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首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 北京 100048)
毛澤東同志于1942年在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做了重要演講——《整頓黨的作風》 。文章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作風上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在學風、黨風和文風上存在一些問題,應該“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這篇文章對于黨建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具體到個人,這篇文章對個人修養(yǎng)是否也有借鑒意義?筆者認為,領袖高屋建瓴地從宏觀上指出了一些問題,告訴我們整頓黨的作風時時要提醒、事事得注意,同時,個人修養(yǎng)上,不論是共產黨員還是人民群眾都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提升自己。
反對主觀主義主要是針對主觀臆斷,而并不是反對主觀思考。對于個人修養(yǎng)而言,將主、客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有利于培養(yǎng)個人獨立思考的思維,深化個人厚積薄發(fā)的意識,教導個人要勤于實踐。
在《整頓黨的作風》 里關于主觀主義的部分,毛澤東弄清了幾個“糊涂觀念”,如“什么是理論家,什么是知識分子,什么是理論和聯(lián)系等等”。關于理論問題,毛澤東指出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雖然黨的理論水平較過去有較大發(fā)展,但仍然跟不上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二是雖然有部分人掌握了一些理論,但仍稱不上理論家,因為他們沒有把理論同中國的實際相聯(lián)系。關于知識分子問題,毛澤東明確指出只有書本上知識的人、只是從小學上到大學的人算不得知識分子,成為知識分子“唯一的辦法就是使他們參加到實際工作中去,變?yōu)閷嶋H工作者”。據此,他提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不加思考地用他人理論就形成了教條主義,片面地從實際中總結的經驗出發(fā)就形成了經驗主義,這兩種主義就是主觀主義的表現(xiàn)方式。
反對主觀主義對個人有何啟示,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提醒人們要獨立思考,這是針對教條主義;二是鼓勵人們要厚積薄發(fā),這是源于對經驗的思考。在反對主觀主義的同時,也要防止去主觀傾向,主觀主義是錯的,但主觀上的思考、總結是必要的。
個人是容易犯教條主義錯誤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豐富的閱歷,都可以準備判斷自身的發(fā)展,所以人們往往容易把書本上的指導、他人的經驗教條起來,最終誤了自己。怎樣才能拒絕教條主義呢? 毛澤東指出,“有書本知識的人向實際方面發(fā)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書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條主義的錯誤”。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實踐,將實踐進行到底,進而厚積薄發(fā),每當遇到事情時,都得獨立思考,判斷這件事情有沒有結合實際,有沒有犯主觀主義錯誤。
犯教條主義錯誤主要是由于實踐太少,經驗不足。而犯經驗主義錯誤則因為拘泥于過去經驗,不對新情況進行獨立思考。如何避免經驗主義錯誤,毛澤東指出,“有工作經驗的人,要向理論方面學習,要認真讀書,然后才可以使經驗帶上條理性、綜合性,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經驗誤認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這就要求人們將不斷總結過往的經驗,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將經驗升華為自己的“理論”,并結合目前現(xiàn)狀,獨立思考,進而將新的“理論”付諸于今后的實踐。
不論是經驗主義還是教條主義,都是人們沒有結合自身情況,沒有從自身實際出發(fā),都是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不同的是教條主義多發(fā)生在實踐經驗過少的情況,而經驗主義則多發(fā)生在經驗“豐富”的情況。因此,人們需要厚積薄發(fā),需要獨立思考。厚積薄發(fā)多用于人們實踐經驗較少的情況,獨立思考則多用于實踐經驗豐富的情況。但必須注意的是,獨立思考和厚積薄發(fā)是不可割裂的,只不過是在不同階段有所偏重而已。
宗派主義的危害,就在于讓不同集體不斷發(fā)生沖突。而個人的宗派主義色彩嚴重,則使得與他人矛盾不斷,不利于提升個人修養(yǎng)。
關于反對宗派主義,毛澤東的闡述則充分體現(xiàn)出了他的大視野、大局觀。在文章中,毛澤東指出,反對宗派主義,外地干部和本地干部必須團結,軍隊干部和地方干部必須團結,軍隊之間、地方之間、部門之間必須團結,老干部和新干部要團結起來。反對宗派主義,就要從時間上、從空間上反對宗派主義。但是,反對宗派主義不應該僅僅局限在黨內,跳出中國共產黨,如何反對宗派主義,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宗派主義,就是一部分人“鬧獨立性”,這部分人“常常跟他們的個人第一主義分不開”,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二位。
這給我們青年什么啟示? 一是要有大局觀,不要斤斤計較;二是要謙虛,注意學習他人;三是要有責任感,切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為何反對宗派主義為涉及到大局觀、大視野問題? 因為宗派主義就是把青年自己束縛到一個小圈圈里,不能橫向縱向地全局看待問題。這個大局觀,不僅是要在橫向上和他人比不要過分在意自己得失,還有同自身縱向時間上比不要過分在意當下得失。
為何反對宗派主義要使人謙虛,注意學習他人? 在談到外地干部同本地干部的關系時,毛澤東指出,“有些人輕視本地干部,譏笑本地干部,他們說:‘本地人懂得什么,土包子! ’ 這種人完全不懂得本地干部的重要性,他們既不了解本地干部的長處,也不了解自己的短處”。試想,外來干部不虛心地同本地干部處理好關系,怎么能做好工作? 具體到個人修養(yǎng)上,宗派主義使得個人陷到自己的小圈圈里,自我滿足,看不到他人的長處,更認識不得自己的短處。
為何反對宗派主義就要有責任感? 毛澤東告誡全黨,不同軍隊、地方和部門之間要互相負責任,老干部要對新干部負責任,中國共產黨要對全中國負責任。具體到個人,宗派主義會使人僅僅關心自己“派別”,而不會在意其他派別的“得失”。這個責任是大責任,是要對整個大局負責任。
綜上,反對宗派主義具體到個人頭上就是要抵制個人主義,要把個人置于集體之中,要合理處理同集體中他人的關系。
在文章中,毛澤東對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提出了兩個方法,即“懲前毖后”和“治病救人”。他指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fā),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的好些……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yī),不固執(zhí)錯誤……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yōu)橐粋€好同志”。那么,提高個人修養(yǎng)主要靠的是懲前毖后,治病救己。
他人即使可以負責監(jiān)督你,但卻無法拯救你。一個人的修養(yǎng)終究是靠自己監(jiān)督自己,自己反省自己,自己提高自己。對于個人修養(yǎng)而言,我們要懲前毖后,治病救己。根據毛澤東的上述論述,個人救己的障礙是什么? 那就是諱疾忌醫(yī),就是固執(zhí)自己錯誤,就是不愿意面對錯誤的自己。自己認識不到自己錯誤,別人指出的錯誤自己又不愿承認。因此,提高自身修養(yǎng)最難處就在于對自己以前的錯誤不愿意揭發(fā),總給自己留情面,不想正確分析過去的壞東西。
國家為了不落后就得不斷自我革命,將一切落后的東西掃除出去;個人為了不落后也得時刻自我革命,與時俱進,把不合時宜的觀念剔除出大腦。同時,個人要深刻進行自我批評,從思想上認識到過往的錯誤,而不是將認錯流于形式。
[1]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J].黨建,2013,(5).
[3]習近平.集中解決“四風”問題[J].黨建,2013,(7).
[4]安濤,柳云.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及當代價值[J].理論觀察,2005,(2).
[5]林夢.毛澤東關于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啟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3).
[6]陳揮,宋霽.黨的群眾路線的歷史軌跡與貢獻[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