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成”的語法化再探

      2015-02-15 04:01:10曾傳祿
      宜賓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朱子語句末副詞

      謝 一,曾傳祿

      (貴州師范大學 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不成”的語法化再探

      謝 一,曾傳祿

      (貴州師范大學 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不成”從先秦時期由一個表“不能成就”之意的非詞結構逐步變?yōu)楝F今的句末語氣詞,先后經歷了向否定意義副詞的過渡階段和既可作表否定意義副詞又可作反詰副詞的階段,最后變?yōu)榱司湮舱Z氣詞。現代漢語的使用中,“不成”仍具有以上三種用法。徐時儀提到“不成”在唐代已有處在句末的用法,并且其作為句末語氣助詞在宋元時期可經常見到,這一說法值得商榷。

      不成;語法化;分歧

      當前有關“不成”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學者們大多是從“不成”一詞的成詞來源,即語法化歷程角度展開探討。

      鐘兆華認為大致從元明之際,“不成”逐漸向句末助詞的位置轉移,最終成為一個語氣助詞。[1]孫錫信認為元代以后開始出現“不成”用于句末,并與“難道”搭配使用表示反詰語氣。[2]185徐時儀描述了“不成”的古今虛化途徑,并依據古代口語實錄文獻語料推斷“不成”作為句末語氣助詞在唐代就產生了。[3]楊永龍考察了《朱子語類》中“不成”的所有例句,詳細歸納了“不成”在具體使用中的不同成句結構,并對其作了歷時語法化梳理,提出了相關語法化理據,同時認為“不成”作句尾語氣助詞產生于宋代的觀點并不可靠。[4]劉敏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對“不成”的語法化進行了新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其成詞的動因和機制等問題。[5]12-16

      本文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各家學者梳理的“不成”語法化路徑進行考證,并結合古代文獻語料重新探討“不成”的成詞脈絡,最后針對“不成”在唐代用作句尾語氣助詞這一說法進行討論。

      一 語法化與詞匯化

      “語法化”這個概念最早是中國人在13世紀提出來的,元朝的周伯琦在《六書證偽》中說:“大抵古人造字,皆從事物上起,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鄙蚣异诱J為:“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語言中意義實在的詞轉化為無實在意義、表語法功能的成分這樣一種過程或現象,中國傳統的語言學稱之為‘實詞虛化’”。[6]劉堅認為:“某個實詞或因句法位置、組合功能的變化而造成詞義演變,或因詞義的演變而引起句法位置、組合功能的變化,最終使之失去原來的詞匯意義,在語句中只具有某種語法意義,變成虛詞,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語法化’”。[7]Laurel J Brinton和Elizabeth Closs Traugott認為:“語法化指的是這樣一種演變,在特定的語言背景下,語言使用者用一種結構的一部分作為語法功能,經過一定的時間演變,已經語法化的條項可以進一步語法化,使語法功能和主范疇擴大?!保?]27

      Givon提出一個著名觀點:“今天的詞法曾是昨天的句法”,這種從句法到詞法的轉變現象在語言中普遍存在。董秀芳指出:“詞匯化(lexicalization)一般指的是短語、句法結構、跨層結構等非詞單位逐漸形成單詞的過程。”[9]49Laurel JBrinton和Elizabeth Closs Traugott認為:“詞匯化指的是這樣一種演變,在特定的語言背景下,語言使用者用一種句法結構或構詞作為一種新的實義形式,并且其形式和語義特征并不能完全從結構的組成或構詞類型派生或推導出來,經過一定時間的演變,已經詞匯化的條項還可以進一步喪失內部的組構性,進一步詞匯化?!保?]29徐時儀認為:“詞匯語法化可以是一個詞組結構演變成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實詞演變成一個虛詞;可以是一個具有實實在在詞匯意義的語言成分演變成一個較虛的語言成分,也可以是一個較虛的語言成分演變成一個更虛的語言成分?!保?0]

      綜上可得如下結論:詞匯化就是一個非詞結構形成一個單詞的過程,這單是從結構上來考慮,而語法化不僅包含結構上的改變,還包含著意義、語法功能等的變化。所以,“詞匯化”應包含在廣義的“語法化”范圍內。

      二 “不成”的詞典釋義

      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不成的定義為:“助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的語氣。前面常有‘難道’和‘莫非’?!保?1]94《現代漢語詞典》中,對不成的定義為:“1.不行。2.助詞,用在句尾,表示推測或反問的語氣。前面與‘難道’‘莫非’等詞呼應?!保?2]103《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不成的定義為:“助詞,用在句子末了,同副詞‘莫非’‘難道’配合,表推測或反問。”[13]20

      綜合來看,“不成”除了作為一個表否定意義的副詞,表“不行,不可以”之外,還可用作語氣詞放在句尾,并且經常跟“難道”等情態(tài)副詞搭配使用。

      (1)不然我們先報警吧!①

      不成,萬一東西是被王麗拿走了而并不是被偷,我們豈不是惹了麻煩?

      這里的“不成”表“不行、不可以”。

      (2)(難道)天上還會掉餡餅不成?

      這里的“不成”是用在句尾的語氣詞,表反詰。

      為方便表述,我們將表“不行、不可以”的否定意義副詞“不成”記作“不成3”,而將用在句尾作語氣詞的“不成”記為“不成2”。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非詞結構表“不能成功、不能成為”之意的“不成”在現代漢語中仍在使用,除了日常交際外大多是現今人們直接對歷史文獻的引用與活用:

      (3)古語有云:“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4)你要記住,沉不住氣則不成大事。

      (5)這件事你這么辦是辦不成的。

      例(3)-例(5)中的“不成”并非一個詞而是作為一個非詞結構②,表“不能成功、不能成為”之意。例(3)是直接對古典文獻的引用,“不成器”即“不能成為器具”。例(4)是對古典文獻的活用,“不成大事”譯為“不能成就大事”。這兩例“不”與“成”無直接結構關系。例(5)是偏正結構“不成”作補語,譯為“不能成功”。我們將現今使用的這種結構“不成”標記為“不成1”。

      三 “不成”的歷時演變

      “不成”經歷了一個由非詞的結構逐步融合為一個詞的過程,不少學者對其詞匯化歷程進行了梳理。徐時儀[3]:松散的偏正結構(唐以前)→否定意義出現(唐五代時期)→反詰副詞(宋代)→語氣副詞(元代)→語氣助詞;楊永龍[4]:跨層結構(宋以前)→否定副詞、反詰副詞(兩宋時期);劉敏[5]:松散的偏正結構(宋以前)→否定副詞、反詰副詞(宋代)→開始轉為后置助詞(元明時期)→后置助詞(清代)。

      相較以上幾種觀點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不成1”最早出現的時間未定,各家學者都認為“不成”在出現之初是由否定副詞“不”加動詞“成”構成,表“不能成就、不能成為”之意,那么,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意義;其次,表否定意義副詞“不成3”在現今仍有使用的情況均未提及;再次,“不成”用作表否定意義的副詞出現的時間不統一,并且在演變?yōu)楸矸穸ㄒ饬x副詞之前還存在一個過渡階段;最后,徐時儀認定“不成”放在句尾作語氣助詞的時間似有不妥,仍需進一步考察。

      通過對古典文獻語料的考證以及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重新梳理出一條完整的“不成”語法化軌跡。起初,“不成”僅僅是作為一個非詞的結構,即否定副詞“不”和動詞“成”組成,“成”有“成就、成為、成年”之意,所以“不成”除了表“不能成就、不能成為”之意外,還有“不能成熟、未成年”之意,并且這種表“不能成就、不能成功”之意的“不成1”一直使用并延續(xù)至今。后經詞匯化,經歷唐代過渡階段并直到宋代,“不成1”融合為表否定意義的副詞,意為“不行、不可以”,即“不成3”,同期其反詰副詞作用出現并繼續(xù)虛化,最終變?yōu)橐粋€句尾語氣詞,即“不成2”。具體演變路徑為:非詞結構(“不成1”,戰(zhàn)國至唐前)→(詞匯化)→過渡階段(表“未曾”,唐代)→否定意義副詞(表“不可以、不行”,“不成3”)、反詰副詞(宋代)→(語法化)→句尾語氣詞(“不成2”,元末)。

      (一)戰(zhàn)國至唐前

      “不成”用例目前最早見于《尚書》:

      (《尚書·洪范》)

      (7)綏予曰。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

      (《尚書·大誥》)

      例(6)的“不成”是一個偏正結構,由否定副詞“不”加動詞“成”組成,“成”譯為“成熟”,“不成”譯為“不能成熟”,全句譯為:“假如日月歲的關系全部改變,百谷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杰出的人才就因此不能被重用,國家就因此不能安寧?!崩?7)的“成”譯為“完成、成就”,“不成”譯為“不能完成”,全句譯為:“勸告我,不應該過分關注自己安危,不應該不完成你父親文王所力圖成就的功業(yè)。”這里的“不”與“成”無直接結構關系,“不”修飾的是“成乃寧考圖功”。同樣的例子先秦時期還有很多,如:

      (8)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周易》)

      (9)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

      (《春秋左氏傳·哀公》)

      (10)“不君靈公,不成其子也?!?/p>

      (《春秋公羊傳·昭公》)

      例(8)“不成”譯為“不能成就”,“不成乎名”即“不因名氣而成就”。例(9)“不成”譯為“沒有成年”。例(10)“不成”譯為“不能成為”。

      楊永龍就唐前“不成”的具體用例歸納了三種格式[4],即:

      A.N+不+成

      (1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子路》)

      (12)子路欲殺衛(wèi)君而事不成,身菹于衛(wèi)東門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莊子·盜跖》)

      B.(N)+不+成+N

      (1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

      (14)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

      (《禮記·檀弓上》)

      C.N+不+成+V

      (15)愍度道人始欲過江,與一傖道人為侶……既而此道人不成渡。

      (《世說新語·假譎》)

      (16)敦曰:“吾作業(yè)夢在石頭城外江中扶犁而耕,占之?!?/p>

      璞曰:“大江扶犁耕,亦自不成反,反亦無所成?!?/p>

      (葛洪《神仙傳》)

      楊永龍[4]認為在這三種格式中,,“不”+“成”表“不能成就、不能實現”之意。其中,AB格式多為先秦時期使用格式,C格式在六朝文獻中能找到。在AB格式中,“成”是唯一動詞,在C格式中,“成”不再是唯一動詞而變?yōu)榱舜我獎釉~,所以“不成”后接成分的復雜化為“不成”的結合埋下伏筆。

      需要注意的是,現今所使用的“不成1”的用法也正是在此時形成,并一直延續(xù)至今,這是“不成”的第一次分劃,一部分偏正結構得以保留并傳承,而另一部分開始經歷詞匯語法化。

      (二)唐五代

      劉敏認為,“宋代以前的‘不成’一直是一個松散的偏正結構,‘不+成’表示各種否定的動作和狀態(tài)?!保?]13

      (17)燈籠兩行照飛閣,珠帷怨臥不成眠。

      (李賀《十二月樂辭·十月》)

      劉敏認為,“成”表“實現”之意,“不成眠”即“不能實現入眠”。而徐時儀認為,唐代的“不成”作為詞組意義逐漸虛化,凝固成“未曾”“未能”之意。[3]按此說法,將例(17)的“不成眠”譯為“未能眠”也是通順的。同樣的例子如:

      (18)曉入朱扉啟,昏歸畫角終。不成尋別業(yè),未敢息微躬。

      (杜甫《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例(18)“不成”既可譯為“不能實現”,又可譯為“未能”。

      到了唐代,非詞結構“不成”中表“實現、成功”意義的“成”隨著后接句式的復雜化使得其由主要動詞變?yōu)榇我獎釉~,并隨后經歷進一步的虛化,表意已經非常虛弱,其有無并不會影響完整的句意,所以“不成”的表意也就從“不能實現”逐漸變?yōu)榱恕拔茨堋?。唐代是“不成”融合成詞的轉型期,此時的“不成”處于由非詞結構向表否定意義的副詞過渡的階段,但還并非是一個成型的否定意義副詞。

      (三)宋元時期

      徐時儀認為:“‘不成’在宋代已經由詞匯單位的偏正詞組語法化為語法單位的復音反詰副詞?!保?]劉敏認為:“在宋代‘不成’同時存在著否定副詞③和反詰副詞兩種用法”。[5]13楊永龍考察了《朱子語類》中“不成”的用例,發(fā)現“不成”在宋代已經變?yōu)橐粋€成型的否定副詞,表“不可能、不可以”;同時其用作反詰副詞的情況出現,并與其用作否定副詞所構成的句式結構完全一致。

      “不成”在宋代變成一個表否定意義的副詞,表“不行、不可以”之意,即“不成3”。隨之在否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虛化,主觀性不斷增強,強調否定而產生反詰,使得“不成”用作反詰副詞的功能也隨之出現。

      (19)彼國人來問君知禮否,不成說不知禮也。

      (《二程集》)

      (20)因論三國形勢,曰:“曹操合下便知據河北可以為取天下之資,既被袁紹先說了,他又不成出其下,故為大言以誑之?!?/p>

      (《朱子語類》)

      以上兩例,“不成”用作表否定意義的副詞,譯為“不可能、不可以”。例(19)譯為:“別人來問你是否知道禮數,不可以說不知道禮數?!边@里的“不成”即“不能、不可以”,是一個否定意義的副詞,例(20)同。

      (21)如出行忌太白之類,太白在西,不可西行,有人在東方居,不成都不得西行?又卻行日忌,次日便不忌,次日不成不沖太白也?

      (《二程集》)

      (22)或問:“先持敬,令此心惺惺了,方可應接事物,何如?”

      曰:“不然。”

      伯靜又問:“須是去事物上求?”

      曰:“亦不然。若無事物時,不成須去求個事物來理會?且無事物之時,要你做什么?”

      (《朱子語類》)

      以上兩例均為“不成”作為反詰副詞使用。例(21)譯為:“出門忌諱太白星,太白星在西方,所以不可向西行走,那么住在東方的人,難道都不可以向西行走么?出行日忌諱,次日不忌諱,次日難道就不沖太白星了么?”這里的“不成”都是“難道”的意思,表反詰意義,例(22)同。

      綜上可得如下結論:“不成”在宋代發(fā)生了第二次分劃,部分表“不行、不可以”的否定意義副詞“不成”被分化出來,即我們現今的“不成3”,其余則在否定的基礎上繼續(xù)虛化而變?yōu)榉丛懜痹~。《二程集》內容多為北宋學者所作,而《朱子語類》出自南宋朱熹之手,可知以上“不成”的兩種用法無論是在代表北宋還是南宋時期的同一著作里都有出現,只是用作否定意義的副詞時,出現在陳述句中;用作反詰副詞時,出現在反問句中。兩種用法的差別,表現在所搭配句子的語氣差別。

      (四)元末明初

      到了元代,“難道”已經作為一個成型的反詰副詞而廣泛使用。同時,其他的反詰副詞如“終不成”等也相繼出現,使反詰副詞“不成”受到排擠而被取代,從而繼續(xù)虛化,虛化結果是語義變弱,在句中的重要性降低,導致其句法位置變得靈活,在反詰語氣的驅使下逐漸移到句末,最終在元代末年變?yōu)楹笾玫恼Z氣詞“不成2”,并在使用中與“難道”搭配,形成“難道……不成”格式。

      (23)他拿將鈔來討,沒的不與他去不成?

      (元·雜劇《施仁義劉弘嫁婢》)

      (24)員外著你跪,你就跪;難道著你死,你就死了不成?

      (元·雜劇《殺狗勸夫》)

      例(23)的“不成”作句尾語氣詞。例(24)的“不成”與“難道”搭配使用。

      四 “不成”用于句末產生年代的分歧

      徐時儀提到“‘不成’一詞在唐代已有處在句末的用法,并且作為句末語氣助詞在宋元時期可經常見到。”[3]81楊永龍通過對宋代《朱子語類》中“不成”用例的統計,認為《朱子語類》中未見有語氣助詞“不成”的用例,由此進一步推斷助詞“不成”見于宋代的說法是一種誤解。[4]徐時儀推斷唐宋元時期已有句尾語氣助詞“不成”的用例,如:

      (25)豈有既出家后,施主不受十戒,恐其毀壞大戒不成?(26)橫渠嘗言:“吾十五年學個恭而安不成?!泵鞯涝?“可知是學不成有多少病在?!?/p>

      (唐·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

      (宋·張載《張載集(后錄上)》)

      (27)既來了,怕他回去了不成?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三折》)

      見于元末的“不成”已經可以作為句末語氣詞使用,所以我們重點將就例(25)、例(26)逐一還原語料進行考察。

      (25)'是五眾收堪銷物利。豈有既出家后師主不授十戒。恐其毀破大戒不成。此則妄負求寂之名。虛抱出家之稱。④

      例(25)'出自《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三)》,“豈有既出家后師主不授十戒”和“恐其毀破大戒不成”兩句是單獨成句,后句的“不成”并非是跟前句反詰副詞“豈”搭配的句末語氣詞。兩句可譯為:“哪里有已經出家的人不去受到十大戒律的制約呢?怕他會毀壞大戒不能成就功德啊!”此處的“不成”乃是“不能成就”之意。

      (26)'橫渠嘗言:“吾十五年學個恭而安不成?!?/p>

      明道曰:“可知是學不成有多少病在。”

      例(26)'出自《張載集·上蔡語錄》卷一,為方便結合上下文,估且列出此句之前的一段話。

      橫渠教人以禮為先,大要欲得正容謹節(jié),其意謂世人汗漫無守,便當以禮為地教他,就上面做工夫。然其門人下稍頭溺於刑名度數之間,行得來困無所見處,如吃木札相似,更沒滋味,遂生厭倦。故其學無傳之者。明道先生則不然,先使學者有知識,卻從敬入。予問:橫渠教人以禮為先,與明道使學者從敬入,何故不同?謝曰:既有知識,窮得物理,卻從敬上涵養(yǎng)出來,自然是別。正容謹節(jié),外面威儀,非禮之本。

      此段是將橫渠和明道兩者教化人的方法進行比較:橫渠教人以禮為先,明道先使學者有知識,卻從敬入。兩者得到的結果有很大不同,明顯橫渠的方法是失敗的。所以“吾十五年學個恭而安不成”,應理解為:“多年來的教化讓人學會謙恭安寧卻不能成功”,“不成”仍然是一個非詞結構。這是“不成1”在宋代的表現,并非是句尾語氣詞“不成2”。

      通過還原語料并結合前文對“不成”的語法化探究,“‘不成’在唐代開始就用在句末作為語氣助詞,在宋元時期還經常能見到”這一結論仍值得商榷。

      結語

      “不成”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用作一個松散的偏正結構表“不能成就(成功)、不能成為和未成年”之意,這種用法現今仍在使用,即“不成1”;后經歷詞匯化在唐代開始向否定意義副詞過渡,表“未曾”之意;到宋代正式用作否定意義的副詞,即“不成3”,表“不行、不可以”之意;同期其反詰副詞作用出現并進一步虛化,最終在元末變?yōu)榫湮舱Z氣詞,即“不成2”。通過對“不成”語法化的梳理以及對徐文論證語料的還原分析可推斷,“‘不成’在唐代開始就用在句末作為語氣助詞,在宋元時期還經常能見到”這一結論值得商榷。

      注釋:

      ① 本文所引例句部分來自北京作家作品、報刊雜志以及北京大學CCL語料庫,這部分注明出處;部分為自擬,自擬例句都是極簡單的。

      ② “不成”表“不能成就”意為偏正結構,但楊永龍歸納的“不成”在《朱子語類》中成詞前的A、B、C三種格式看來,B、C式是“不”修飾“成+N”和“成+V”,“不”與“成”并無直接結構關系。所以,“不成”在成詞前既可作偏正結構又可以有“不”與“成”無直接結構關系的形式。為表述方便,我們采用“非詞結構”這一說法。

      ③ 此處表述為“否定副詞”欠妥,在文章中都改述為“否定意義副詞”,下同。

      ④ (25)'(26)'均出自原始語料,應以此為準。

      [1]鐘兆華.“不成”詞性的轉移[J].中國語文,1991(4).

      [2]孫錫信.近代漢語語氣詞[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3]徐時儀.“不成”的語法化考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9):79-81.

      [4]楊永龍.《朱子語類》中“不成”的句法語義分析[J].中州學刊,2000(3):108.

      [5]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6]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4):17.

      [7]劉堅,曹廣順,吳福祥.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國語文,1995(3):161.

      [8] Brinton L,Traugott E C.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M].New York: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2005.

      [9]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10]徐時儀.“一味”的詞匯化與語法化考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6):26.

      [1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2]中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3]王自強.現代漢語虛詞詞典[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李 青〕

      Grammaticalization Analysis of“Bucheng”

      XIE Yi,ZENG Chuanlu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Guizhou,China)

      As a Modifier-core Structure(Bucheng 1)in Pre-Qin Period,“Bucheng”meant“cannot achieve”originally,but it has undergone gradual change and finally become a modal particle(Bucheng 2) used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The change of use has gone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a transitional period of being used as negative adverb(meaning“haven’t”),used both as negative adverb(meaning“won’t do”,Bucheng 3)and counterquestion adverb,and at last became amodal particle(Bucheng 2).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Bucheng”hasall three of these usages.Xu Shiyimentioned that“Bucheng”had been used as amodal p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in Tang Dynasty and such usewas frequently seen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There are some doubts on this statement.

      Bucheng;grammaticalization;divergence

      H146.2

      A

      1671-5365(2015)01-0093-07

      2014-10-2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09YJC740020);貴州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4GZYB52);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碩士點項目(12SSD014)

      謝一(1988-),男,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曾傳祿(1974-),男,江西永豐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語法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朱子語句末副詞
      珠璣集
      青年文摘(2024年6期)2024-03-27 06:53:35
      Reader’s Notebook (3)
      The Wheels on the Bus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號
      副詞“好容易”及其詞匯化成因
      “也”“還”在英語中的用法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孔學堂(2020年1期)2020-06-01 07:46:27
      句末“沒”和“沒有”的演變分析
      重新認識朱子的“讀書法”——以《朱子語類》之“卷十”“卷十一”為例
      語文知識(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14
      日本九州大學圖書館館藏《朱子語類》版本辨正:與《〈朝鮮古寫徽州本朱子語類〉的傳播過程考訂》商補
      楚雄市| 宁津县| 手机| 都匀市| 喀什市| 钟祥市| 大厂| 定兴县| 洛隆县| 日土县| 永昌县| 镇巴县| 昌宁县| 北海市| 安义县| 株洲市| 加查县| 武安市| 乐安县| 通榆县| 汕尾市| 遂溪县| 上犹县| 垦利县| 韶关市| 保靖县| 镶黄旗| 临城县| 阜南县| 龙南县| 三原县| 大石桥市| 保山市| 通化市| 绍兴县| 三门峡市| 荔波县| 永修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胜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