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從征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300)
消化內科中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
趙從征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300)
目的 探討消化內科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年齡、反流癥狀和食管糜爛程度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回顧性方法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糜爛性食管炎Ⅱ級以上的有160例,其中男108例(67.5%),女52例(32.5%),經(jīng)統(tǒng)計學方法男女間重度食管炎的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60例重度食管炎在患者年齡組的分布為:<41歲組僅28例(占17.5%)、41~60歲組有53例(占33.125%)、61~86歲有79例(占49.375%),三組間重度食管炎的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食管炎中有燒灼感僅34例(21.25%),<41歲組6例僅占3.75%,燒灼感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均為重度,41~60歲9例組占5.62%,燒灼感癥狀程度評分在重度以下的3例,重度的6例,>61歲組19例占11.88%,燒灼感癥狀程度評分均在2分以下,兩組間比較,顯示燒灼感癥狀及程度隨年齡增加發(fā)生率逐漸減少(P<0.05);重度食管炎中有燒灼感僅34例(21.25%),有反酸癥狀的77例(48.125%),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組間胸痛、反酸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糜爛性食管炎Ⅱ級以上患者中男性中發(fā)生較女性中的高,其發(fā)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燒灼感癥狀及程度隨年齡增加發(fā)生率逐漸減少,胸痛、反酸程度與年齡無關,為GERD的臨床研究提供依據(jù)。
胃食管反流?。荒挲g;反流癥狀;食管糜爛程度;臨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ERD)是指胃或胃十二指腸內的物質反流進入食管,引起食管不適或糜爛、潰瘍等現(xiàn)象的一種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較長、易復發(fā)等特點,主要癥狀有燒灼感、反酸和胸痛。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工作壓力的加大,GERD在我國發(fā)病率日趨增加。本文就GERD患者的年齡、反流癥狀和食管糜爛程度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為GERD的臨床研究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內科20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1333例、女667例;年齡19~86歲、平均(44.9±11.5)歲;病程9 d~2年;19~40歲(287例)、41~60歲(1112例)、61~86歲(601例)三組。各年齡組性別構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所制訂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的診斷標準[1],均有不同程度的燒灼感/反酸、燒灼感、胸痛等癥狀,且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
1.3 食管糜爛程度的評估標準:根據(jù)1999年國家評價內鏡反流性食管炎制定的標準對食管糜爛程度進行評估,將內鏡食管薪膜表現(xiàn)分為0、Ⅰ、Ⅱ、Ⅲ級,在Ⅱ級以上的為重度食管炎。
1.4 GERD癥狀的評分標準:根據(jù)燒灼感、反酸和胸痛的明顯程度對GERD癥狀進行評估。需經(jīng)醫(yī)師提醒患者才能感覺有燒灼感、反酸和胸痛等癥狀為輕度;不經(jīng)提醒患者就能感覺到有GERD癥狀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為中度;患者明顯能感覺到有GERD癥狀,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重度。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不同年齡組的食管糜爛程度、燒灼感的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2000例GERD患者中,食管糜爛程度在Ⅱ級以上的有160例,占8%,其中男108例(67.5%),女52例(32.5%),統(tǒng)計結果表明食管糜爛在男性中發(fā)生顯著較女性中的高(P<0.01)。
160例重度食管炎在患者年齡組的分布為:<41歲組28例(17.5%)、41~60歲組53例(33.125%)、61~86歲79例(49.375%),三組間重度食管炎的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食管糜爛的發(fā)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重度食管炎中有燒灼感僅34例(21.25%),<41歲組6例(3.75%),燒灼感癥狀均為重度,41~60歲9例(5.62%),燒灼感癥狀程度評分在重度以下的3例,重度的6例;61~86歲組19例(11.88%),燒灼感癥狀程度評分均在重度以下,統(tǒng)計結果表明燒灼感癥狀及程度隨年齡增加發(fā)生率逐漸減少(P<0.05)。
重度食管炎有反酸癥狀的77例(48.125%),<41歲、41~60歲、>61歲組各占31.18%、35.06%和33.76%,;有胸痛40例(25%),<41歲、41~60歲、>61歲組各占32.5%、37.5%和30%,不同年齡組間胸痛、反酸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GERD主要是因為胃腸道運動障礙和食管下括約肌張力損傷導致的,最終會使得胃內酸性物質反流進入到食管里而導致的不適癥狀和糜爛、潰瘍等組織損傷[2]。GERD可分兩種類型:食管黏膜無明顯損傷的為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有明顯組織損傷的稱反流性食管炎,其中后者是GERD較為嚴重的狀態(tài)。本文研究表明糜爛性食管炎Ⅱ級以上患者中男性中發(fā)生較女性中的高,其發(fā)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燒灼感癥狀及程度隨年齡增加發(fā)生率逐漸減少,胸痛、反酸程度與年齡無關,為GERD的臨床研究提供依據(jù)。臨床上GERD患者經(jīng)過具有抑酸和抗反流的藥物治療即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服用藥物是通過減輕癥狀,促進黏膜炎癥恢復、治療并發(fā)癥、預防復發(fā)發(fā)揮作用的。在藥物治療效果差時患者需要內鏡或外科介入措施,這是使賁門口變緊的辦法,但部分患者也需要藥物繼續(xù)維持治療。患者在改變生活方式上防止GERD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飲食要少量多餐,避免飲用含氣或酸性飲料,餐后適當運動等。
[1] 陳文樹,付向寧,徐澄澄,等.管狀胃對食管癌手術后胃食管反流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0(5):593-596.
[2] 張婷,江米足.兒童胃食管反流的食管外癥狀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5):391-395.
R57
B
1671-8194(2015)13-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