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群體之一,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本文從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方面,闡述了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中,使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并逐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和行為準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踐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1]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盵2]以上的表述,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這一定位,表明了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工作的重視。因此,當前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責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而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所以高校要有效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一、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是全社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需要。
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內容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維系國家統(tǒng)一穩(wěn)定的精神紐帶,凝聚人民共同奮斗的強大力量,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一個沒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核心價值觀的民族是一個迷茫的民族、一個沒有精神力量支持的民族、一個沒有信仰沒有希望的民族。在新時期,中華民族更加需要在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普遍認同下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向前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鮮明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用什么樣的精神旗幟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開拓前進、中華民族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問題,它以其巨大的理論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為當代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反映了全體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的靈魂。在當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對于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tǒng)一思想、堅定信念、團結一致,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既然是全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就要求全社會各族人民普遍認同,這就需要國家和社會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全面的宣傳教育,讓其深入人心并踐行之。而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者和傳承者,那就必須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者。所以,高校就承擔著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和教育的重要責任。率先在當代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并轉化為大學生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踐行,必將引領整個社會的價值認同,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確立。
2.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從社會發(fā)展進程來看,大學生歷來是最關心關注國家前途命運的社會群體之一,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和踐行,將對國家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新舊體制產生沖突,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現實發(fā)生碰撞,西方社會思潮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帶來影響和沖擊,使人們置身于傳統(tǒng)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主流與非主流的價值思想交鋒中,從而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的變革,過去單一的社會價值觀開始為不同形態(tài)的價值觀所取代,這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方面的認知勢必產生一定影響。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其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是非判斷能力有一定限制,很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這種多元化價值觀下,大學生的價值標準出現迷茫和混亂,使大學生的價值觀由追求精神上的崇高轉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從重義輕利到義利并重甚至重利輕義,從講求奉獻到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普遍缺乏對民族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理想和遠大的目標。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這樣的群體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社會的發(fā)展令人擔憂。所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就有必要性和緊迫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它為當代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yǎng)、錘煉優(yōu)良品德、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發(fā)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途徑。所以必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導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的健康發(fā)展,使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擁護,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利用多種途徑和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1.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課堂中
十八大強調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課堂教育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陣地,要充分發(fā)揮好其作用。課堂教育分為兩個渠道,一是思想政治課,二是其它課程,包括其它公共課和專業(yè)課。
首先,思想政治課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負著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教育的重要職責,所以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學校重要工作來抓,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定位,發(fā)揮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直接傳播和教育作用。應力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體現到課程設置各領域,貫穿于教材建設各環(huán)節(jié),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中,使其深入頭腦,扎根人心,真正為大學生所掌握、所認同,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我們學院思想政治課開設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兩門課程,承擔著以下教育任務。其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著重講授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使大學生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其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這兩門課程中,所以思政課教師要充分把握好這兩個課堂,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方向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確立振興中華的理想信念,做個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面臨一種困境,學生缺乏對這門課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高職院校的學生。究其原因,有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與自己的專業(yè)毫無聯系,學之有何用;有些學生認為這門課理論性太強,空洞,不感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在學校里得過且過混日子,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學不學無所謂。所以從事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者責任重大。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要做到兩點,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做好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價值觀教育是“心”對“心”的教育,只有當大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去認同并踐行,他們才會更好地熱愛自己的祖國,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打破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教師可結合本校現有的教學條件及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特征、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研究在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靈活地運用讓學生讀原著、看歷史文獻視頻、焦點、熱點問題的討論來豐富課堂教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組織學生到實地參觀調研、進行社會實踐,還可結合實踐活動寫調查報告、讀書心得、小論文等,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內在動力,促進大學生自覺學習、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于大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和信念。三是在教學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學生思想深層次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種新問題、新挑戰(zhàn)層出不窮,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尤其是那些矛盾集中、影響廣泛的重大問題,深刻困擾著大學生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敢于面對現實,不回避矛盾和問題,在講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力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現實提出的社會熱點問題給予科學的分析和說明,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解決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才能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說服大學生、武裝大學生。
其次,注重在專業(yè)課教學中中滲透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除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外,其他各科教師也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本課程、本專業(yè)的特點,自覺將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到知識傳授、技能指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各門課程教育教學的育人功能,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成長不可分離的,在這種顯性與隱性教育影響下,接受并自覺踐行之。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校園文化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有益延伸,是一種包括意識形態(tài)、科學文化、人文環(huán)境、娛樂健身等在內的復合文化,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tài)指向,具有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凝聚人心、激勵斗志等功能。[3]122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宣傳和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載體。與思政課堂相比,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更生動,更具傳播力。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并利用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陣地的功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運用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舉辦人文社科講座、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校園廣播、宣傳欄、標語以及校報???,將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到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建設過程當中,營造一種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激發(fā)學生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中去。
3.開展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道德實踐活動
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認同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情感方面,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大學生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到知行統(tǒng)一。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需要把理論灌輸、文化宣傳與具體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當代大學生的內心信念,外化為個體的實踐行動。我院具體的實踐活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每周一安排一個系舉行升旗儀式,并在國旗下演講。演講的主題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大內容,突出愛國主義、中國精神、共同理想及榮辱觀的教育。通過這種形式,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思想上認知并加深理解。
二是每學期全院范圍或各系舉行詩歌朗誦會、歌詠比賽、演講和知識競賽等活動,進一步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近期,我院各系相繼舉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我成長”、“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演講比賽;“五四”青年節(jié)黨史知識競賽。通過這些學生喜愛的形式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易于學生在情感上認同并接受。
三是在全院范圍掀起向榜樣學習的熱潮。榜樣的力量如同一面旗幟,照耀著身邊的人;榜樣的事跡如同一股清泉,深入人心,感動著每一個人,激勵著每一個人。我院經常在全院宣傳榜樣事跡,使學生了解榜樣,學習榜樣。如我院為了鼓勵學生珍惜生命、砥礪意志、頑強拼搏、奮發(fā)有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國家和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發(fā)出向劉大銘同學學習的倡議書,號召同學們向劉大銘同學學習;不定期地推出“向最美畢業(yè)生李成環(huán)學習”的活動,號召同學們向李成環(huán)學習。這些活動在學生中都產生了積極的正面影響。
四是在學院大學生中樹立先進典型,引領學院新風尚。先進典型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秀代表。因此,我院為在青年學生中樹立先進典型,鼓勵青年學生奮發(fā)成才,在全院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學生奮發(fā)有為、全面成才,每年都要評選出武威職業(yè)學院“十佳優(yōu)秀青年學生”,使這些先進典型的事跡影響感染身邊的同學,引領社會道德風尚,使每一個人都做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負、敢擔當的青年大學生。
五是在節(jié)假日和假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因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長才干、磨煉自身意志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始終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性。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能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北京.2011年10月18日
[2]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2012年11月8日
[3]徐萍.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張麗娟(1967.07—),女,漢族,1989年畢業(yè)于張掖師范??茖W校,現在武威職業(yè)學院基礎部任思想政治課教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