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麗
內蒙古錫盟蘇尼特右旗綜合高級中學
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
武曉麗
內蒙古錫盟蘇尼特右旗綜合高級中學
在有限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講活歷史,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率提高,這是高中歷史教師都在關注的課題。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論述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值得初入教壇者參考、借鑒。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高效率;策略
大家有目共睹:課堂是師生合作互動,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陣地。要想在有限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講活歷史,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率提高,絕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需要師生緊密合作,講究策略。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對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試作探討,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只有對教材爛熟于心,才能做到運用自如。因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備熟教材。
首先,要關注教材的整體性。備課時,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將每一節(jié)課都置于整個歷史卷中去對待,明確、詳盡地掌握歷史的階段特征。講課時,要不吝言辭、不厭其煩地向學生講述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性和對比性,使學生加深印象,便于記憶。
其次,要將教材生動化。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比較籠統(tǒng),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因而,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對教材中的一些生澀難懂的內容進行充實,使之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這樣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結構嚴謹,學生才能產出學習興趣;課堂結構松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可見,嚴謹?shù)恼n堂結構是一堂歷史課獲得成功、取得高效的重要因素。
首先,課堂氣氛要“嚴”“活”相濟。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掌握高超的課堂氣氛控制能力,做到課堂氣氛既嚴肅又活潑,既緊張又輕松。要“嚴”“活”相濟,即嚴中有活,活中有嚴;嚴而不呆,活而不亂,使學生從生動有趣的歷史事件中獲取新知。
其次,培養(yǎng)能力要與思想教育和傳授知識有機結合。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了解歷史史實,而且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比較、概括、歸納、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確定課堂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高度出發(fā),綜合運用巧設障礙、擴充延伸、誘導爭論、變換角度等教學方法,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獨立性、廣闊性、批判性和靈活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想素質、知識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再次,設疑要難易適度。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多制作、運用一些設問句、反問句來設疑,促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活躍狀態(tài)。教師的設疑要兼具深刻性和啟發(fā)性,但不要過于深奧,深奧則學生無從下手。也不要過于簡單,簡單則激不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要難易適度,使個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通,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笨梢娬n堂語言對教學效果起著關鍵性作用。所以,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努力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自己具備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學生才會喜歡聽你的課。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既精通歷史知識,又有廣博的其他專業(yè)知識,在此基礎上下苦功夫鉆研語言藝術,才能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如果教師孤陋寡聞、知識貧乏,單純去鉆研語言藝術,則永遠也不可能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說出驚人之語。
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盡快轉變教育觀念,實現(xiàn)角色轉換,由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生學習過程的謀劃者、組織者、參與者。高中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在突出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靈活地發(fā)揮自身的主導性。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融為一體,共同參與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張揚,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眾所周知,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高中歷史教材中,每一課都有“課前提示”,它能很好地導入新課。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合理地發(fā)揮“課前提示”的作用,把“課前提示”分設成一個個小問題,邊講邊設問,引導學生積極去思考探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xù)增強,課堂效率穩(wěn)步提升。
我們都知道,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實踐性、主體性、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是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各種活動能拓寬學生接觸人生,接觸社會,吸收信息的空間,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做事,學會創(chuàng)造。課外活動要求手腦并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充分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好歷史的興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師生合作互動,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陣地。要想在有限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講活歷史,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率提高,從教者必須做到:熟練地把握教材,從容自知地運用教材;嚴格地控制教學節(jié)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積極地提高課堂教學語言水平,使學生更牢固地記住歷史知識;盡快地轉變教育觀念,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換;合理地發(fā)揮“課前提示”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地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有效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唯有如此,才能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取得高效率。
[1]田闊主編.中華精英論叢.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12.
[2]張華主編.教學改革實踐錄.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0.
[3]李菲主編.歷史教學研究.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