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4—0073—01
實行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師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逐漸由教師的獨角戲轉變?yōu)閹熒碾p邊活動。教學手段越來越現(xiàn)代化,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教育細節(jié)不符合新課程理念,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一、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許多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預習,學生往往對課文內(nèi)容失去興趣,致使教學效果不好。因此,教師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景象,接著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鳥的天堂,引發(fā)學生的討論,接下來播放眾鳥紛飛的場景。以上教學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鳥的天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這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要想在有限的40分鐘內(nèi),用最少的精力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就要注重精講和精練。精講表現(xiàn)在: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從上課開始,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2.給予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3.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全班學生交流學習情況。精練表現(xiàn)在:1.教師對作業(yè)量要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針對性??紤]到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yè)量和難易度的不同需求,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yè)。2.要做到作業(yè)在課內(nèi)完成。這樣糾正了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做到講練結合。
三、課堂練習突破重、難點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的設計會直接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本中配有許多練習題,教師應處理好三大關系,使所教的內(nèi)容很好地被學生掌握。1.量與質的關系。練習要有一定的量,但必須保證質量。2.量與難的關系。設計練習必須根據(jù)大綱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3.新與舊的關系。練習設計要新舊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復習舊知識。
四、注意教學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實施下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師生的合作交流方式十分靈活,學生表現(xiàn)個性和差異的機會多,具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甘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充分激發(fā)和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必須摒棄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多動手、多上講臺,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
五、探究教法、學法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是說,教學的法則、規(guī)律是比較穩(wěn)定的,而教學的具體方法是變化不定的,一個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每個教師的個性、氣質、素養(yǎng)和專長等不同,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的風格就不同。一種好的教法未必適合每個教師,這也是有些教師模仿別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提高課堂效率。以《豐碑》為例,如果以學習描寫人物外貌為教學目的,則可以軍需處長的外貌描寫為范例,對學生進行肖像描寫訓練;如果以學習對比手法為教學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寫的幾組對比進行講讀分析。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多嘗試一些教育教學方法,多研究教育教學對象的需求,學會調控應變,善于總結、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