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河北省徐水縣教育局072550)
校園集體舞,輕松跳起來
王寧(河北省徐水縣教育局072550)
在很多中小學里,學生的身體鍛煉局限于體育教學,有的學校甚至把體育課看成是“副課”,想上就上,不想上就把學生“放羊”了事。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難以吸引學生,學生也難有其他校園生活,學生因為缺少必要的鍛煉,體能素質持續(xù)下降自然是正常。這時,創(chuàng)新體育鍛煉形式,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推廣校園集體舞,就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新之舉。
“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為了一切學生的健康”,教育部在全國推行校園集體舞,唱響了“陽光體育活動”的第一樂章,它將促進學生積極鍛煉身體,有效遏制學生體質繼續(xù)下降的局面。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說:校園集體舞是有健身的功能,它是藝術形式的表現,主要目的是通過跳校園集體舞,使我們的學生得到美的體驗,得到了藝術的熏陶,在形態(tài)、儀表、禮儀,包括節(jié)奏、樂感方面,包括動作協(xié)調性方面得到發(fā)展。推廣校園集體舞的宗旨是為了育人,目的是為學生更多的提供藝術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集體舞蹈活動中接受美的教育,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校園集體舞,有著其他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正其優(yōu)美的旋律、靈動的姿態(tài)、輕松的氛圍、活潑的形式吸引著廣大中小學生。
(一)陶冶審美情操
作為一項融舞蹈、音樂、隊列為一體的綜合性群體運動,校園集體舞具有很強的美學內容。在訓練的過程中,群體的配合位置,對性的變換,伴以相應的音樂,構成了一幅幅剛健、優(yōu)美、豐富多彩的動態(tài)畫面。每一個參與者既成為他人的審美客體,給別人以欣賞的同時,也滿足了自我實現的愿望。學生把自已看到的形體美、姿態(tài)美、動作美、服飾美和聽到的音樂美結合起來,在情感上進行調整梳理和諧,自我欣賞得到美的享受。
(二)學會合作交往
作為教育手段,校園集體舞是在集體參與下進行的,講究動作整齊劃一,節(jié)奏穩(wěn)而不亂,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人際關系及良好組織紀律性,還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彼此相互合作意識。每一次的訓練中,學生之間分組練習,交替練習,相互幫助,就有了樂于助人的感受,體驗到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了與他人的交往。學生們得到的是關心與支持、鼓勵與幫助,尊重與信任,理解與體諒,形成了尊重、關懷、友善的品質。
(三)磨練意志品質
在集體舞的排練過程中,每一個簡單的動作都需要反復的進行練習,才能達到協(xié)調優(yōu)美,這種重復動作錘煉這學生的意志品質。學生的個體差異會造成成功者的喜悅和失敗者的氣餒,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在一次次的反復訓練中,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不斷體驗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耐挫能力,養(yǎng)成頑強的意志品質。
如果說,早操、課間操、體育課之類的體育鍛煉,是一種任務性的、強制性的、以學生個體為主鍛煉,那么,形式多樣、互動性強、時間可長可短的校園集體舞就是一種適應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適應校園生活的以集體合作為主的快樂鍛煉方式。這樣的以快樂為潤滑劑的鍛煉,既可以引來中小學生的積極參與,成為他們的一項快樂的集體活動,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得到落實,值得我們抬起雙手,給予掌聲。
(一)明確訓練目標
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地參與校園集體舞這項運動,培養(yǎng)運用舞蹈手段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是中心目標。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發(fā)展身體柔韌性,訓練身體協(xié)調性是身體發(fā)展目標。感受音樂節(jié)拍,促進學生間的交往與合作,學會調控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情緒,表現出珍惜生命、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生活態(tài)度,并能在學習中自覺克服各種困是心理發(fā)展目標。理解校園體育舞蹈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能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是社會性發(fā)展目標。
(二)選擇訓練內容
校園集體舞不同于其他專業(yè)性舞蹈,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因此確定教學內容時,應當大多數學生的素質能力出發(fā),選擇適合本年齡段學生身心特點,學生容易理解、能夠學會的舞蹈。因此,小學首先選擇2/4節(jié)奏的《找朋友》和3/4節(jié)奏的《小白船》為練習內容。兩個舞蹈的音樂節(jié)奏明快,有代表性,步伐活潑輕盈,基本步伐簡單易學,既與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相吻合,又讓學生能夠輕松進入新項目的學習。對于沒有舞蹈基礎的中學生,首先選擇節(jié)奏明確,步伐簡單,隊形容易變換的集體舞。初中選擇《青春旋律》,高中選擇《青春風采》。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
校園集體舞的教學是在特定時空中進行的動態(tài)、多維、立體的教學活動,教學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交叉影響和制約,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首先挑選骨干教師進行聯系,以利于在實踐配合教師一起進行示范。教師也必須熟練掌握男女不同的步法,掌握鏡面動作,把握二拍舞步和三拍舞步的風格特點,動作的路線要清晰、流暢、優(yōu)美,舞步輕盈,氣質優(yōu)雅。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各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教學初期應以示范與講解練習法為主,教師應注意自己的示范位置及精講內容;在教學中期及以后應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方法、技能提高方法為主,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欣賞到精彩的表演,從而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集體舞教學離不開音樂,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感、力度、音色、結構等,對調動人的情緒具有極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將音樂的基本手段——旋律和節(jié)奏自始至終貫穿于舞蹈教學過程之中,以提高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來體驗和理解舞蹈動作,從而更好地掌握舞蹈動作技能,提高學習舞蹈動作的能力。還要根據舞蹈的項目特點,鼓勵和引導學生互幫互學、配合默契,加強合作、共同提高,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要在重視學生學習和掌握舞蹈動作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問題,即努力通過校園集體舞蹈動作技能的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四)進行評價與展示
在新課程背景下校園集體舞蹈的評價內容應多元化,在重視對學生的動作技能和體能評價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的評價,評價的過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評價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校園集體舞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要滲透在的教學過程不同階段,在評價中總結經驗,改善方法,不斷進步。整個教學過程要融入不同形式的教學展示活動。初期可以是小組展示,起到示范和榜樣的作用,中期可以是整個班級的比賽活動,促進學生的集體和競爭意識;末期可以是全校師生的團體展示,滿足學生表現美和實現美的愿望。
校園集體舞為我們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又開辟了一種新的運動形式,是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符合現在學生發(fā)展的思想觀念的。雖然現在對推廣執(zhí)行集體舞還存在許多現實的不利因素,需要大家共同研討與探究,但是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工作管理者,應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利用當地藝術教育資源,乘著全國統(tǒng)編校園集體舞的東風,自己創(chuàng)編各種各樣適合廣大中小學生喜歡的校園集體舞蹈,做一名領舞者,做陽光體育活動的生力軍。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