注意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性別造成的興趣差異。男生多喜歡活動量大和能表現(xiàn)靈活、敏捷、競賽性強的活動,如跳高、跳遠、球類等。而女生多喜愛健美操、舞蹈等姿勢優(yōu)美、韻律感強的活動。在教學中應增加相應活動,適應學生因性別產(chǎn)生的興趣差異。體育器材可讓學生想像成自己喜歡的事物,同一器材也有多樣"玩法",學生可自選。如沙包這一器材,可設置為拋沙包、傳沙包、抬沙包、挑沙包、舉沙包、運沙包、擊打沙包等豐富多樣的游戲。就"拋沙包"來說,可給小沙包系上彩帶,學生在拋時就出現(xiàn)了一道道美麗的"彩虹"。這樣既能糾正投擲角度,又可激發(fā)其對創(chuàng)新小器材的興趣。也可猜拳拋小沙包,兩人一組猜拳,勝者將沙包向前(也可選向后或向側)拋,最后看誰先拋到終點。還可兩人一組看誰拋得高,或若干人一組拋后各組同學成績相加比拋遠……在各種沙包游戲中,若對游戲重量、行進距離、人員組合再進行適當變化,再加上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那"玩法"就更多了,既適應學生不同的興趣,也能有效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當然,體育課是有組織的系統(tǒng)教學,學生練什么,怎樣練不能脫離教學目標。因而,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靈活變換訓練形式,做到既滿足學生的特長和興趣需要,又達到教學要求。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縮小興趣差異,以利于更好地組織教學。做法是對學生進行差優(yōu)組合,在教學中努力營造相互關心、互補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二、創(chuàng)設情境,善用游戲,迎合學生興趣
興趣分組所供選擇性內(nèi)容畢竟有限,改革組織教法,迎合學生興趣,則是無限的小學生自制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不夠穩(wěn)定,他們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教材是按學科知識體系編寫的,雖也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但很少顧及學生需要。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練過程的成功和快樂。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很能迎合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興趣。游戲是體育運動的本源,體育教學與游戲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著力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情境,適當使用體育游戲,努力多用運動技術游戲化,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樂于展示表現(xiàn)自己,從而提高教學實效。在教學中應將教材內(nèi)容改造得富有趣味,調動一切手段,讓學生在興趣中練,在練中產(chǎn)生興趣。如低年級準備活動的慢跑,結合"紅綠燈"游戲或創(chuàng)設"開火車""送小動物效游"等情境進行,教學過程中學生就不會意識到"跑"動作的枯燥與乏味,有的是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又如耐力跑教學,動作單調,生理負荷大,學生練習時身體勞累氣喘吁吁,此時讓學生想起解放軍戰(zhàn)士與敵人搶占高地或正在追殺頑敵的情境,可能學生就會一鼓作氣,跑完全程。這樣也使得體育教學多維度目標得以全面落實。
三、因人而異,相對評價,維護學生興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成功體驗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添加劑,為維護不同學生的興趣,顧及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必須用相對評價來輔助體育教學評價,讓每一位學生均能獲得成功體驗。學練內(nèi)容和動作難度要求因人而異,對學習效果評價也要區(qū)別對待,同時也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興趣,特長,選擇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測評內(nèi)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jīng)努力都能在運動技能、身體健康方面達到合格以上甚至優(yōu)秀成績,從而樹立體育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耐久跑評價,我嘗試了三種方法:一是分水平評價,水平一至六分別設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等六級。讓學生自主選擇過級,學生對此法甚感興趣,整個評價過程不再是單純的測試,而是一場自己與自己進行比賽的游戲。不少學生都能積極爭取達到研究生、博士水平。二是自由組合評價,學生自由組合,教師確定名次與計時相結合進行測評。如每組10人,前3名為優(yōu)秀,4-6名為良好,余為合格。三是自主選擇評價,可讓學生選用計時跑、變速跑、越野跑、領先跑等。還可以帶著器材跑,根據(jù)自己興趣自選排球、籃球、羽毛球、接力棍等器材跑完規(guī)定距離。在評價時,教師還可綜合學生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積極因素,結合學生自評、互評情況,特別是階段進步幅度等再評出些參與獎、進步獎、拼博獎、文明獎等等。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各說所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樂趣,從而更加熱愛體育。多給學生自主權,讓他們在一定范圍內(nèi)根據(jù)自己興趣,自選學練或測評內(nèi)容、方式,利于其個性在"相對獨立或自主"的行為中展示出來。但自選并不是放任,尊重個性也是相對的。在班級授課制下,教師還應努力將學生的興趣從運動項目中引導出來,并通過及時、適當?shù)姆e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興趣、增強興趣。這也是終身體育思想所推崇的。而學生有了廣泛的體育興趣后,應著重發(fā)展其重點興趣,促使興趣轉化成志趣,培養(yǎng)其體育特長。這樣既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也利于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