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軍 雷瑩
[摘要]科研活動需要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能力的支持。結合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的特征,搭建了基于科研活動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結構模型,并詳細說明了諸要素相互作用機理,揭示了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運作的中介過程,指出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為科研活動服務績效提供一個新方法、新思維。
[關鍵詞]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科研活動
[中圖分類號]G2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11-0059-03
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來臨,知識顯性化日益加劇,再加上技術與智力相互博弈的驅動,單一依靠個體學科館員的能力難以滿足日漸豐富的、多元化的、專業(yè)性程度較高的科研活動所需的科研資源,于是,時代發(fā)展造就了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的產(chǎn)生。學科館員團隊支持科研活動,突破團隊邊界,通過跨越地域搜尋科研創(chuàng)新資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逐漸被高校圖書館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應用。由于科研活動具有明顯的專業(yè)深度與廣度,其知識資源是科研活動的戰(zhàn)略核心資源,而圖書館蘊含了海量的與科研活動相關的科研資源,包括各類信息資源、學科館員自身持有的知識、以及館外信息資源的組織,如何有效的圍繞某一科研活動開展知識咨詢服務,需要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認真思考。
1、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
1.1 學科館員團隊
團隊是指由具有技能互補、樂意為了團隊的共同目標相互合作的個體成員而組成正式群體。這個定義最具有普遍意義。團隊具有較強的協(xié)調能力,但是群體在成員結構上相對松散,個體成員之間強化個人貢獻。團隊3個本質特征為團隊成員均應該具有為團隊奉獻的精神、團隊成功的關鍵在于團隊的目標能與其實際工作相結合、團隊的整體目標與團隊的階段目標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關系。學科館員是指為了加強圖書館為科研一線研究、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個性化、一站式學科信息服務,強化圖書館與各院系的聯(lián)系,幫助讀者充分了解并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建立用戶和圖書館之間交流的一種知識咨詢。針對讀者的學科信息的需求提供文獻咨詢解答、學科資源推介、信息利用培訓等服務。學科館員團隊是圖書館學科服務采用的一種新型服務組織形式,是一些不同部門、專業(yè)背景具有共同目標的學科館員,通過各種信息和通信技術結合在一起所組成的臨時性團隊。學科館員團隊主要在各類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實施,其主要工作任務是架起圖書館與對口專業(yè)科研活動之間互通有無知識交流一座橋梁,專門負責圖書館與對口專業(yè)科研活動的知識交流與溝通。學科館員團隊突出了學術研究功能,充分考慮科研活動多層次、多方位的知識需求,以團隊形式,形成凝聚力,深入科研一線,開展一線品牌服務。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屬于學術研究型團隊,館員彼此的互動具有較高的組織柔性,跨越了時間、空間和組織邊界。學科館員以學科館員、輔助學科館員、兼職學科館員構成臨時性的學科館員團隊。學科館員團隊組建初期,需要注重考慮館員之間的綜合能力搭配,例如學科背景、知識結構、技能、智能、年齡、性別以及職稱等級等諸多方面。一般情況下,團隊人數(shù)維持在5~20人左右,具體數(shù)量需要依據(jù)學科館員團隊的學科設置情況、科研活動狀況、領導支持程度、科研設備、經(jīng)費的投入、科研活動主體的意愿等因素的實際需求來評判學科館員團隊的結構。誠然,團隊中學科館員的結構均是表現(xiàn)為層次清楚、主體明確、上下知識結構銜接合理與緊湊的梯隊架構。由高到低趨勢排列,即學科領軍人物、方向負責人、學術骨干和學術發(fā)展力量。學科館員團隊構成要素包括共同目標、科研資源(信息資源)和團隊文化三部分。通常情況下,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的功能為嵌入式科學研究,學科館員融入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需要從科研團隊的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熱點、疑點、研究發(fā)展前沿等強化學科資源建設,為科研工作提供足夠的知識資源體系,并根據(jù)科研活動需求組織高效的服務。
1.2 知識整合
知識整合的概念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Grant(1996)認為知識的整合是組織最直接功能。Inkpen(1996)認為知識整合是指知識的聯(lián)結,由個體與組織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關系構成新知識體系,實現(xiàn)個體與組織間的合作交流與共享。Enberg[ioJ(2007)則指出知識整合就是將不同個體中某一特定知識重新組合的群體化過程,其目的在于從對這些個體知識的互補性組合中獲益。DeBoer(1999)認為,知識整合是結合有關資源、專家與系統(tǒng),把零落的知識組織起來,形成重構知識,提供給需要的人,幫助個人和組織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Tiwana(2000)認為知識整合是團隊將個體持有的隱性和顯性知識合成為新的、團隊層面的、特定項目的知識的能力。知識整合是組分知識,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過程,隨著動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其內容蘊含兩層意思:一則團隊對其內部的知識(團隊及其成員各自持有的知識)重新識別、融合、排序、整理,棄其糟泊,吸收其精華,通過知識交流共享,各取所需,形成團隊及其成員新的知識體系;二則團隊及其成員缺乏的知識,但為了團隊任務的需要,迫使團隊及其成員大量地從外界捕獲、甄別、挖掘、吸收未知知識,與團隊及其成員原有的知識發(fā)生碰撞、交融、互補、消化,融入團隊知識庫中,為解決團隊某一任務提供了足夠的知識資源,從而提升了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對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而言,團隊成員不僅要綜合已有知識,更要使用已有知識產(chǎn)生新知識,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所以,學科館員團隊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知識整合對于團隊績效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整合知識,不僅需要共享和使用其他成員的知識,并且還要對圖書館內外知識進行綜合判斷,解決科研活動遇到的問題。可見,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對提高科研創(chuàng)新績效具有積極作用。
2、基于科研活動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結構模型
科研活動本身是以現(xiàn)有的現(xiàn)象、認知和習慣為基礎的活動,憑借知識和經(jīng)驗預測科研可能達到的科學目的。基于科研活動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是一個學科館員團隊的服務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整合圖書館內外相關知識資源、優(yōu)化整合了諸多服務工具,以專業(yè)的素養(yǎng)開展針對科研活動主體的個性化、人性化服務??蒲谢顒颖旧砑词侵R整合的過程,結合科研的目的,按照最優(yōu)原理把不同知識主體持有的不同類別的知識資源進行重新排列組合,開展知識轉化、吸收、融合、運用與創(chuàng)新等活動,進而形成新的動態(tài)匹配的知識體系。其過程涵蓋了知識契合、個人與組織知識融合、顯性與隱性知識融合、新知識與原有知識融合、內部與外部知識融合。本研究利用科研活動與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關聯(lián)性構建基于科研活動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以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運作的中介過程,開展面向科研創(chuàng)新的知識擴散、知識轉移、知識吸收、知識應用與知識創(chuàng)新活動,即科研資源(圖書館知識庫、其它外部知識)一知識整合平臺(捕獲、融合與重構)一學科館員一知識媒介(服務方式:傳統(tǒng)參考咨詢服務、數(shù)字參考咨詢服務與綜合型參考咨詢服務)一科研活動一科研資源(圖書館知識庫、其它外部知識)形成一個循環(huán)不止的回路路徑。該模型中,科研活動主體通過知識擴散到達圖書館知識庫,圍繞知識庫查詢相關知識點、知識單元,如常見問題解答(FAQ),未能自行解決部分流向學科團隊知識整合平臺,依托學科館員團隊凝聚力,匯集與協(xié)調各類知識資源,諸多相關知識資源、咨詢專家、讀者、技術軟件,統(tǒng)一作用于某一科研咨詢問題,經(jīng)過知識捕獲、融合、重構,整合后知識再通過知識媒(服務方式:傳統(tǒng)參考咨詢、數(shù)字參考咨詢與綜合型參考咨詢)轉移給科研活動主體,進而解決某一科研咨詢問題的知識。endprint
在該模型中,科研資源是指各類信息資料,以及科研經(jīng)費、活動場所、實驗設備等內容。對圖書館而言,主要是指與科研活動相關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和館外信息資源,是科研創(chuàng)新的物質資源。其中,圖書館知識庫是知識工程中結構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組織的知識集群,按照不同的學科進行不同分類,可以選擇知識庫瀏覽、知識庫檢索,搜尋適合科研活動的知識點、知識單元;或根據(jù)科研活動的需要,難以在知識庫中識別、匹配相關知識,也可以從外部挖掘知識,即學科團隊從原始數(shù)據(jù)、信息和知識中提煉出的有用、扼要的知識,通過知識挖掘能向學科團隊屏蔽原始數(shù)據(jù)、信息、知識中無用的細節(jié),直接將有用的知識轉移給科研活動主體。二者共同作用于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通過知識捕獲、知識融合、知識重構3個過程,形成有利于解決科研問題的新知識體系,流向學科館員,毋庸置疑,學術型團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團隊成員的知識,團隊最重要的能力也就是知識整合能力,即為了完成團隊任務,一定要促使團隊成員將其專家知識貢獻出來,滿足團隊為科研創(chuàng)新任務的需要。這個知識整合能力過程所形成的知識,需要與學科館員個體知識相互匹配,獲得的知識匹配的系統(tǒng)的顯性知識,借助知識媒,即傳統(tǒng)參考咨詢服務(面對面咨詢、電話咨詢等)、數(shù)字參考咨詢服務(E-mail咨詢、表單咨詢、常見問題解答、在線咨詢等)、綜合型參考咨詢服務(定題服務、課題跟蹤、文獻傳遞、科技查新、科技創(chuàng)新等)以及多種技術支持下的微信、微博、博客等即時服務,在最短、最快、方便的時間內為科研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因此,面向科研活動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的知識處理過程,是一個正向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平臺以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服務為中心,提供不同學科的差異化服務。不但需要針對科研活動過程和科研活動需求提供指導與協(xié)助,而且要求提供細化服務,包括某一課題研究對象、立項論證、內容、過程,甚至結項,均需要全程跟蹤服務,提供專指度高的科研支撐和輔助。
3、結論
本文以整合的中介過程,搭建了基于科研活動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平臺。該平臺打破了傳統(tǒng)文獻工作流程服務固定模式,按照科學研究(例如學科、專業(yè)、項目)進行科學的資源互動采訪和知識導航服務,全方位地支持科研活動。學科團隊嵌入課題。學科團隊利用數(shù)字參考咨詢系統(tǒng)可以進行表單咨詢以及實時咨詢,參與教學與科研;除了提供信息資源,還可以為開展的科研活動出謀劃策,深入嵌入到科研當中。學科館員以合作者、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身份而融入一線,直接參與到科研團隊當中,幫助科研活動處理信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具體方式包括物理嵌入、組織嵌入、虛擬嵌入等形式走出圖書館,融入院系,深入科研活動的全程系列信息保障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科研的效率。另外,團隊中學科館員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行為和團隊創(chuàng)新氣氛與知識整合能力高低密切相關,均對團隊開展科研創(chuàng)新服務工作有著顯著的影響,所以,圖書館提高學科館員團隊知識整合創(chuàng)新績效需要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館員能力、改善館員行為以及營造和諧的團隊創(chuàng)新氣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