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良波(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zhèn)坪地小學)
?
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湯良波
(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zhèn)坪地小學)
【摘 要】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有效的將教師、學生和課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挖掘與釋放,以情感為催化劑使其對語文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以此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作用與意義,不僅達到了《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也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本文就情感教育的定義進行分析,并根據(jù)新課標提出幾點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方法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教,忽視了情感教育。情感是喜怒哀樂的表現(xiàn),人都是血肉之軀,枯燥、生硬的教學影響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隨著國際化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教育部在頒布的《小學語文新課標》中這樣寫道,小學生語文教學應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老師應將作者澎湃的感情表達出來,然后挖掘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游歷在栩栩如生的課文內容中,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此達到教育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shù)剡\用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產(chǎn)生的一種態(tài)度表現(xiàn),是以人為主體,對社會、文明等客觀事物感受的表達;是對幸福、美感、厭惡、仇恨、理智等的一種表現(xiàn)。而情感教育則是指教育者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通過相應的課本媒介進行的一種教學教育活動,并通過引導、挖掘促使小學生產(chǎn)生新情感教育的一個過程。而且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中,具備很多圖文并茂、情感優(yōu)美的課文,包括對祖國、山川、人民、大自然、親人、朋友等情感豐富的文章,教育者可通過情感教育將小學生的喜怒、愛憎、道德、美感等挖掘并引導出來,達到小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因而說沒有情感教育的教學是一個有缺陷的教育。
1.挖掘小學語文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者應該抓住小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情感因素的分析與挖掘,抓住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文中人物、或風景、或思想等語言、形態(tài)、性格及思想等的分析,抓住關鍵詞、句、語言等特點,使小學生產(chǎn)生喜愛之情。 例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中,“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通過這句話便可抓住作者的思想,了解本文寫作的主題-故鄉(xiāng)的楊梅。 小學課文中還有很多以熱愛祖國、民族風情、親情和友情、自然與科學等內容的文章,需要教育者積極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2.創(chuàng)造情境,以情導情
小學生的情感很單純、淺顯,比較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感染。所以在課堂中老師應以營造情境、傳達情意,挖掘感情點的方法,引導小學生情感的涌現(xiàn)。同時老師應以身做責成為引導情感的使者,由于小學生情感比較淺顯,所以易受老師的感染。比如說《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老師可以通過播放低沉音樂,以情動情的方式引導小學生,老師可含淚朗讀本篇課文,使小學生感同身受,從而深刻體會十里長街人們含淚默哀周總理的心情。
3.體驗情感,以情引情
小學生語文教育不僅是老師傳授知識的課堂,也是老師與學生共同體悟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老師在努力制造情感教育情境的同時,也讓小學生親身融入進來,使其能夠獲得親身體驗的感悟與奧秘。并能通過真實的感覺來增強小學生內心的感受。例如《烏鴉喝水》一文中,老師在講解完課文內容后,可取來一些瓶子和石子,讓每位小學生都根據(jù)烏鴉喝水的方法做一次,在實際操作中了解到石子越多水位上漲越高,越容易喝到水;而石子越少,水位上漲不夠就很難喝到水的道理。不僅增強小學生動手的能力,而且促進其注意生活細節(jié)的能力。
4.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加強學生主體情感體驗
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良好的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須有情感基礎,就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無論是課堂還是課間,老師與學生都應建立一個相互尊重、互相關愛的情感關系。首先老師應尊重小學生,小朋友都是有自尊,有些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老師喜歡給他們取一些外號,如調皮搗蛋,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心理,使之與老師疏遠,違背了教育的宗旨。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先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其次是關愛,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是學生離開親人以外得到的一種溫情,老師愛學生也會使學生懵懂的愛心得到慰藉,并以此學會關心他人,使其主動體會情感的內涵。
5.總結轉化,即情境回歸
教師的啟發(fā)總結能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的情感基調,做到情與理的統(tǒng)一,并使這些認識經(jīng)驗轉化為內在的思想意識,回歸到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上來。當學生在情境中能夠把自己的情與景結合,能夠融入情境中學到教材的知識點后,還要能夠將自己在情境之中體驗到的情感、學習到的知識點應用于情境解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甚至能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創(chuàng)設有利于知識點學習的情境,這樣才能達到在情境中學、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總之,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發(fā)育均起著重要的作用。單調的傳教會影響內心情感豐富的小學生,而在語文課文中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情感,所以老師應在教學中挖掘作者的心理,并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觸動小學生的情感,使之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參考文獻:
[1]陳偉.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2]帥曉梅.試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04).
[3]吳曉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