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芳
高中語文的長文短教
李存芳
長文短教中的“長文”是指字數(shù)多、篇幅長的必修課文,并非是拖慢教學進度、難以理解的課文。“短教”不是粗略的講解甚至不講解,而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有選擇性的為學生進行精講。長文短教并非是絕對的,而是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教師要切實根據文章的內容,科學合理的選擇精講部分,使學生能真正從中了解到相關的語文知識。
2.1整合資源,分層引導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長文的預習十分重要。在以往預習過程中,學生通常僅是借助工具書,對文中的字詞和寫作背景進行簡單了解,致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惰性思維。在長文短教教學方式下,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深入挖掘課本及參考書,對教學資源進行科學整合,為不同層次學生設定分級導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挖掘課文內涵。教師采用這種方式,不但有助增加課堂知識容量,而且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探究學習,利用有限課時,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2精設問題,啟發(fā)思索
新課程教學要以人為本,加強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提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幫助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重要參考標準。在學習高中語文長文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短教的目的。
首先,要設計一個與課文謀篇布局相關的問題。教師要針對教材的內容,設置提問點。在深入分析教材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清楚課文的構思方式與寫作思路。
其次,要設計一個課文主題的文眼。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容,依據教學目標,精心設置匯集重點難點的題眼,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思想、突破課文重難點。使學生能以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理解長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
最后,要設計一個以新穎角度出發(fā)的問題。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重要工具,在長文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設計新穎的課程問題,使學生能夠從多方面對文章進行解析和思考,減少對輔導資料的依賴,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2.3聯(lián)系實際,強化能力
新課標強調高中語文教學應當與實際生活、社會現(xiàn)狀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聯(lián)系。以往教學模式,教師在傳授的過程中嚴重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高中語文長文教學中,教師要設計與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合的作業(yè)練習,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開放的思維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延伸對長文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聯(lián)系,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更新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對學生完成作業(yè)情況的認真點評,給予對學生感情的尊重,拓寬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空間,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中語文課程。
3.1授課時間的變化
對高中語文長文的教學,長教方式與短教方式在用時上體現(xiàn)了很大的差異,實際調查顯示,短教要比長教節(jié)省近一半的授課時間。對高中階段的教學而言,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教師運用短教方式進行長文教學,一個學期能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需求,最大限度利用節(jié)省的時間,開展各種與語文相關的學習活動,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
3.2授課效果的變化
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對高中語文長文進行長教與短教的教學效果相比較,學生單篇課文的測試成績并沒有發(fā)生顯著的變化。短教方式在教學用時上明顯短于長教方式,這就說明短教方式對于高中語文長文的教學更有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短教的方式,能夠很大程度提升課堂效率,使學生在一定課程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自身能力得到更顯著的增長,繼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但教師在實施長文短教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在授課時,具體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合理選擇。
長文短教是對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對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教師切勿在教學中盲目使用這種教學方式,長教方式和短教方式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具體使用哪種方式要結合實際情況而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處理好長文與短教的辯證關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使長文短教能夠更好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
李存芳,教師,現(xiàn)居江蘇東臺。