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娟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以及新教材在中小學的普及,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思想品德教師不得不思考的迫切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方面作了一些積極主動的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思想品德
在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教育部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大調整,突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目標,選取了許多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作為主要素材,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作了一些積極主動的嘗試和探索。
一、研讀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目前我市所使用的思想品德課教材是魯教版。教師備課必須先備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并把握課程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簡言之,教師只有通過研讀熟悉課程標準才能勝任教學。
二、凸現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學生不喜歡思想品德課,其原因之一是思想品德教學未能從學生成長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真實的思想情感出發(fā),而是從社會意識和成人的品德要求出發(fā)、從學科體系要求出發(fā)。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1.突破教材的束縛,增強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是以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的形式來構架的,它給教師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更大的空間,教師可以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從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突破教材的束縛,補充學生感興趣的、有啟發(fā)性的課外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在新課程的指導下,以生活主題模塊的方式編寫適應學生生活的、有特色的教學藍本,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認識、體驗和實踐,將德育教育轉向德育學習。
2.面向生活,讓課堂走進學生文化
學校道德教育旨在促進學生道德生命的成長。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長與發(fā)展的。讓課堂走進學生文化,就是要求教師用學生的眼睛去看,用學生的心靈去想,從學生所關心的、希望解決的問題出發(fā),選擇德育主題,創(chuàng)設教育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共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內在生成。
3.回歸生活,引導生活
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市場經濟、網絡文化等,使德育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師要堅持必要的價值引導,沒有引導就沒有教育,但是引導不等于代替學生道德學習,引導是教師堅持主導的價值取向,引領學生在自己認識、體驗、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價值判斷力、選擇力,倡導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激發(fā)學生追求更高的理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動力和源泉。初中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幫助和正確引導,更需要經過自身的獨立思考和親身體驗來真正實現。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自主學習,使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品德的自覺過程,以利于學生不斷地激發(fā)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學習欲望和自我教育動力。
四、關注形成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考查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達到成目標的程度,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因此,思想品德課程的評價既要重視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要激發(fā)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fā)展。
1.描述性評語
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學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現,如態(tài)度,能力和行為等寫成評語,評語應采用激勵性語言。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想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心。
2.談話
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各種形式的對話獲得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狀況的信息,據此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評價。談話法是最經濟,最直接的一種評價方法。陶行知先生四快糖的評價方式使打人的小男孩認識到錯誤,說明了恰當的談話評價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3.成長記錄方法
建立學生的成長足跡袋,記錄學生在本課程學習中的各種表現,主要是進步和成就,以學生的自我記錄為主,教師、同學、家長共同參與,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通過對學生的成長記錄,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能力。
4.考試
考試方式應靈活多樣。如針對“法律和道德哪一個作用大”問題可以組織學生辯論,可以針對“寄語青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測驗等等。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努力實踐,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課程散發(fā)出它應有的魅力!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