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語
內(nèi)容摘要:科舉自唐代之后成為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沿用至清,千百年來,幾乎成為士人實現(xiàn)理想的唯一途徑,對士人有著深刻的影響。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說與科舉制及科舉文化有著復雜關系,其作者均為落榜文人,他們批判科舉制度,但卻無法跳出時代的局限和世俗的追求,無奈之中又不得已而依附此制度,對科舉制度仍然抱有幻想。
關鍵詞:科舉文化 才子佳人 小說
科舉制度自唐代成為重要選管制度后,其考試方式和內(nèi)容便開始影響文人創(chuàng)作。宋趙彥衛(wèi)的《云麓漫鈔》便提出行卷和溫卷,唐代士人把顯現(xiàn)“史才、詩筆、議論”的詩文獻給可以為自己推薦的公卿。這種風氣是唐傳奇繁榮的重要因素。同時,進士婚戀故事也成為唐傳奇重要題材。明代科舉考試八股文,禁錮了士人思想。明清交替成為易代易主之變。清朝統(tǒng)治者入關之后,就開始推行“以漢治漢”的政策,“修明北監(jiān)為太學”,規(guī)定士人學習朱熹編訂的《四書》《五經(jīng)》,并從中選取考試命題,科舉考試仍用八股文。
儒家“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使幾乎每一個士人都是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他們的抱負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官府以科舉選拔人才,科舉制度幾乎成為士人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唯一途徑,是所有渴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士人的必經(jīng)之路。雖然士人寒窗苦讀,對程朱理學等考試內(nèi)容爛熟于心,但科舉這條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盡順人心的。政治黑暗導致科舉不公,以及科舉制本身死板教條的考試方式,遺漏了一批才華之士。至此,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了像范進這樣被科舉制度折磨致瘋的滑稽又可悲的人物。蒲松齡、吳敬梓以及曹雪芹,他們名垂千古,但當時卻是科舉的失意文人。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均出現(xiàn)對科舉的批判嘲諷,尤其是《儒林外史》其主旨就是批判科舉?!剁R花緣》中通過百花仙子的考試,也從側面反映了科舉對人性的扭曲。
一、小說作者的落榜背景
才子佳人小說作者也多是科舉考場中的落榜文人,他們既深諳科舉制的考試內(nèi)容——程朱理學典籍,同時也各富才情,但卻久試不中。無奈當時社會中男子的事業(yè)僅僅是登科人世,唯一一條榮華富貴、名耀族門的路被堵死之后,士人轉而借寫小說來抒發(fā)心中積郁的悲憤以及所體會到的人生悲苦無常,同時渴望通過創(chuàng)作小說青史垂名,“不得已而借烏有先生,以發(fā)泄其黃粱事業(yè)”。從另一個角度來實現(xiàn)自身價值,不至于滿腹詩書最終埋沒荒野,無人問津。
才子佳人小說作者常年準備科舉考試,生活清貧寂寥。天花藏主人在《平山冷燕》序中寫道“徒以貧而在下,無一人知己之憐。不幸憔悴以死,抱九原埋沒之痛,豈不悲哉!”才情埋沒,以及屢次科舉失敗,使小說作者有一種飄零之感。他們借才子佳人來感嘆逝不能留名,生未能立業(yè),一朝黃土,寂寂寥寥,佳美何在?然而,不埋沒于后世僅僅只是他們的無奈之選,在社會為名利奔走的背景下,他們也困惑于功名誰屬,“人生涉世,欲取功名富貴,莫不貴乎能文,然而劉黃不弟;莫不貴乎善武,然而李廣難封。此中得失似別有主之者?!保ā恩雰簣蟆沸颍┦朗聼o常讓不能及第的底層士人更加苦悶,他們自認為與眾不同、異于他人,但卻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皠t是幽香同于野草,梁璧不異頑磚,將見佳人才子竟與愚夫婦等矣,豈不大可痛心也哉!”(《飛花詠》序)在這樣的境遇之中,士人心中所承受的壓力以及苦痛是可想而知的,他們無處發(fā)泄科舉中失敗的情緒,借助小說創(chuàng)作來抒發(fā)。
二、小說反映出作者的反叛情緒
士人對獲取當代名利絕望之后,自然對科舉制有一種輕視、抵制甚至反叛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實質上是對儒家人世思想的背離,以及對作為考試內(nèi)容理學的輕視。其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才子佳人小說中,眾多才子不思功名?!队駤衫妗分校K友白說,不能看重富貴,看輕佳人。他認為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不是事業(yè)而是婚姻,因此他賦詩飲酒,尋求佳人?!秲山换椤分懈暑U妹妹甘夢勸他覓取青衿時,甘頤說“本鄉(xiāng)青衿覓得固好,但方今錢財之世,你為兄的又不愿以錢財博取功名,只恐要覓這一領青衿也不容易。功名如此,若再求才美為夫婦榮,恐更難矣。莫若遠行一步,則天地寬而眼界大,或別有機緣,未可知也?!备暑U首先講出科舉制度中金錢交易的不公平,其次他想南下一游,主要是尋求才美。
2、作者輕視科舉還體現(xiàn)在,考試輕而易舉,科舉不是他們的人生目標,而是與佳人喜結良緣的工具。他們并沒有寒窗苦讀,而是自稟天賦,整日吟詩飲酒,交友遠游,考試時還能一考即中?!恩雰簣蟆分校宀幌矔?、戲弄老師,但當小姐勸他“潛心經(jīng)史,以圖一奮”時,他卻胸有成竹,取功名直如拾芥耳。正如他所講,在秋闈考試中便以童生中解元?!抖ㄇ槿恕分械碾p星在考試中也是“題目到手,有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直中解元。當然,及第顯示了他們的才情,但明顯小說用意不在此,他們的才情早已流露在詩文之中,輕易科考及第,重在表現(xiàn)科舉中的八股文以及理學的考試內(nèi)容簡單不值得重視。
3、重詩歌,輕時文。在才子佳人小說中,出現(xiàn)大量詩篇,詩歌是才子與佳人傳情寄愛之物,是才子們吟風弄月之才、交友之衡量標準。比起做文章來,才子更喜作詩歌?!搬勗姇尚悦薄爸寥舨旁谠娢?,其情立見,誰能掩之?!保ā秲山换椤沸颍┛婆e考試的八股文,從內(nèi)容與格式上都對才子有著嚴格的限制,士人學習程朱理學的功夫就是死記硬背,自己的真性情逐漸消失。在《孤山再夢》中,錢雨林和白雁鴻在聽田先生講課時,先生要以詩試才,錢雨林張口便吟和兩首,先生說:“古人言‘詩有別才,不在八股中論好歹,信哉?!弊髡呓柘壬脑捳宫F(xiàn)出科舉考試已經(jīng)不具備選拔人才的功用,空洞死板迂腐的八股文甚至成為抹殺才情的兇手。因此,錢雨林科舉未考八股考詩題。
4、科舉之后歸隱田園。一些才子在科舉及第、獲取功名,與愛慕佳人相結連理之后,并沒有繼續(xù)追求功名利祿,而是辭官歸隱。周建渝在《傳統(tǒng)儒家文人價值觀的顛覆性敘述——論才子佳人小說結局的設置》文章中認為才子放棄仕途,把時光消磨在花前月下,這樣的設置“直接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里正統(tǒng)文人信奉的儒家價值觀相沖突?!薄豆律皆賶簟峰X雨林對程氏和宵娘說“人生何必大官?不過多得幾錢耳”,申文以告,返回家鄉(xiāng)。《醒風流》中,梅傲雪與馮小姐成婚前,已經(jīng)晉升梅丞相,婚后生三子便高隱學道。由此可見,科舉制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導致作者對科舉制反叛,這無形中也是對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學的背離。
三、小說作者無路可求的無奈依附
科舉制度對才子佳人小說作者造成的傷痛是難以平息的,但是在時代與社會潮流影響與桎梏之下,他們沒有找到科舉之外的出路,于是只能依附科舉考試,通過幻想在科舉中成名,來實現(xiàn)自己胸中的抱負。一方面他們批判科舉,抒發(fā)心中積憤;另一方面,他們又在小說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清明的科舉環(huán)境,考官選才任能,才子輕松及第,獲得功名,明媒正娶佳人,通過在小說中的幻想來實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遺憾。雖然小說中的才子都不關心科舉功名,但是他們溫嫻明理的佳人經(jīng)常勸慰他們用功讀書,早日獲取功名?!恩雰簣蟆分行〗銓α逭f“今喜俱各長成,結縭有日,望郎君早占龍頭,以諧鳳卜?!毙疑厝A勸藉廉清要功名存心?!抖ㄇ槿恕分胁试铺嫘〗銈髟?,取了功名速來完婚??婆e及第成為才子與佳人能完美結合的通行證?!讹w花詠》中容姑說:“倘青云起于足下,則婚姻自在掌中?!彪m然才子看輕功名,但他們卻全都要借助功名與佳人門當戶對,迎娶佳人。另外,才子身居高位之后,既能為國盡忠,也有權利盡一己之私,科舉中榜之后,便可為善懲惡?!讹w花詠》中端昌榜眼及第,便上了一疏,把曹吉祥和石亨的惡跡呈報天子,鋤奸救岳父。一些才子雖然歸隱田園,但才子的兒子都是朝廷顯官。《錦香亭》,《玉嬌梨》和《孤山再夢》均是子孫繁衍,官爵綿延。
每一個娶佳人的才子,都是通過科舉之后,才有嫁娶的正當理由。小說的作者雖未能科舉及第,批判科舉,但自身卻跳不出社會潮流的限制,他們有一顆反叛的心,卻只能選擇一條迂腐的道路,這是對封建對社會的妥協(xié),具有時代的局限。在科舉的道路中,作者熟知理學內(nèi)容;同時他們也受到心學思潮的影響,在反叛科舉時,他們背離了對人性桎梏的理學;然而尋求出路時,他們又難免不受時代影響,依附于科舉。
綜上所述,才子佳人小說作者在科舉落榜后,轉而寫小說來抒發(fā)心中悲憤或為千古流傳,他們在作品中輕視科舉、批判科舉,然而團圓結局中科舉及第又成為情節(jié)合理的重要因素。他們與科舉之間的關系是若近若離、反抗又難以離開,最終又讓自己筆下的主人公走上了科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