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萍
磨課,終磨出這般“柳暗花明”
潘淑萍
磨課,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的教學研討形式,是教師基于個體備課及群體合作研討、總結(jié)反思,不斷推敲的過程?!澳ァ弊?,預示著反復、精益、蛻變,是教師成長歷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課。但磨課提倡尊重個性,崇尚協(xié)作,倡導反思,通過教師自備、團隊合備、反思促備,最終推動語文教學富有情趣化、生動感。
磨課,說到底就是磨人。教師教學始于自主備課,圍繞語文教材、教學重點、學生認知難點、人文素養(yǎng)拓展等方面進行充分準備,備學生、備教材、備自己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備課也有暗點,這個暗點即原有經(jīng)驗的不足。如,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的 《五人墓碑記》(以下課文均選自蘇教版)的教師自主備課中,針對明朝宦官魏忠賢專權(quán),以殘暴手段鎮(zhèn)壓東林黨人的背景,教師可在導學案中設計相應的板塊,要求學生在學習文章之前能結(jié)合相關史料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除此而外,應將教學重點定位于“梳理文言知識,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對涉及的文言實詞及相關句式,尤其對詞類活用,應該準備詳細的教學案。如,理出“有”通“又”、“曷”通“何”、“貲”通“資”等通假字;找出“慷慨”“顏色”“非?!钡裙沤癞惲x詞。通過列出豐富的語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從而使其發(fā)現(xiàn)表達規(guī)律。如此圍繞學生的認知感悟難點,設置多元的學習任務,找準學生學習認知的盲區(qū)和誤區(qū),關注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課程教學要求精心撰寫教學方案,是展現(xiàn)個性和彌補問題的有效方法。
精彩源于精心。一堂優(yōu)秀的語文課應該在精心預設中彰顯前瞻性,在動態(tài)生成中凸顯精彩活力。要想實現(xiàn)課堂有效預設生成,集群體智慧方能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受歡迎。語文集體備課,能使教師有效針對初次備課中的問題,反復考量教學方法,讓教學流程更趨于科學合理,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
團隊備課,使得教學設計去掉了繁文縟節(jié),讓其更有新鮮感和生命力。如,在必修四的《滕王閣序》教學備課中,結(jié)合“理解典故、理解內(nèi)容和觀點教學”的重點和“掌握駢體文特點”的難點,可建議備課組成員分別就其中的“典故”“文意”“駢體”等特征,找出相關或者相似的例句。特別是對第四、五段中十五個典故,應分別列出其出處,引導學生結(jié)合典故本義,仔細理解其在《滕王閣序》中的表達作用及其表現(xiàn)的社會意義。可針對備課中的相關問題剖析文中相應的語句,特別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云之志”等,可要求針對學生的理解難度,設計相應的導思方案,幫助他們深化整體理解感知。
團隊備課的二次總結(jié),使得教師有更多相互學習借鑒的機會,能使團隊成員在發(fā)現(xiàn)亮點的基礎上,更加有效地探尋打磨對策,使之光彩照人。在備課中,注意理清教學思路,活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結(jié)構(gòu),富化對白交流,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嘗試和主動實踐的機會。團隊備課更應留意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預測學生在閱讀理解和表達探知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探尋問題的答案。
將反思融入到備課中,能使教師養(yǎng)成自我發(fā)展、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良好習慣。
反思備課,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在《蜀道難》的備課反思中,可針對賞析教學方法的運用作反思:李白是如何運用神話傳說、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蜀道之難的?主旨句的重復出現(xiàn)對所要表達的情感有何積極意義?怎樣理解作者的浪漫主義情懷及其奔放恣肆的語言風格?教師可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反思修復來查找其中值得探究的地方,并能與文本、作者、學生進行對話,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
教師通過反思,能在極力沖破思維束縛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教學思維靈感,出現(xiàn)“柳暗花明”的驚現(xiàn)之感。教師在反思備課中應將重心偏向于學生的認知和收獲,多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揣摩學生的認知需求,從他們的角度來審視教學策略,讓他們在大膽嘗試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美感和體驗。
如前所言,課久磨,方能出精品。以學生語文學習感知需要、教材文本深刻解讀、團隊協(xié)作互通有無為基礎,反復揣摩教學新理念、新方法,使之融入學生的語文學習實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主動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必然之道。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宜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