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利 孟美芬 袁慧云 朱旭紅 劉麗紅 楊艷艷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燒傷科,云南 昆明 650101)
循證護理在老年燒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孫林利 孟美芬 袁慧云 朱旭紅 劉麗紅 楊艷艷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燒傷科,云南 昆明 650101)
目的 研究循證護理在老年燒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探討更好的教學方法。方法 通過將本院燒傷科實習的57位應屆畢業(yè)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教學法,實驗組采用EBN教學法;比較兩組護生出科前的綜合考核成績、實驗組護生對EBN教學法教學前后效果評價及住院老年燒傷患者對兩組護生的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護生綜合考核成績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大多數護生對EBN教學法持肯定態(tài)度;此外,住院老年燒傷患者對實驗組護生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EBN教學法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及綜合實踐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護患和諧。
循證護理;護理教學;研究
循證護理(EBN)又稱實證護理,即護理人員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結合護士的專業(yè)技能和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意愿,三者結合,制訂出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其核心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tǒng)護理向以問題為基礎的循證實踐模式轉變[1]。隨著醫(yī)療技術和護理理念的不斷進步,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向現代循證護理模式轉變是現代護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傳統(tǒng)的護理教學法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護理的需求,為了培養(yǎng)護生的循證護理能力,我們將EBN應用于老年燒傷護理教學中,并與傳統(tǒng)護理教學法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①選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燒傷科實習的所有應屆畢業(yè)護生為研究對象,將在此期間進入科室的每批護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28人,對照組29人。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學歷、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②選取在此期間住院的47例老年燒傷患者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60~72歲,燒傷面積(三度九分法)10%~53%,深度為Ⅱ~Ⅲ度燒傷。
表2 實驗組護生教學前后對EBN教學方法的評價[n(%)]
表3 患者對兩組護生滿意度評價[n(%)]
1.2 EBN教學法:以老年燒傷患者疾病特點為中心,利用實習小講課,臨床護理操作及病案討論等進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組采用EBN教學法,具體包括:①循證教學前先對實驗組護生進行EBN教學法了解情況調查;②系統(tǒng)學習EBN相關知識3~4學時,讓護生對EBN有初步的了解;③進行案例學習,引導學生運用EBN的理念指導臨床實踐,包括由帶教老師根據老年燒傷患者疾病的特點提出臨床問題;臨床帶教老師根據循證問題指導護生通過查閱文獻、期刊、網上檢索、專家咨詢等方式找到循證支持;在獲得循證支持的基礎上,將最佳證據與專業(yè)技能、臨床經驗及患者的個性需求相結合,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及措施,從而指導臨床護理實踐。
1.3 教學效果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患者滿意度、護生對EBN教學滿意度。實習結束后對護生進行綜合技能考核,比較兩組護生綜合考核成績的優(yōu)良率,考核成績以滿分100分計算,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65~79分為中,<65分為差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及時評價教學效果和護生對EBN教學的滿意度。考核成績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成績比較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理論與操作成績考核比較:實驗組護生綜合考核成績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大多數護生對EBN教學法持肯定態(tài)度,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綜合技能考核優(yōu)良率比較
2.2 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護生發(fā)放EBN教學滿意度調查表,通過比較EBN教學前后護生對EBN教學法的了解及評價,進一步評價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共分10個項目,每項均采用3級評定,即同意、不清楚、不同意。結果顯示,在進行EBN教學前護生對循證護理了解較少,對其教學方法大多持不確定態(tài)度,而教學后大多數護生對EBN教學法持肯定態(tài)度,護生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具體見表2。
2.3 患者對護生的評價:實習結束后向在此期間住院的共47例老年燒傷患者發(fā)放調查問卷,及時反饋患者對兩組學生的滿意度情況,客觀評價EBN教學法對臨床護理工作的影響。調查問卷共分7個項目,每項均采用3級評定,即滿意、一般、不滿意。結果顯示,患者對實驗組護生綜合評價滿意度較高,兩組比較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3。
EBN教學法引導護生進行探討式學習,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及現代化,為護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尋找循證支持的過程中,對大量文獻及相關資料的收集能有效拓展其知識面。
在學習過程中,護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在分析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其循證思維能力;此外,護生能充分利用獲取的豐富知識指導臨床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團隊協(xié)作,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臨床實踐及團隊合作能力[3]。
在EBN教學過程中,護生與患者接觸較頻繁,護生能及時發(fā)現患者潛在的護理問題,并尋找循證支持為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有效的護患溝通;患者對護生的態(tài)度由“不信任”轉為“信任”,這不僅有利于臨床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提高了護理質量。
[1] 張麗英.循證護理模式在產科臨床帶教中的運用[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32(4):633.
[2] 何靜,李幼平,張璐姣,等.護理本科教育中引入循證護理理念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之我見[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6(1): 151-153.
[3] 武化云,李娟,吳子敬,等.循證護理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武警醫(yī)學,2009,20(1):86-88.
R47
B
1671-8194(2015)13-02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