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平
摘 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社會,文化究竟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回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生成之源。放眼世界,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是核心價值觀的有益融合。展望未來,建設文化強國是核心價值觀的目標指向。核心價值觀轉換成文化成品就是硬實力,轉換成凝聚力和吸引力就是軟實力。一方面要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fā)展活力;另一方面更要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文化產品中,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強國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恩格斯說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痹诟偁幦找婕ち业膰H社會,文化究竟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文化既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文化既是人類精神的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關鍵內容;文化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對提升經濟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崛起曾被認為是“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大事”,但不能只是物質財富的劇增、經濟格局的重塑,而應伴隨著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助推中華文化的弘揚,否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權如何彰顯?主動權如何體現?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國家只有樹立起全體人民共同信奉的核心價值理念,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聚合民力,匯集民智,推動社會發(fā)展。
一、回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生成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后與記者的見面會上講話時指出:“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chuàng)了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yōu)秀文化。”今天,當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審視先人的創(chuàng)造時,有放大鏡式的打量,有顯微鏡式的挑剔,然而每個炎黃子孫從內心深處都認可這樣一個事實:生于斯,長與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成長的精神家園。這是史詩般的記憶:在歷史的長河中,孔孟思想、老莊思辨、魏晉玄學、宋明風韻等都給世界的文化寶庫留下了獨特而震撼的中國元素。曾經有一段時間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幅戶外顯示屏上,水墨動畫形象的孔子與熙來人往的人群交融在一起,中國與世界、傳統(tǒng)與現代就這樣交匯了。這是鮮明的民族風骨:每個國家都有支撐民族賡續(xù)的精神文化,立于高山之巔、處于大河之源的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文明的演變中也留下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因子。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yè)社會到信息社會,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蕩滌出無與倫比的中華文化。這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儒釋道相結合的中國表述。天下為公、報效祖國,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有容乃大,勤勞勇敢、艱苦奮斗,崇德重義、修身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都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這些思想對今天安邦治國、品德修養(yǎng)、成就事業(yè)等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傳統(tǒng)文化中走來的中華文明,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生成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從宏觀上來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生成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源流。千年的文脈涵養(yǎng)出了泱泱中華,華夏文化曾一度是世界文明的楷模,形成了以儒家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至今在周邊及世界上仍有廣泛影響。這些可貴的文化基因構成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最強大的精神動力、最本真的道德源流、最厚重的價值底蘊。從微觀上來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取向是核心價值觀落地開花的催化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理念衍生出了愛國、敬業(yè)的文化傳統(tǒng);“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鑄就了中華民族誠信的人生堅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造就了中華民族友善的處事風格;從“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的法治理念到商鞅變法的成功實踐都包含著中華民族敬畏法治的原初萌芽,這是我們對國家富強的執(zhí)著追求,對社會文明和諧的孜孜探索。五千年來我們有過猶豫、退縮、彷徨,但對真善美核心價值的追求一路前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頂天而立地,從凡夫俗子到國家英雄,概莫能外。也就有了“曾子殺豬”的千古佳話,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更有了鄭和下西洋的友善壯舉。他們是道德的踐行者、理想的殉道者、社會的先行者,更是無畏的探索者。
二、放眼世界: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是核心價值觀的有益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這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典范:公元前100多年,中國就開始開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珍奇異物競相傳入中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飲食方式和生活方式;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成功實現了中國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遠影響;中國傳統(tǒng)畫法同西方油畫融合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中國寫意油畫。中華文化與外域文化有沖突、矛盾、疑惑、拒絕,但更多的是學習、消化、融合、創(chuàng)新。近代以來,我們驀然發(fā)現世界的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這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發(fā)軔于歐洲的啟蒙運動,連它的倡導者都沒有想到竟然引起如此深刻的社會變革,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帶來了社會制度顛覆性的改變;帶著對民主的向往,共和取代了君主立憲,一時間,自由、平等竟成新風尚,華盛頓順勢而為,選擇了共和,拿破侖的稱帝猶如曇花一現。懷揣富強的追求,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美利堅迅速推動技術層面的革新,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西方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說過,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因此,社會的進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與觀念的進步為其先導。今天,探尋歐美曾經的輝煌依然離不開這些國家思想文化的嬗變史?;厮輾v史,一個脈絡格外清晰,那就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向往是一系列大革命、大變革、大進步的源頭活水。 “我們的事業(yè)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yè)”,“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fā),為我所用?!绷暯娇倳浀闹v話擲地有聲。毋庸置疑,中國與歐美諸國有著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分歧,這不是問題的主要方面,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是善于學習的民族,應該突破地域、國界、意識形態(tài)的界限,勇于吸收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不可否認,在資本主義語境下,昔日美好的詞語逐漸演變?yōu)樯贁等说膶@?,但自由、民主、平等的核心價值觀以暴風驟雨之勢推動著社會諸多領域日新月異的巨變,符合進步的潮流、發(fā)展的趨勢,值得我們吸收借鑒。重要的是我們應吸納其合理性,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共享的自由、民主、平等。
三、展望未來:建設文化強國是核心價值觀的目標指向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從齊魯大地發(fā)出的聲音震撼全國。以七十年前的延安為肇始,中國共產黨人向世界宣示著一種古老而嶄新文化的復興。“延安的城門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毖影?,中國革命的圣地,究竟以一種什么樣的魔力吸引著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兒女?因為在延安進步青年看到了一種嶄新的復興之光,這里沒有了國統(tǒng)區(qū)的黑暗,有的是思想的爭鳴、觀點的碰撞、靈魂的深觸,愉悅中透露著理想,交融中凸顯著祥和,多元中張揚著價值,頃刻間,千姿百態(tài)的文化符號呈現在世人面前。在這背后是共產黨人以“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英雄氣概推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文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激流勇進由此開啟。我們深諳這樣一個歷史規(guī)律:在剛剛走過的20世紀,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世紀的上半葉發(fā)生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為國家之間的軍事競爭定調。在這個世紀的下半葉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fā)為起點,環(huán)顧全球,你追我趕,這是經濟競爭的最好注解。而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主流的21世紀則是文化的競爭,是核心價值觀的競爭,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蘊含著各國最根本的價值理念。我們都信服這樣一個社會事實:上個世紀好萊塢大片、麥當勞薯片、英特爾芯片悄無聲息地走進人類生活,帶來的不僅是遍布全球的利益鏈條,也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如今,《來自星星的你》《紙牌屋》等一系列韓劇、美劇的熱播,不僅傳播著一個國家的生活方式,更傳遞著一個民族核心的價值觀,撒切爾夫人“一個出口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的國家,成不了世界大國”的言語仍刺激刺耳,發(fā)人深省。暗流涌動,面向未來,我們如何回應歷史的期盼、人民的關切、世界的聚焦?復興古老的中華文化,譜寫文化強國的雋永篇章,成為擺在全體國人面前的歷史課題、現實命題、時代考題。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勇于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明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聲落地。兵臨城下,使中華文化強起來必須建設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才能提升全民的精氣神,牢牢掌握住在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主導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焙诵氖羌訌娎硐胄拍罱逃P闹杏行拍?,行事才有方向,只有國民從內心信仰核心價值觀,才會成為自覺的追求、主動的踐履,形成社會主義中國蔚為壯觀的文化圖景。這就需要我們闡述清歷盡艱辛形成的具有濃厚文化積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講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和實踐機制,不斷堅定全體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基礎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如果沒有全民道德底線的支撐,核心價值觀就失去了信仰的根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體認是公民道德建設的最佳著力點,通過持久的努力,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凝聚正能量,為文化強國奠定堅實的道德根基。目標是使中華文化強起來。
核心價值觀轉換成文化成品就是硬實力,轉換成凝聚力和吸引力就是軟實力。一方面要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fā)展活力;另一方面更要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文化產品中,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責任編輯:楚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