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鵑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南京 210046)
?
ESP視域下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模式研究
王鵑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摘要:內容在當前公安教育不斷發(fā)展的大趨勢下,警務英語教學應圍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實踐,加大改革力度。本研究在對專門用途英語和項目依托式教學理論進行闡釋的基礎上,分析了警務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嘗試構建“2+3模式”的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體系,力圖培養(yǎng)既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又能運用英語解決專業(yè)實踐問題的技能型、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復合人才。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項目依托式學習;警務英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劇,我國對外交流日益擴大,警務發(fā)展出現(xiàn)世界化趨勢,警察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公安部提出公安教育要以培養(yǎng)“懂經濟”、“懂法律”、“懂外語”的高素質警務人才為目標。作為公安院校的專業(yè)英語課程,警務英語特色鮮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簡稱ESP)范疇。從專門用途英語角度出發(fā),積極探索警務英語的教學研究方法,幫助公安院校培養(yǎng)綜合素質過硬的警務人才,提高他們的專業(yè)英語應用能力,以適應國際化警務實踐的需要,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二、ESP理論
專門用途英語是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其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著名語言學家Halliday, Mxcintosh和Strevens在《語言科學與語言教學》中對ESP定義如下:“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 and flitter.”(公務員,警察,法律工作人員,藥劑師,護士,農業(yè)專家,工程師、鉗工所使用的英語。)Carter(1983:131-137)認為,“專門用途英語基于目的相關的導向、原發(fā)性材料,以及自主學習”。Hutchinson和Waters(1987)也指出,專門用途英語學習是多個重要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結果,要求不斷發(fā)展以適應學習者的需求,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學科或目的相關的英語。
可見,專門用途英語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或學科相關聯(lián)的英語,旨在培養(yǎng)學習者目標工作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其“專門”性主要表現(xiàn)為:
首先,專門用途英語有專業(yè)化、行業(yè)化的特點。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專門用途英語屬于英語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也是一門語言,教學包括聽、說、讀、寫、譯等英語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但是專門用途英語具有獨特的詞匯、句法和語言結構等特殊的專業(yè)化內容,知識體系涉及范圍廣泛,從語言文學、文化擴大到商務英語、經貿英語、法律英語、醫(yī)學英語、化工英語、計算機網(wǎng)絡英語、警務英語等各行各業(yè)。因此,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范疇的警務英語教學要把學習者語言技能訓練和專業(yè)知識學習二者密切結合。
其次,專門用途英語學習者有特殊的學習目的和需求。由于行業(yè)專門用途的需要,學習者必須達到某些專業(yè)領域內運用英語自然流暢的交流溝通的水平。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必須以對學習者的需求分析為基礎,注重學習者語言運用的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要關注學習者的特殊需要。
三、項目依托式學習
項目依托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簡稱 PBL)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教育改革,后來在德國的職業(yè)教育領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美國的Robin Fogarty從學習者角度出發(fā),認為基于項目的學習是真實的學習,其本質是動態(tài)性,最顯著的特征是實踐性,主要圍繞著項目設計、執(zhí)行、完成作品等活動過程進行。Blumenfeld(1991)認為項目依托式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提出問題、精練問題、討論、假設、計劃、實驗、搜集整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交流展示成果、提出新問題、完成最終作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Dewey的實用主義理論和Bruner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是項目依托式學習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依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習者借助教師或者同伴的幫助,利用各種資源對知識進行理解、內化,進而建構新的意義。Gardner針對傳統(tǒng)的智能一元化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huán)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chuàng)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盌ewey的實用主義學習理論反對“以課堂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提出教學應“以經驗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通過各種探究活動的真實情境,有效形成與教師、合作伙伴、環(huán)境的互動,完成知識的遷移內化和技能的培養(yǎng)。Bruner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依靠發(fā)現(xiàn)”,教學是教師通過營造鉆研的氛圍利用各種資源引導學習者主動探究,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規(guī)律,發(fā)展能力的過程。
項目依托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的形式通過一系列的合作,選定研究的項目或主題,利用多種資源、研究方法主動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項目依托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首先,項目依托式教學以項目為中心,教學主要分成項目的設計、項目計劃的制定、項目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項目成果展示與交流、項目過程的評價反思及總結五個步驟。
其次,項目依托式教學具有多元互動的主體,處于主體地位的學習者和起指導作用的教師在開展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成為平等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互相之間分工協(xié)作,共同研究,多維互動,既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又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再次,項目依托式教學具有開放性特點。項目化教學除對學科課程、教材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外,對相關學科專業(yè)實踐中的各種具體問題還要進行模擬探究,廣泛收集資料,充分利用網(wǎng)絡、媒體以及實訓基地等各種資源,完成項目的開發(fā)設計、實施評估等一系列教學活動。
最后,項目依托式教學評價具有多元智能的特點,屬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對學科課程的掌握程度側重終結性評價,對項目實施過程和成果展示側重形成性評價,鼓勵學習者獨立探索,促進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四、警務英語ESP教學現(xiàn)狀
警務英語(Police English)是警務工作者在公安執(zhí)法工作中使用的英語,學習者是即將從事涉外警務工作的公安人員。警務英語教學應符合專門用途英語的特點,既重視英語基本語言技能的教授,又要兼顧其專業(yè)化特性,把基礎語言技能訓練和警務專業(yè)知識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在警務實踐中使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
警務英語既是警務專業(yè)知識與英語語言能力的結合,又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應用,直接關系到公安院校培養(yǎng)的警務人才的綜合素質,對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警務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首先,警務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警務英語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人才規(guī)格等具有明顯的ESP特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學大綱仍舊沿用基礎英語教學大綱,并未體現(xiàn)涉外警務等相關的專業(yè)英語的特點。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教學形式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沒有安排與公安工作密切相關的警務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單一,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法”為主,缺乏注重體驗和情境的先進教學手段。
其次,警務英語課程設置缺乏專業(yè)特色。目前警務英語課程仍然偏重基礎語言學習,過分強調語言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教授,使得學習者的語言應用能力與警務專業(yè)方向脫鉤。公安院校的學習者需要掌握大量的治安管理、法律法規(guī)等專業(yè)知識,他們迫切希望在警務英語教學中增加貼近實戰(zhàn)的專業(yè)詞匯、句法甚至專業(yè)應用文書寫作等內容,模擬真實情景,提高警務英語語用能力,從而增強就業(yè)競爭力。
最后,警務英語課程缺乏專業(yè)權威的全國性統(tǒng)編教材,師資力量相對薄弱?,F(xiàn)階段多數(shù)公安院校教授警務英語課程的教師都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出身,沒有相關的警務專業(yè)知識背景,專業(yè)教學和科研管理缺乏有效機制和先進理念。再加上教材大都由地方院校自行編寫,內容不能與當前國際警務工作接軌,相對陳舊滯后,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警務英語教學應圍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實踐,加大改革力度,著力培養(yǎng)具備最新專業(yè)知識和實戰(zhàn)經驗的創(chuàng)新型警務人才。本文從專門用途英語角度出發(fā),結合警務英語教學現(xiàn)狀,構建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模式。以實用性和學習者自主性為顯著特征的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公安專業(yè)知識,結合公安業(yè)務實踐,使學習者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專業(yè)技能。
五、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實踐
自2008年起,南京森林警察學院開始開展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英語課程設置分為大學英語(EGP)和警務英語(ESP),警務英語教學時數(shù)為32學時。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專門用途英語系列教材《公安英語》為例,嘗試構建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的實踐模式,旨在在短時期內有效培養(yǎng)學習者閱讀公安類專業(yè)英語、涉外口頭交際以及警務專業(yè)應用文寫作的能力。根據(jù)實際情況,《公安英語》教學采用“2+3”模式:教學分為以基本語言技能為基礎的項目依托式課堂展示和以指導專業(yè)業(yè)務實踐為目的的項目依托式課程論文兩大模塊;具體教學過程包括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成果展示及評估三個階段;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包括課堂展示(占50%)、課程論文(占20%)和學期期末考試(占30%)。
這一模塊是整個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的重點,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的始終。項目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合理劃分學習小組、討論教材設計項目任務、各小組選定項目任務。
首先,教師應向學習者詳細介紹項目依托式學習的概念、特點及實施過程,使他們對新的教學方法有理性認識,對師生角色的轉變做好心理準備。然后,組織學習者依據(jù)自愿加入、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劃分學習小組,每組6-7人,選定小組組長。接著,教師介紹《公安英語》教材,指導各小組討論選定項目任務,告知他們項目籌劃過程中需提交項目計劃書(包括子項目目標、研究方法、實施步驟、組員分工、項目成果及展示形式等內容),同時告知項目成果評價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包括同伴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分。
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項目小組活動研究和制作項目成果。首先,項目小組成員就各自承擔的子項目開展分工合作,搜集各種相關資料,加以分析、歸納、總結;然后,結合教師對教材知識的講解,小組討論,設計制作項目成果,確定一種或多種展示方式(如PPT輔助口頭報告、小品及戲劇等角色扮演、辯論大賽、調查報告,展覽等),并完成項目成果制作和演練。
項目成果展示及評估階段主要由項目成果交流和評價兩部分組成。項目成果制作完成后,各小組向全班同學和教師展示,并解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然后由教師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分析。最后,項目小組成員、其他小組成員及教師要針對項目主題的選取、計劃的制定、活動探究階段的表現(xiàn)、成果展示及交流的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既關注學習者相關單元涉及的英語語言知識、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關注他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合作能力、協(xié)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公安英語》教材由國際警務合作、警用武器裝備、交通管理與安全、出入境管理、緝毒、刑事偵查、詢問方法和技術、身份識別、經濟犯罪以及高科技犯罪十個單元組成。由于教學時數(shù)的限制,在項目準備階段(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4課時),教師引導學習者討論確定項目任務,把全書劃分為國際警務合作及警用武器裝備、治安管理及交通違章處罰、緝毒、刑事偵查及詢問和訓問、經濟犯罪和高科技犯罪六個大項目(每個項目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4課時)。隨后,教師幫助項目小組選定項目任務,根據(jù)教學計劃進度,依次準備起草項目計劃書。
下面以項目1《國際警務合作及警用武器裝備》為例,說明項目依托式教學實施及成果展示評估的步驟。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教材,進行主題式的警務英語閱讀、口語和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的串講(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1課時)。
其次,教師經過與項目組成員的課堂討論,開始指導學習小組制定項目計劃書(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1課時)。根據(jù)相關主題,本項目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子項目:1)需要國際警務合作的各種刑事犯罪種類介紹;2)國際刑警組織介紹;3)常規(guī)警用裝備介紹;4)問路、報案等一般警務工作處理;5)警務邀請函和護照報失證明涉外警務專業(yè)文書寫作。
然后,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分工合作,結合教材背景知識的學習,廣泛搜集相關資料,開始設計制作項目成果。
最后,項目小組成員選擇不同方式展示項目成果(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2課時):子項目1和2的學習者制作了精美的PPT材料,選擇PPT輔助演講;子項目3的負責人利用學院實驗室和實訓基地裝備,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課堂警用裝備介紹和展覽;子項目4和5的承擔者模擬派出所業(yè)務實踐,進行了生動的小品、短劇表演。每個項目成果展示都附加相應的反饋交流時間,全體學習者和教師對展示過程都可以提問,項目組同學需用英文進行答辯。同時,項目組成員、其他小組成員及教師同時針對項目的設計過程(占30%)、成果的制作內容以及語言流利程度(占40%)和答辯的滿意度(占30%)這幾個方面進行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成果評估。這不僅讓學習者提高了英語語言交際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警務專業(yè)知識應用的能力,同時也讓教師在警務專業(yè)實踐中檢驗了學習者英語語言能力的掌握情況。
這一模塊試圖滿足警務專業(yè)實踐的需要,把語言教學研究與治安管理、法律法規(guī)、涉外警務等專業(yè)實踐相結合。同時這一模塊可以與我院每年組織申報的“十二五”期間“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重要內容之一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相結合,既豐富了警務英語教學改革,又促進了學習者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公安院校人才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的發(fā)展。
課程論文寫作項目建議在項目依托式課堂展示三個大項目完成之后即課程教學中期開始啟動。這時學習者對項目依托式教學模式有了清晰的認識,對《公安英語》教材的項目體系也已經清楚地理解。項目小組及成員建議與課堂展示項目保持一致,這樣,各小組在搜集課堂展示項目相關資料、設計成果時,可以同時探索課程論文子項目主題。課程論文寫作項目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即全體項目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課程論文的寫作。
在項目準備階段(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2課時),教師介紹課程論文項目的目標是把英語語言學習與警務專業(yè)實踐結合,以教學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教學;項目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法、歸納法、實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項目成果即課程論文的展示和評價采用論文答辯的方式進行,對提交的論文和口頭陳述分別評分,為保證評估公平、公正,教師將協(xié)同其他3位教授同一課程的教師組成評審小組,其他項目小組成員將不參與評估。
在項目實施階段,小組成員首先結合課堂展示項目主題,以及每年寒暑假公安業(yè)務實踐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完成論文選題,撰寫開題報告,教師對各組論文開題報告進行修改與反饋;然后小組成員廣泛搜集相關資料,采用各種研究方法,完成論文初稿;最后,教師對初稿做出指導建議,小組成員修改初稿。這一階段的活動主要在課后開展,教師主要通過QQ、微信、微博以及電郵的方式與學習者進行交流溝通,及時把握項目進度,對他們上傳的階段性成果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反饋。
在項目成果展示及評估階段(計劃教學時數(shù)為2課時),教師組織各項目小組提交論文,進行PPT輔助口頭陳述,參加論文答辯。教師評審團隊對課程論文質量和小組成員答辯過程進行評分,成績納入課程考核范圍。
六、結語
專業(yè)英語應用能力是公安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是新時代公安民警應具備的重要技能。培養(yǎng)既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又能運用英語解決專業(yè)實踐問題的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警務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在ESP理論指導下,構建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實現(xiàn)了語言教學與警務專業(yè)方向的自然對接,大大提高了學習者的就業(yè)競爭力。同時,ESP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以學習者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教學指導,以項目為形式,以成果為目標,以合作為方式,通過“在做中學”來培養(yǎng)學習者獨立自主、探索研究、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警務英語教學質量,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責任編輯劉敏)
作者簡介:王鵑,女,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警務管理系大學英語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及英語教學。
收稿日期:2014-12-30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6057(2015)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