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娟 王立華
心理護理干預對傳染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效果觀察
孫桂娟 王立華
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傳染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效果。方法66例存在負性情緒的傳染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每組33例。對照組病患采取常規(guī)護理, 干預組病患在其基礎之上采取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干預組病患的抑郁、焦慮評分下降度及患者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 心理護理效果優(yōu)良,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科學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消除傳染病患者的負性情緒, 降低其抑郁、焦慮的程度, 促進疾病恢復。
心理護理;傳染??;負性情緒
傳染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患有此疾病的病患心理負擔較重, 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不安等負面情緒[1]。為了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效果, 本文選取了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6例存在負性情緒的傳染病患者, 對其進行觀察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6例存在負性情緒的傳染病患者, 其中男43例, 女23例,年齡22~78歲, 平均年齡(53.6±1.2)歲。疾病種類分別為:結核病32例, 肝炎23例, 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負性情緒。將66例患者隨機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33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 具體為:如入院護理常規(guī)、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等, 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傳染病知識健康宣教[2]。對干預組病患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為:①創(chuàng)設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耐心進行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 首先需對其病歷資料進行詳細了解, 并通過詢問方式掌握患者的基本狀況,之后依照其性格特點, 積極為患者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 從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認可、信任度。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 護理人員首先應將同病房病友的病情及注意事項耐心、具體地向患者講解, 從而消除其害怕遭受其他病患傳染的恐懼心理。與此同時, 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傳染病知識的健康宣教活動, 著重關注預防及隔離工作, 向患者說明配合治療的重要意義, 以此增強其后期治療的配合度。②針對負性情緒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于傳染病患者住院期間因疾病等多種因素產(chǎn)生的負性情緒, 如抑郁、煩悶等。護理人員首先應將患者自身的病情發(fā)展告知患者, 并積極引導其盡可能地向往一些優(yōu)良的治療效果, 以此增強其治療信心。積極運用一些鼓勵式的話語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及撫慰。對于存在急躁、焦慮負性情緒的患者, 應對其負面情緒產(chǎn)生源頭進行分析, 繼而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大部分患者出現(xiàn)焦慮、易怒情緒的原因多為害怕將疾病傳染給家人[3]。針對此類問題, 護理人員應積極向病患家屬進行疾病知識講解教育, 將其存在的恐懼傳染情緒減少、消除。同時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 減輕其不愿面對家人的排斥情緒。③增強恢復患者社會適應度。傳染病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影響, 在心理上存在悲觀、消極的不良情緒[4]。同時, 對于社會存在著逃避心理。常規(guī)的治療通常是運用藥物、營養(yǎng)支持、充分休養(yǎng)等方式對患者疾病進行治療, 在心理情緒、社會功能等方面的關注度較低。針對此種情況, 護理人員應積極鼓勵患者進行適當?shù)南麓策\用及鍛煉, 參與一些能夠做到的活動, 為其病情痊愈后重新回歸社會提供幫助。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評分及服務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焦慮、抑郁狀態(tài)評分, 在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前, 對照組及干預組病患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66.23±10.21)分及(66.32±12.27)分;干預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分別為(66.59±11.36)分及(66.53±13.52)分。而在實施了護理干預之后, 對照組病患的焦慮、抑郁評分為(59.26±10.21)分及(60.36±12.13)分;干預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分別為(51.05±10.03)分和(55.01±10.26)分。由此可見,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較護理前均得到了改善, 且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狀況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 對照組患者中, 滿意30例, 不滿意3例, 護理滿意率為90.91%;干預組患者中, 滿意32例, 不滿意1例, 護理滿意率為96.97%。
患有傳染病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 加上對治療后的效果無法預測, 難免會存在一些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 且多表現(xiàn)為消極、悲觀。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暴躁等情緒, 極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5]。有部分患者過分擔憂將疾病傳染給親朋好友, 也害怕面對其歧視, 因此存在著抑郁、不安等負性情緒。由于病癥影響, 大部分傳染病患者對于外界信息的敏感度極高, 因此對于護理人員的日常行為、語言極為敏感, 輕生念頭較易產(chǎn)生。所以, 對傳染病患者采取科學的心理干預極為必要。對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預,能夠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與幫助, 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增強其治療配合度。與此同時還可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有效緩解, 促進其病情的痊愈。另外,在心理干預實施中, 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及自身素質(zhì)得以提升, 能夠為患者帶去更為優(yōu)質(zhì)的服務, 從而有效避免醫(yī)療糾紛發(fā)生。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 采取心理干預的干預組患者, 其焦慮、抑郁改善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且護理滿意度也高出對照組約7%。
綜上所述, 在治療傳染病患者病癥的同時消除患者心理負性情緒, 從而降低其抑郁、焦慮的程度, 促進疾病恢復,以獲取到最佳的護理效果[6]。
[1]馬靜雯, 楊虹, 馬秀芳, 等. 傳染科患者的心理與心理護理.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1):150.
[2]馮新霞. 淺議傳染病患者的心理護理. 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4(2):241.
[3]李偉麗. 心理護理在傳染病患者中的運用. 工企醫(yī)刊,2013,26(4):294-295.
[4]王慧, 王亞鳳, 張識博, 等.30例慢性傳染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及護理體會.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16):195-196.
[5]沈霞. 傳染科急性危重患者的心理護理.醫(yī)學信息,2013(17):204.
[6]劉開燕. 心理護理干預對15例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14):1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66
2014-11-03]
163461 大慶市第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