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南 張啟翔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
?
園林植物拉丁學名記憶法探究
于曉南 張啟翔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
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園林植物拉丁學名是對園林、風景園林、觀賞園藝等專業(yè)學生開展專業(yè)學習的基本要求,由于缺少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學習園林植物拉丁學名的效果差,甚至產(chǎn)生抵觸記憶的問題。通過對植物拉丁學名重要性的論述,分析了掌握植物拉丁學名的技巧,系統(tǒng)歸納出幾種可行的記憶方法,即理解記憶法、形象記憶法、歸納記憶法、讀音記憶法、英意記憶法、詞根詞綴記憶法等,并結(jié)合實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園林植物;拉丁學名;記憶法
拉丁語以其明確的詞義、嚴密的結(jié)構(gòu)及其本身的中立性,被廣泛地應(yīng)用于諸多學科中,起著工具性的作用。植物拉丁學名的認知與讀寫是從事園林相關(guān)專業(yè)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與英語、日語等其他語言相比,學生普遍認為拉丁語更難學、難懂,存在畏難情緒,即使學習也多為應(yīng)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并沒有理解其中的意思,掌握的詞匯量也很有限。為了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學習植物拉丁學名的積極性,筆者就掌握植物拉丁學名的重要性、學習植物拉丁學名的關(guān)鍵點及記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唯一性
在植物學界,由于植物種類繁多,叫法不一,所以經(jīng)常發(fā)生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混亂現(xiàn)象,如中文名為“夜來香”“望春花”“冬青”的常常對應(yīng)多種植物。為了科學上交流和生產(chǎn)利用上的方便,統(tǒng)一名稱非常必要。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53年發(fā)表了《植物志種》,確定了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雙名法”作為植物的學名[1],對各國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并為全世界所接受。拉丁語詞匯的唯一性和準確性,使得用拉丁詞匯命名的植物名稱不但更準確、唯一,而且單詞表意明確[2],避免了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二)世界性
植物拉丁學名的使用,使跨國界、跨地區(qū)的學術(shù)交流成為可能,加快了世界性的植物合作研究。當今世界國際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廣泛,種苗公司、園林公司在生產(chǎn)、銷售、應(yīng)用等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專業(yè)人員熟知植物產(chǎn)品的拉丁學名,使運作更加專業(yè)和高效。因此,熟知和掌握植物拉丁學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三)信息多樣性
以雙名法命名的植物拉丁學名包含了豐富的植物信息。例如,可從屬名推測一種不認識植物的特征。大戟屬(Euphorbia)植物多汁且汁液具有一定的毒性,遇到該屬的植物一定要小心操作;霞草屬(Gyposophila)植物多喜堿性土壤,栽種時要滿足其生態(tài)習性。再如,從種加詞可以推測該植物的某些特性。sinensis表示原產(chǎn)中國,officinalis表示具有藥用價值,albus表示白色的花或果等等。
(四)中立性
拉丁語不是現(xiàn)代語言,而是定型的“死”的語言?,F(xiàn)今除梵蒂岡外,已沒有一個國家再用拉丁語作為官方語言[3]。因此,使用拉丁語為植物命名無民族偏見,而且拉丁語很少隨時代而變革,在科學用語上不會發(fā)生混亂和誤解,這是現(xiàn)今科學界廣為采用的原因之一。
拉丁文對于普通人來說非常陌生。究其原因,一是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從未接觸過;二是現(xiàn)實生活用不到它;三是它的詞匯意思人們幾乎無從知曉。所以,對多數(shù)人來說,背誦植物拉丁學名是一件非常被動的事,常感到無從下手。雖然有些人很早就被要求背誦植物拉丁學名,但記憶效果很差,因為存在無語境、無使用環(huán)境、不了解詞義和心理抵觸等學習障礙,且拉丁語的學習及視聽條件無法與英語、日語等外語相比。久而久之,記憶植物拉丁學名成了學生學習中最難的一件事。加之這方面的工具書、參考資料較少,無疑更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但記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訓練能力的過程,若方法恰當,則受益終身。
(一)理解記憶法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定,以“雙名法”作為植物學名的命名法?!半p名法”規(guī)定用兩個拉丁詞或拉丁化的詞作為植物的學名,也就是一個植物學名由屬名(多為名詞)+種名(多為形容詞)組成。其中屬名第一個字母應(yīng)大寫。而完整的學名,還要求在雙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縮寫。理解并掌握植物拉丁學名構(gòu)成中的屬名和種加詞的含義,對記憶植物拉丁學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從拉丁學名中就可以知曉植物的某些特點或習性等。如表示顏色的種加詞,albus(白色的),被用于白蘭花(Micheliaalba)、紅瑞木(Cornusalba)、銀白楊(Populusalba)、桑(Morusalba)等觀賞植物的命名上;表示產(chǎn)地的常見種加詞有orientalis(東方的),pekinensis(北京的),chinensis、sinensis、sinica則都表示中國的,相關(guān)的種類有側(cè)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圓柏(Sabinachinensis)、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皂莢(Gleditsiasinensis)、紫藤(Wisteriasinensis)、黃楊(Buxussinica)、太平花(Philadelphuspekinensis);表示植物葉形的種加詞revoluta(反卷的),用于蘇鐵(Cycasrevoluta),因為它長出的新葉都是反卷狀的;銀杏(Ginkgobiloba)葉片先端二裂的特征也被用于種名上,即biloba(二裂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葉片披針形(lanceolata);李(Prunussalicina)的葉片像柳葉(salicina);表示開花早或花先葉開放的詞有denudata、praecox,如玉蘭(Magnoliadenudata)、蠟梅(Chimonanthuspraecox);表示植物體有絨毛的詞tomentosa,用于毛白楊(Populustomentosa)、毛櫻桃(Prunustomentosa);梧桐(Firmianasimplex)因為分枝簡單,用simplex(單一的)命名。
(二)形象記憶法
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和學習背景,拉丁語的記憶與其他語言相比顯得尤為困難。單純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收效甚微,還容易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負面情緒。形象記憶法是指學習者以名稱對應(yīng)植物的實物或照片,將拉丁文單詞轉(zhuǎn)換為圖像,使拉丁文單詞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被理解和掌握。圖文對照可以充分調(diào)動人腦的左、右半球協(xié)調(diào)運作,使單詞能更長久地儲存于學習者的大腦中,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形象記憶法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它鼓勵學習者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力的開發(fā)和利用,這種無羈絆的學習方法更能使學習者易于享受到成就感,繼而增強學習動力,提高自信心。形象記憶方法,要求學生必須多參加實踐,經(jīng)常到戶外觀察、辨認植物,或通過權(quán)威的圖片庫、數(shù)據(jù)庫(如中國植物圖片庫PPBC、中國數(shù)字植物標本館CNH)進行植物認知。只有豐富了對該物種的感性認識,才能將抽象的學名與鮮活的實物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影像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強化記憶。
(三)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法,就是把要記憶的內(nèi)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后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nèi)容及其屬性。這是記憶上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植物拉丁學名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詞反復出現(xiàn),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歸納記憶。
1.按屬歸納記憶
同一屬的植物都具有相同的屬名,記住了屬名,也就相當于記住了一大類植物,對今后植物的識別和應(yīng)用都大有裨益。如園林中常見的油松(Pinustabuliformis)、馬尾松(Pinusmassoniana)、華山松(Pinusarmandii)、白皮松(Pinusbungeana),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屬名Pinus(松屬)。金銀花(Lonicerajaponica)、金銀木(Loniceramaackii)都隸屬于Lonicera(忍冬屬)等。
2.按相同種加詞歸納記憶
如japonica(日本的)這個表示產(chǎn)地的種加詞在植物學名中被廣泛使用,園林中常見的山茶(Camelliajaponica)、棣棠(Kerriajaponica)、郁李(Prunusjaponica)、山皂莢(Gleditsiajaponica)、國槐(Sophorajaponica)、金銀花(Lonicerajaponica)等都無一例外地用了同一個種加詞;又如mandshurica(滿洲里)一詞,在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毛榛(Corylusmandshurica)、糠椴(Tiliamandshurica)、東北連翹(Forsythia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暴馬丁香(Syringareticulatavar.Mandshurica)等我國東北地區(qū)原產(chǎn)的植物資源中,被反復使用。再如serrulata表示“有鋸齒的”,被用在石楠(Photiniaserrulata)、櫻花(Prunusserrulata)這些葉片具有尖銳、顯著鋸齒的物種上[4]。如果平時注意歸納和積累,把這些相同或相近的詞匯放在一起,可以減少記憶負擔,提高記憶速度和準確度。
(四)讀音記憶法
拉丁語與英語都是一種以表音為主要特征的字母文字,因此與英語學習有相類似的記憶方法。即根據(jù)字母讀音進行記憶,且多數(shù)單詞的書寫和拼讀是一致的。所以,讀音記憶法也是記憶植物拉丁學名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讀音記憶法的前提是要能夠?qū)⒅参锢W名正確、勇敢地讀出來。教師一方面要教授學生正確的拉丁字母和單詞的讀音,還要幫助學生總結(jié)發(fā)音規(guī)律,同時鼓勵學生多聽、多讀,遇到不正確的讀音要及時糾正。教師還可采取聽、讀、寫相結(jié)合的方式,反復練習,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熟悉了發(fā)音規(guī)律,記憶時就不需要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去機械地背誦,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而且記憶時間持久。
(五)英意記憶法
由于英語的很多詞匯來源于拉丁語,所以在植物拉丁學名中很多詞匯看上去和英語單詞非常相似,這對于具有一定英語基礎(chǔ)的人來說,大大降低了記憶的難度。比如圓錐八仙花(Hydrangeapaniculata)中的paniculated英文意思是“圓錐花的”;小葉楊(Populussimonii)中simonii也與英文的small很像,表示葉子較小的意思;楊屬的拉丁名為Populus,與英文的Popular(普遍的)非常相似,可以聯(lián)想到楊樹是北方的鄉(xiāng)土樹種,從而方便記憶。再比如Pinus(松屬),與英文單詞Pin(針)很相似,可以聯(lián)想到松樹的葉子多為針形。運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記憶效果,還能提高記憶的趣味性。
(六)詞根詞綴記憶法
詞根詞綴記憶法是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詞根、詞綴歸納到一起記憶。如Larix(落葉松屬)和Pseudolarix(金錢松屬),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一個Pseu-的前綴,其含義為“假的”,因為二者在親緣關(guān)系上很近,形態(tài)上的相似性非常多。前綴和后綴,一般都有非常明確的意思,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記住單詞。常見的前綴有macro-大的,micro-小的,parvi-小的;后綴有-phyllus(phylla)葉的,-oides象、相似,-carpa果的,-florus(flora)花的。
記憶并掌握植物的拉丁學名,是一項有難度卻又十分必須的工作,對加速國際交流溝通、促進中國園林事業(yè)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均具有重要意義[5]。隨著綠化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植物拉丁學名的使用已被明確寫入《DB11/T211-2003城市園林綠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的規(guī)范中,“使用苗木的樹種(品種)應(yīng)有標牌,標明種類(中文植物名稱與拉丁學名)、規(guī)格、數(shù)量和質(zhì)量?!笨梢?,掌握植物拉丁學名是從事園林、景觀、園藝等行業(yè)人員必備的基本條件。同時,隨著新樹種、新花卉的不斷涌現(xiàn),需要掌握的植物拉丁學名也會越來越多。因此,學習者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和復習,鞏固舊知識,聯(lián)系新知識,才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10-30.
[2] 高麗.拉丁語對醫(yī)學英語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8,7(8):832-834.
[3] 李錢魚.常見植物拉丁學名及其釋義[J].技術(shù)與市場,2007,8(2):53-54.
[4] 方文培.拉丁文植物學名詞及術(shù)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30.
[5] 宗淑萍.栽培植物拉丁學名及品質(zhì)名的規(guī)范表述[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13,13(3):382-385.
(責任編輯 王 偉)
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改項目“園林植物拉丁學名教學法與記憶法研究”,項目編號BJFU2014 JG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