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易》生態(tài)倫理芻議

      2015-02-12 16:03:56張利明濰坊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山東濰坊606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社吉林長春3003
      探求 2015年2期
      關鍵詞:系辭周易德性

      □董 禮 張利明(、濰坊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山東 濰坊 606;、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社,吉林 長春 3003)

      《周易》生態(tài)倫理芻議

      □董禮1張利明2
      (1、濰坊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山東濰坊261061;2、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社,吉林長春130031)

      創(chuàng)建生態(tài)文明,不僅需要關照自然的意識,而且需要注意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這種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蘊含。從整體主義看,《周易》通過卦爻變化來構造不同卦象,以期達到對于世界萬物及其變化的整體構造,不僅承認世界上包括人類在內的萬事萬物的價值和生存權利,而且自覺地把順天的仁愛之性發(fā)揚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種廣闊的生態(tài)倫理拓展;從多元主義看,《周易》是以對人生、社會以及自然的體悟來參透萬物之狀,強調的是如何思考作為主體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與其所處的“世界”的關系;從政治倫理看,《周易》通過對天地萬物內在價值的肯定,示以仁愛之心對待自然,主張?zhí)斓廊藗惢腿藗愄斓阑?,通過家庭、社會進一步將倫理原則擴展自然,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無論是整體主義、多元主義視角還是政治倫理視角理解《周易》,貫穿其中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線索是“生生之為易”。這一思想線索使從生態(tài)倫理向生態(tài)價值理論轉換過成為可能,當然對當前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整體主義;多元主義;政治生態(tài);生態(tài)價值

      創(chuàng)建生態(tài)文明,不僅需要關照自然的意識,而且需要注意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其實,這種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蘊含。對于《周易》的這方面解讀,目前已有不少論述[1]。這些論述要么從某一角度進行闡發(fā),要么論述其現(xiàn)代生態(tài)意義。本文對《周易》生態(tài)倫理的討論,采取綜合方法,從整體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多元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和政治生態(tài)倫理三個方面展開,同時以道德哲學反思的視角,探討生態(tài)倫理向生態(tài)價值的理論轉換,闡明《周易》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內涵及其現(xiàn)代意蘊。

      一、整體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

      眾所周知,中國哲學是從自然哲學到人生哲學的延續(xù),是包含人在內的徹底的整體主義。這種整體主義把世界萬事萬物看成普遍聯(lián)系的整體,萬事萬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吨芤住钒烟?、地、人看作一個整體,甚至把人看作是天的一部分,又把人當作一個小宇宙。雖然天、地、人不同質,但他們之間卻能產生聯(lián)系。《周易》所體現(xiàn)的這種“整體主義”在體系上是完整的,它來源于“天人合一”的理念,通過一整套符號系統(tǒng)表現(xiàn)出來。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復雜的系統(tǒng)思維,而不是簡單的線性思維。

      《周易》依據人類的自我創(chuàng)造力,達到“天人合一”,在基于這種天人關系,表述為天、地、人三才。“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系辭上傳·第二章》),《周易釋文》引鄭玄注“三極,三才也?!边@里的“三極”,就是指天、地、人“三才”。又有“《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保ā断缔o下傳·第十章》)《周易》兼合天、地、人三才的象征而兩兩相重,出現(xiàn)六爻卦象,足以體現(xiàn)天、地、人三才道理廣大備至,內涵天道、人道和地道之理。這里的“三才”之道,恰好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是一種整體主義解讀。

      具體而言,《周易》的整體主義通過其符號系統(tǒng)展現(xiàn)出來。這種符號系統(tǒng)的基礎就是八卦,“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說卦傳·第二章》)。另據《周禮·春官·太卜》記載:“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這里最早指出無論哪種易,都以陰(—)陽(—)符號三重疊成八種卦形,稱為“八卦”(“經卦”)。八卦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系辭下傳·第一章》)。八卦又分別象征八種物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耙蚨刂吃谄渲幸印保ā断缔o下傳·第一章》)。將這八種經卦兩兩相重,就會得到“六十四卦”(“別卦”)。六十四卦的出現(xiàn),初步形成了以八卦為基礎的完整的符號系統(tǒng)。六十四卦以《乾》、《坤》兩卦開始,卦形非“錯”即“綜”、繁衍龐雜。由是,“整個六十四卦就是依此原則而構成了一個陰陽大化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也包括了開端、中間和終結。”[2]《周易》正是通過卦爻的這種變化來構造不同的卦象,以期達到對于世界萬物及其變化的整體構造。

      由于這種符號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制是效法自然的,因而《周易》的這種整體主義本身就帶有一種樸素的自然觀。“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保ā断缔o上傳·第二章》)圣人觀察自然創(chuàng)制六十四卦,根據各個卦爻所代表的不同征兆,而產生了剛柔相濟而無窮的變化。起初這種混沌的自然狀態(tài)被稱作“太極”,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系辭上傳·第十一章》)?!皟蓛x”指天地陰陽二氣,“四象”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又指七、九、八、六,還指春、夏、秋、冬。通過這些內化的力量,促使八卦推衍變成六十四卦,又經卦爻的變化,推定吉兇?!肚坟浴断蟆吩弧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衍化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如果通讀《周易》六十四卦,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表述有很多,大都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整體寫照。

      《周易》的整體主義生態(tài)倫理,被概括成“天地萬物一體”。孟子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孟子·梁惠王》)。程顥也說:“人與天地一物也”(《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仁者渾然與物同體”,(《河南程氏遺書》卷二)等等。這種觀點不僅承認世界上包括人類在內的萬事萬物的價值和生存權利,而且自覺地把順天的仁愛之性發(fā)揚光大,是一種廣闊的生態(tài)倫理拓展。這種整體主義的現(xiàn)代表述為:“生態(tài)整體主義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而不是把人類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保?]作為一種生態(tài)倫理,我們應該把是否有利于保持和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穩(wěn)固和可持續(xù)作為衡量萬事萬物的根本價值關懷。在這種意義上說,《周易》蘊含著深刻的系統(tǒng)思維。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我們不應該僅僅把經濟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作為評判社會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更應該把我們的世界看作一個完美的整體,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中每個“成員”的作用。

      二、多元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

      如果說整體主義是一種總體意義上的詮釋,那么多元主義則說明了《周易》的內涵豐富。當然,我們不能如此簡單地理解這種多元主義。在卜筮的外衣下,《周易》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它廣泛體現(xiàn)了中國上古時期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風俗信仰、道德倫理和價值理想,深刻影響了儒、道、法、陰陽等各派的思想理論。《周易》采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法,以求得對人生、社會以及自然的體悟,進而參透萬物之狀。萬事萬物,包羅其中。在一定意義上說,整體主義就是一種多元論。

      談到“多元主義”,就其內容而言,《周易》反映上古居民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外部世界和人生奧秘的探求。它記載了當時的自然、社會和人民的生活,既是一本探討自然的寶典,又是一本記錄社會的書籍;既包含樸素的自然科學知識,也包含深刻的人文精神?!独ぁ坟浴断蟆吩弧昂竦螺d物”,《彖》曰“至哉坤元”,《周易》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我們以《咸》卦為例,說明不同的咸(感應):“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九三,咸其股”,“九五,咸其脢”,“上六,咸其輔頰舌”?!断獭坟砸匀梭w感應做隱喻,分別體現(xiàn)了交感的不同狀況:初六感于足指,六二感于腿肚,九三感于大腿,九五感于脊背,上六感于口頭,呈現(xiàn)出不同的吉兇。我們看到,就交感而言,《周易》就揭示出這么多種情況,不同的交感所取得的效果更是不同?!断獭坟噪m然表面看似在說男女交感之理,實際上也闡明了事物普遍感應的道理。

      在《周易》整體主義的符號系統(tǒng)中,其衍化是從“觀物取象”開始的?!坝^物取象”說巧妙地體現(xiàn)了其多元主義的倫理觀:第一,“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保ā断缔o上傳·第八章》)以此說明《周易》取物像以寓事理,辨物情以明變化?!笆ト肆⑾笠员M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系辭上傳·第十二章》)《周易》中以“象”為核心,立象盡意。這種“象思維”是一套動態(tài)綜合方法,卦爻辭的表現(xiàn)形式是“假象喻意”[4]?!吨芤住芬浴柏韵蟆眮肀碚髡麄€世界,把語言、符號與人等統(tǒng)一起來。王弼認為“意以象盡,象以言著”,“象者所以存意”,“言者所以明象”[5],就是這個意思。第二,八種物像寓人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ā断缔o下傳·第二章》)由此說明包羲氏如何創(chuàng)制八卦。于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系辭下傳·第一章》)總說八卦之變易。而“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保ā墩f卦傳·第七章》)《周易正義》曰“說八卦名訓”,《周易本義》曰“言八卦之性情”,都反映了八卦的普遍象征意義,內涵豐富。第三,“觀象制器”說?!耙渍呦笠?。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系辭下傳·第三章》)其中的“象”就是象征,就是喻示萬物,六爻仿效萬物發(fā)生變易。而“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系辭下傳·第十章》)則從總體上對“天、地、人”三才之道廣闊的象征意義進行概括??梢钥闯?,《周易》通過符號系統(tǒng)反映了復雜的矛盾統(tǒng)一,正是這種矛盾的統(tǒng)一,使得多元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種矛盾統(tǒng)一性并非雜亂無章,無論卦序還是卦爻辭的編排,都有一定講究?!缎蜇詡鳌贰坝刑斓厝缓笕f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所錯”顯示了在六十四卦的排列上,集中體現(xiàn)了事物相因相反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從六十四卦的編排也可見一斑?!吨芤住飞辖洀摹扒钡健半x”,共計三十卦,下經從“咸”到“未濟”,共計三十四卦。之所以做如此區(qū)分,據說是上經開天辟地、始自乾坤,下經男女感應、開始于咸。眾所周知,這樣的安排還表現(xiàn)出上經是對自然世界的描述,下經是對人類社會的寫照。但是,我們又不能絕對且機械地理解。以婚姻嫁娶為例,描述婚姻嫁娶的卦有: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保ā锻汀妨?/p>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保ā顿S》六四)

      “咸:亨,利貞;取女吉。”(《咸》卦辭)

      “睽孤,見豸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說之??;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保ā额ァ飞暇牛?/p>

      “姤:女壯,勿用娶女?!保ā秺ァ坟赞o)

      “漸:女歸吉,利貞?!保ā稘u》卦辭)

      “歸妹:征兇,無攸利。”(《歸妹》卦辭)

      其中,《屯》、《賁》兩卦屬于上經,《咸》、《睽》、《姤》、《漸》、《歸妹》五卦屬于下經。而以自然世界的變化為例,以“雨”為象的卦有:

      “既雨既處,尚德載?!保ā缎⌒蟆飞暇牛?/p>

      “往遇雨則吉?!保ā额ァ飞暇牛?/p>

      “方雨虧悔,終吉?!保ā抖Α肪湃?/p>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過》六五)

      其中,《小畜》卦屬于上經,《睽》、《鼎》、《小過》卦屬于下經。本來“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而《周易》用以表征陰陽的變化,陰陽二氣交和則雨成,不交和則不雨。所以,我們說《周易》上下經都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寫照。

      通過考察《周易》多元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我們發(fā)現(xiàn),要想準確理解和把握這種矛盾統(tǒng)一性,最根本的是如何思考作為主體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與其所處的“世界”的關系是這種多元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核心和關鍵。

      三、政治生態(tài)倫理

      眾所周知,政治生態(tài)就是用生態(tài)學的觀點來透視政治生活的一套理論方法。一種政治模式及其功能的發(fā)揮,是由一系列的復雜生態(tài)因素決定的,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是,我們并不能以此否定作為主體的人的作用。《周易》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并立起來,并將人放在中心地位,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之道在于“始萬物”,地之道在于“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萬物”。具體說來,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lián)系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系,而且是一種內在的生成關系和實現(xiàn)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則,人之道是實現(xiàn)原則。人是這種關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把這種倫理學稱為“開明的人類中心主義”[6]。這種“開明的人類中心主義”認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財富,任何國家、團體或者個人都不能為了局部的利益而置生態(tài)系統(tǒng)于不顧。人類需要實現(xiàn)對資源的公平配置,以適應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協(xié)調的合理秩序。人類要以地球村居民的姿態(tài)面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建立良好的控制機制,讓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保障,讓人們生活的更有尊嚴。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達到這種平衡狀態(tài)呢?我們知道,儒家生態(tài)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周易》更是號召人們成圣成賢,具有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傾向。這種人類中心主義不是單純的二元對立,她具有一種道德哲學關懷。我們認為,《周易》所體現(xiàn)的“開明的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德性倫理學。這種德性倫理學實現(xiàn)了從道德生態(tài)關懷到德性倫理學的轉化,實現(xiàn)了理論的升華。

      首先,《周易》非常重視人的德性修養(yǎng)?!啊兑住菲渲烈雍酰》颉兑住?,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保ā断缔o上傳·第七章》)孔子以為,《周易》的道理至善至美,《周易》是圣人用來推崇道德廣大其事業(yè)的,是一部很重視德性修養(yǎng)的典籍。六十四卦中,直接提到道德修養(yǎng)的諸如《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謙》卦講謙虛美德,《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益》卦《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等等,都是從不同的方面提到道德修養(yǎng)。那么,《周易》為何重視人的德行修養(yǎng)?“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保ā断缔o下傳·第十一章》)此節(jié)說制《易》者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興業(yè)固本,必重視道德修養(yǎng)。

      其次,乾坤衍化體現(xiàn)《周易》德性之根本。“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保ā断缔o下傳·第十二章》)從總體上闡述《周易》德性之根本?!肚坟裕骸扒涸?,亨,利,貞?!睆淖置嬉馑紒碚f,《乾》卦象征天,即“乾”之象為“天”,其義為“健”?!吨芤渍x》:“《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源素灾?,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边@就是“四德”說,認為“天”體現(xiàn)著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這四種德性,是由于“天”的本然使成,陽氣的運行不息、變化不止,春夏秋冬四季循環(huán)往復。[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言》又曰:“君子行此四德”,“君子進德修業(yè)”,“君子以成德為行”等等。由于《周易》宣揚“天人合一”,所以通篇滲透著君子通過成就道德的行為,從而具備國君的品德。只有具備了這“四德”,才能算是“大人”?!胺颉笕恕撸c天地合其德”(《乾文言》)。這里雖然只點出了“大人”(國君),但是也說明了“天人合德”的道理。實際上,從《乾》卦的卦爻辭中可以看出,它指出了道德德性修養(yǎng)的各種不同境界。此外,《坤》卦也具備此“四德”。“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徳方”,無不是這一思想的寫照?!独ぁ坟赃€指出了人們的道德德行修養(yǎng)不同方面,包括人生追求和事業(yè)發(fā)展。

      再次,德性的內涵豐富?!啊兑住分d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保ā断缔o下傳·第七章》)這節(jié)說明《周易》不但重視德行修養(yǎng),更從不同的層面對其德性進行闡述。它以《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九卦為例,分三次從不同角度闡述其道德意義,即“三陳九卦”。此節(jié)引述第一次陳述從德之基、德之柄、德之本、德之修、德之裕、德之辨、德之地和德之制等九個方面論述德性修養(yǎng)。

      最后,如何進行德性修養(yǎng)。對于怎樣講求德性修養(yǎng)問題,《周易》樸實無華,道理說得再簡單不過,就是“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第一章》)。這里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因為“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保ā墩f卦·第二章》)也就是說,所有的德性都已經蘊含在天地之間、性命之中,只要窮理就能盡性,順性命而為之就可以了。其實,這種德性修養(yǎng)論具有雙重意義:一是政治環(huán)境好了,會促進政治行為提升,從而促進政治發(fā)展;二是,政治生態(tài)優(yōu)良,會深刻影響著社會風氣,移風易俗。這樣,二者之間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使得政治生態(tài)得到長足發(fā)展,從而更能發(fā)揮人的主體作用,推動整個生態(tài)文明建設。

      《周易》把崇尚道德德性修養(yǎng)的意思貫穿始終。按照《大學》“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來解,儒家講求成圣成賢,自身修為就是為了“家”、“國”之根本,所以道德的自我修養(yǎng)應是“家”、“國”題中應有之義。按照“家”、“國”之分,《周易》有“家”者,《蒙》、《小畜》、《謙》、《隨》、《賁》、《無妄》、《頤》、《咸》、《恒》、《家人》、《睽》、《姤》、《漸》、《歸妹》、《旅》、《節(jié)》,凡一十六褂;有國者,《師》、《比》、《履》、《大有》、《臨》、《觀》、《噬嗑》、《剝》、《大過》、《大畜》、《坎》、《離》、《遁》、《大壯》、《晉》、《明夷》、《損》、《益》、《夬》、《萃》、《升》、《困》、《井》、《革》、《震》、《艮》、《豐》、《巽》、《兌》、《渙》、《中孚》、《小過》,凡三十二卦;兼而有“家”有“國”者,《屯》、《需》、《訟》、《泰》、《否》、《同人》、《豫》、《蠱》、《復》、《蹇》、《解》、《鼎》、《既濟》、《未濟》,凡一十四卦。這些大抵能夠反應出《周易》中蘊含的圣賢氣象。中國儒家生態(tài)智慧的核心是德性,盡心知性知天,主張“天人合一”,其本質是肯定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天地變化,圣人效之;與天地相似而不違;知周乎萬物,道濟天下而不過。《周易》通過對天地萬物內在價值的肯定,示以仁愛之心對待自然,主張?zhí)斓廊藗惢腿藗愄斓阑ㄟ^家庭、社會進一步將倫理原則擴展自然,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所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薄吨芤住返倪@種政治生態(tài)倫理,反映了她對寬容和諧開明之理想社會的追求。

      四、生態(tài)價值

      我們認為,在上述種種周易生態(tài)觀念中,貫穿其核心的是“生生之為易”。陰陽轉化相生,蘊含著《周易》深刻的變易思想。這種倫理觀念經過道德哲學的提升,上升為一種價值,就具有一種思維方式的反思性意義。這種反思性意義,實際上是一種形上關懷,貫穿整體主義、多元主義以及政治生態(tài)倫理,實現(xiàn)了從“生態(tài)倫理”到“生態(tài)價值”的哲學轉換。在這種轉換中,“生生之為易”是關鍵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周易》陰陽剛柔并濟,周衍相推,萬物生化,無不展示世界“一陰一陽”之道?!耙魂幰魂栔^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系辭上·第五章》)牟宗三解釋道:“陰陽是氣,這是分解地表出成變之因素,一陰一陽則是綜合地表變之過程,由之以見道。道不是此現(xiàn)象的變之過程本身,乃是所以成此過程而亦帶著此過程而見者?!司C合地、動態(tài)地所表示之道?!保?]牟宗三通過《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以及《禮記》“分于道謂之命,形于一謂之性”,來說明《周易》這種“生生”為核心的變易觀,認為世界上不變的正是變化本身,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衍化過程。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保ā断缔o上·第五章》)意在說明陰陽二氣相生,永恒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指事物自身的變化過程,而且也指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道德經·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方東美認為:“生生不已,象效天地大生廣生之德,適以表現(xiàn)生命之大化流行,澈上澈下,旁通彌貫。在全幅時間化育之領域中,宇宙生命廣大無垠。就代表時際人之儒家心靈眼光看來,宇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大生機,無一刻不發(fā)育創(chuàng)造,而生生不已,無一地不流動貫通?!保?]我們周圍的世界本身就是生生不已、循環(huán)往復的,就整個世界而言,我們是處在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中,總體表現(xiàn)出一種平衡。

      無論是整體主義的生態(tài)觀,還是多元化的生態(tài)觀,及至政治生態(tài)倫理,包含著陰陽和諧思想,即陰陽生生不已,陰陽互補、翕辟成變,以及陰陽平衡、總體穩(wěn)定的觀念。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類萬物。如果我們用西方式的思維解構《周易》的生態(tài)倫理會有失偏頗,但我們可以借助分析的方法,將《周易》體現(xiàn)的生態(tài)倫理進行詮釋,作一種立體呈現(xiàn)。這種解釋學體現(xiàn)了一種統(tǒng)合的思維方式,更符合周易生生不息的衍化思想。

      正是這種生生不已的變易思想,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面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F(xiàn)代社會,人們行為能力的增強不僅未從根本上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這種不確定性。這種情況不僅在社會領域存在,在自然領域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有人甚至將這種不確定性視作“常態(tài)”。實際上,我們將會永遠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變的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思考生態(tài)保護的倫理意義,變得尤為重要?!吨芤住匪w現(xiàn)的生態(tài)倫理正好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思考:一是要如何重新認識整個世界;二是在這樣的世界中,如何重新謀劃人類的活動與發(fā)展。由此可見,《周易》所體現(xiàn)的生態(tài)倫理既是一種倫理關系,又是一種倫理行為。這就使得《周易》的生態(tài)倫理具有根本的道德哲學意義,從而達到一種普遍的統(tǒng)一。這樣,“生態(tài)倫理”經過哲學的提升,“生態(tài)”已經不再僅僅限于生態(tài),而帶有了時代精神和文明價值的意義。生態(tài)倫理與生態(tài)價值的重要標志是,人作為主體的倫理性實體已經不只是人作為世界的一部分,而是人與世界已經合為一體。也就是說,“生態(tài)倫理”已經突破了道德哲學的框架,而具有普遍的哲學價值意義。這也許就是我們今天討論《周易》生態(tài)價值的意義所在。

      無獨有偶,羅爾斯頓的環(huán)境倫理學把目光轉向了人們不曾關注的荒野,確立一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的內在價值,企圖為當代生態(tài)倫理提供一種客觀、獨立的哲學基礎。羅爾斯頓的理論對生物權利的解放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以“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終不能走出“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二元對立的極端狀態(tài)。那么,我們在面對生態(tài)問題時,就很難跳出作為“生態(tài)”的世界來找到答案。由于不能超越我們的生存困境,也就難以走出我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我們應該認識到,生態(tài)倫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概念。黑格爾曾經指出:“倫理本性上是普遍的東西,這種出之于自然的關聯(lián)本質上也同樣是一種精神,而且只有當為精神本質時才是倫理的?!保?0]這就是說,生態(tài)倫理應該具有一種普遍性,這種普遍性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今天,我們面臨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不能把解決這些生態(tài)問題的重擔都放在儒家身上。但是,我們可以從儒家,特別是《周易》提供給我們的上述關于生態(tài)問題的哲學思考獲得一些有益的借鑒。

      [1]這些研究主要有:任俊華.“厚德載物”與生態(tài)倫理——《周易》古經的生態(tài)智慧觀[J].孔子研究,2005,(4);郭繼民.《周易》的“生態(tài)學”解讀——從“還原”的角度[J].周易研究,2010,(1);喬清舉.論儒家自然哲學的天道時序觀及其生態(tài)意義——以《易傳》為中心[J].周易研究,201,1(5).在這些研究中,比較系統(tǒng)的要數喬清舉,他從“儒家生態(tài)哲學史”的角度對《周易》生態(tài)觀進行闡述。

      [2]彭富春.《周易》的奧義[J].哲學研究,2008,(7).

      [3]王諾.“生態(tài)整體主義”辯[J].讀書,2004,(2).

      [4]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

      [5][魏]王弼撰.周易注:附周易略例·明象[M].北京:中華書局,2011.414.

      [6]我們認為,人的“中心”地位與人的“主體”地位不同,在《周易》宣揚的生態(tài)倫理中,強調人處于“主體”地位而非“中心”地位,就是為了說明在世界中人作為“主體”的特殊作用。此外,這里還要避免落入“主體”和“客體”二分的窠臼,之所以贊同“開明的人類中心主義”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說法,就是考慮到這個意思.

      [7]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

      [8]牟宗三.才性與玄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8—99.

      [9]方東美.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fā)展[M].臺北:成均出版社,1985.155.

      [10][德]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8.

      □責任編輯:李三虎

      G112

      A

      1003—8744(2015)02—0108—08

      來源: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B100)。

      2014—12—2

      董禮(1980—),男,哲學博士,濰坊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德哲學;張利明(1980—),男,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社編輯,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

      猜你喜歡
      系辭周易德性
      論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與實踐智慧
      西部學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柳亞子書法
      國學周周讀
      《周易》古經“幽人”詁正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周敦頤《太極圖說》哲學思想研究
      時代人物(2020年21期)2020-11-18 11:01:09
      “人品訴諸”在《系辭》中的應用研究
      甜甜的“蝴蝶繭”
      《周易》與《孫子兵法》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49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倫理學研究(2016年5期)2016-02-01 12:46:17
      淮北市| 长阳| 龙山县| 宝坻区| 宁蒗| 丹东市| 河北区| 慈溪市| 饶平县| 蒙阴县| 韶关市| 井研县| 上高县| 湟中县| 恩平市| 华池县| 辽宁省| 边坝县| 灌阳县| 宜宾县| 敦化市| 琼海市| 轮台县| 勃利县| 阳新县| 重庆市| 利辛县| 宁明县| 泊头市| 扎兰屯市| 莱西市| 项城市| 依安县| 阜南县| 巴彦县| 教育| 盖州市| 砚山县| 霞浦县| 涞水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