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躍偉
一提到素質教育,有人第一感覺就是減負,不要分數(shù),不管成績。其實這是相對于應試教育的又一個極端,是錯誤的看法。提高學習成績依然是學生的基本任務。在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轉化學困生,打開他們的心鎖,讓他們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溫暖呢?筆者就此談幾點自己的建議。
一、師生角色的轉換要明確
師生之間應營造一種新型的關系——一種平等、和諧的朋友式的關系。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對于學困生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1.在“愛”字上下工夫
熱學學生,是教師被班級后進群體接納的前提。愛他們,就是要走近學困生塵封的心靈天地,與他們心靈相通。愛他們,才能贏得他們的愛,讓他們樂于親近。對于學困生一些無傷大雅的舉動,筆者常持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用一種欣喜的眼光去關注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可愛之處。當教師把愛的陽光灑在每個學生的心田時,學生自然就會像向陽花一樣向教師靠攏。
2.尊重、理解、信任學生
張老師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在一次陽光一小時活動中,游戲要求老師與學生同臺參加,當中隊長宣布之后,班里的一大批學生朝她涌來,竭力邀請她去玩游戲。游戲結束之后,學生都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其中有一個學生向她豎起大拇指說:“老師,你好厲害!”她當時就被這種氣氛感染了,只覺得被自己的學生包圍著的感覺真好。
3.抓住時間,多多交流
在農(nóng)村寄宿學校,師生之間的交流其實時間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一些零散的時間。班主任應該抓住點滴時間,如課間操時間、下課時間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尤其是學困生。通過交流,做到與學生心靈相通,使學困生把班主任看做良師、益友。
二、拆除心理障礙,做到五個“不”
學困生的心理是比較復雜和矛盾的,他們表現(xiàn)出的是傲慢驕橫,內(nèi)心卻很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外表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對所犯錯誤滿不在乎,內(nèi)心卻蘊藏著要求進步的“火種”。
因此,在轉化學困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堅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愛心突破學困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三、以行導之,給學困生自由的空間
在感化學困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自身行為是無聲的教育。在一些情況下,教師千言萬語的說教,不如自己的一個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更好。這就是常說的“身教勝于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要首先做到。例如:要求學生不能隨地亂扔垃圾,那教師一定要有幾次拾起地上紙屑放回垃圾桶的行為;要求學生不要遲到,教師應該提前進教室做個典范。
作為班主任,應十分重視以“行”導之,以自己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去感染學困生,使他們的心靈產(chǎn)生震動,取得顯著成效之后還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使學困生最終能夠形成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皩W困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更應該給予一些自由,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束之極嚴。
四、創(chuàng)設“不公平”的競爭,在學習上偏愛他們
對學困生的偏愛不能僅限于對他們生活的關心,最根本的還是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在學習上偏愛他們。
1.課堂討論中的“不公平”
學困生在課堂上發(fā)言和參與討論的機會很少,部分教師為了使教學進程更加“順利”,習慣于讓所謂的“好學生”回答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討論中要有所傾向,給學困生比其他學生更多的機會,熱情地邀請他們參與課堂討論,使他們受到更多的鍛煉。當他們不愿或不敢參與討論時,要鼓勵他們,告訴他們重在參與。當他們圓滿地回答問題后,不要吝嗇表揚和贊美;即使他們回答錯誤,也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并贊許他們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爭取下次答好。
2.作業(yè)時的“不公平”
首先,在布置作業(yè)的數(shù)量上“不公平”,使他們可以做比其他學生少一點的作業(yè)。這是因為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速度比較慢,優(yōu)秀生10分鐘完成的作業(yè)他們往往要用20分鐘、3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于是就形成這次作業(yè)還沒做完,又有了新作業(yè),趕來趕去哪個也沒趕完的現(xiàn)象,這容易使他們馬虎地去應付作業(yè)、抄襲作業(yè),或根本就不做作業(yè),起不到作業(yè)應有的訓練作用。給他們少一點的作業(yè),使他們可以與其他學生一樣按時完成,同時因為作業(yè)比別人的少又會使他們有一種一定要認真完成的壓力,從而提高他們作業(yè)的質量,讓他們慢慢養(yǎng)成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好習慣。隨著他們不斷進步,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再把他們的作業(yè)量逐步恢復到與一般學生等同的水平。另外對作業(yè)質量的要求,學困生也可得到照顧,只要他們的作業(yè)基本能體現(xiàn)出他們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就行了。
總之,學困生的進步與否關系到素質教育標準下如何解決家庭的矛盾問題,關系到社會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問題。要是孩子哪一天不說話了,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不敢與教師、父母交流了,就為時已晚了。所以現(xiàn)在就要行動起來,要與學困生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騎嶺鄉(xiāng)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