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遍喿x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達到上述目的,教師要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自主學習;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86-02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蔽覀?yōu)橐幻Z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一問題的嘗試。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學《周總理借書》一課前,翻閱了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xiàn)總理一生鞠躬盡瘁、大公無私精神的短文。當我聲情并茂地讀完時,自己都感動得流淚了。學生也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刻地體會總理精神的偉大,他們體會詞句的那種精細程度是以前沒有過的??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愿意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應創(chuàng)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應多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語文學習中注重學生說的訓練。還可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因為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希望老師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例如我在教學《太陽》一課時,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合作自制頭飾、道具,進行兒歌情節(jié)表演。小組間再展開比賽。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最后師生再共同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chuàng)意小組。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小動物們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更深一層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自主學習使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我們的課堂充滿樂趣,才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使真正的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常開不敗。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小學階段,就要下氣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一是學生對周總理不太熟悉;二是人們自發(fā)地聚集到長安街送別總理的感人場面學生沒有親自經歷,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我校一位老師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對于學習其他課文,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三、營造和諧的教學情境
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設具有“人文”特色的課堂硬環(huán)境,語文學科知識的人文性和學習過程的互動性很強,其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踐有賴于語文課堂學習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語文教師還要善于營造“人性化”的課堂環(huán)境。要現(xiàn)實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理交融、心靈交匯,充滿“人性”的精神環(huán)境。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到“家”的溫暖。不以教師命令壓抑學生的個性,要摒棄傳統(tǒng)教育觀所一貫主張的“師道尊嚴”,進行角色轉換,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注意溝通師生情感,經常運用表揚藝術,對學生細微的優(yōu)點也不放過,特別是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的一句“良言”的確能使學生達到“三冬暖”的地步,努力做到讓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在快樂氣氛中學習,讓學生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思想,支持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學習,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學習意識、角色認同、學習理念、學習風格、價值取向等與教師的教學主體協(xié)調一致。濃郁而溫馨的學習氛圍,嚴謹高雅、務實進取的精神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流!
四、培養(yǎng)質疑解疑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yǎng)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一位教師在講《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課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沒有用,它還長眼睛干什么呢”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堅持學生善思、會思,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堂控制中運用各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探究、學會創(chuàng)新,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就能勃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